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学习课文4—7自然段。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3、初步了解文章的寓意。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理解文章的寓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13课,齐读课题。2、上节课的词语都能认识吗?出示词语,学生认读。3、上节课我们还认识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他们初次见面说什么?青蛙说?小鸟说?学生回答设计意图:读词语是为了再一次呈现生字,让学生不断的和生字见面,巩固生字。了解第一次对话内容,了解上节课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二、学习课文(一)学习四五自然段1、听了小鸟的话后,他们又说了什么?轻声读4、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学生自由读文,小组内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3、学生汇报,师生共同理解。(1)“大话”什么意思?你能说句大话吗?指导学生练习读出不信的语气,并且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设计意图:理解“大话”后让学生练习说一句大话,学生很生动的运用。达到了巩固,理解,运用的目的。从而体会了说大话时的情感,教师水到渠成的导读(2)a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b小鸟会飞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跟老师共同去感受一下,学生闭眼想象,教师说:“小鸟飞呀飞,飞过田野,看到火红的高梁,飞过高山,看到茂密的树林,可爱的松鼠,飞过城市看到一幢幢高楼大厦,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想一想,小鸟还会飞过哪些地方?会看到什么呢?c学生说话练习。d朗读指导:小鸟真是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呀,它看到天的边了吗?天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你能读好这句吗?指导学生读。设计意图:理解词语方法多样,无形中让学生不仅从字面参考资料,少熬夜!中理解,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想像说话练习。训练说话能力,想象能力,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并且恰如其分的攻克了难点。(二)学习六七自然段1、听了小鸟的话,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老师也笑了,那么为什么笑呢?用喜欢的方式读6,7自然段。2、学生读课文思索。3、学生汇报:青蛙说什么了?他为什么笑了?指导读小鸟说了什么?他为什么笑呀?指导读设计意图:启发性的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让学生体验“扶——放”的阶段,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学会学习三、拓展练习:1、青蛙在你们的耐心劝说下,再也忍不住跳出来了,他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学生汇报2、你相对小青蛙说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说:”小青蛙,以后看问题,认识事物,一定要站得高看的全面呀,千万别目光狭小呀,自以为是了,小青蛙你还会回到井里吗?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四、分角色表演2、学生表演、分角色朗读1、学生分组练习分角色朗读五、总结同学们这回你们知道坐井观天的意思吗?师启发师:比喻目光狭小,自以为是的人。与井底之蛙意思相同,希望聪明的我们不要做井底之蛙呀!设计意图:最后解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深对成语的印像。六、写字指导1、观察生字表中后两行的字,写时注意什么?2、你为老师写好字提些什么建议?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组内欣赏,评一评。3、抄写生词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地看字,练写为自主发现字在占格和笔画应注意到什么,学生学得轻松而主动。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参考资料,少熬夜!1、认读本课10个生字,拓展“两翼”教材中的10个生字正确书写“井、观”2个生字。2、能分角色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培养学生的美读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一主两翼”教材中的20个生字,正确书写“井、观”2个生字。2、分角色感情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三、教学过程(一)积累成语,激趣导入《坐井观天》整体识字课1、齐读《你读我诵》中的《成语(一)》、《成语(二)》,不认识的字用“”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男女生对对读。3、成语释义读。4、解题引入新课,用“三点图释法”指导书写“井、观”2个字。(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坐井观天》整体识字课2、用“”圈出本课生字,同桌合作学习,认识生字。3、检测识字。(a字卡检测、b游戏闯关、c随文识字……)(三)再读课文,训练朗读。1、批注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几次对话内容。2、分角色朗读对话,训练不同标点符号句子的读法。3、用我们积累的成语评价一下青蛙和小鸟。(四)背诵成语。1、多种形式读成语。2、挑战背诵,奖励评价。四、板书设计12坐井观天版画词卡五、布置作业练习规范书写生字:“井、观”。《坐井观天》教学设计3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少,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读懂课文,理解内容。难点:理解寓意。三、教具:教学软件、头饰。四、教学过程:参考资料,少熬夜!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自学生字,检查指导。三、教给方法,学习1—3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教给学生读—画—议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4—7自然段,也就是小鸟和青蛙的第二和第三次对话。二、读读课文,质疑问难。自读课文,勾画出不懂的问题和弄不明白的词语,提出解决。三、精读课文,引导释疑。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2、联系句子和上下文、放课件理解“无边无际”。3、用“无边无际”练习说话。4、指名读第三次对话,理解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什么不同。5、比较句子。四、带问题读,理解寓意。1、它俩谁说得对?替它俩找找原因,引出寓意。2、结合自身谈想法,进一步受到教育。五、品读课文,角色体验。1、同桌分角色朗读,争论天有多大。2、指名表演。六、展开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把你想到的说出来或画出来。附:板书设计12、坐井观天小鸟(图)无边无际天有多大?青蛙(图)像井口大坐井观天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认识“沿、际、抬、信”四个生字。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3、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4、初步理解“坐井观天”寓意。教学重点1、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坐井观天”寓意。教学准备青蛙、小鸟的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新朋友,瞧,他们是谁?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坐井观天》,讲的就是他们的故事,参考资料,少熬夜!我们一起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不仅读起来有趣,还告诉我们一些深刻的道理,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二、教学过程(一)字词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见带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井沿无边无际抬头不信青蛙回答1、词语:指名读齐读2、生字组词:这些红色的字是我们要认识的生字,谁来单独读一读。3、并组一个和书上不一样的词。指名,开火车4、生字、组词、造句:下面来点更难的,谁能读字、组词,再根据你组的词造一个句子呢。(二)朗读,理解1、默读课文,青蛙和小鸟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故事?@你从课文第几自然段看出的?读一读。生齐读。“井沿”是指哪呢,看,老师画了一幅简笔画,谁来指一指,哪是井沿?(指生认)。那老师还要请你帮个忙行吗。你能把小鸟和青蛙请到它们相对应的位置上么?指着说一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板书:争论天的大小2、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咱们一起来读读他们争论的话,在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课文的2-7自然段。)(1)男女生对读。(老师旁白,男,青蛙。女,小鸟)(提出问题: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你能在文中画出来么)出示: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理解:“大话、不过。”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理解“无边无际”,什么是无边无际。(生回答)教室能说是无边无际么,操场能说无边无际么,什么能说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草原、田野)(出示图片: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咱们大家和老师知道的无边无际的事物一样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看看该怎么读,应该体现出什么?(带动作读)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很大很大。(2)老师读青蛙,生读小鸟。(3)小组合作读(4)表演读(动作)三、理解寓意参考资料,少熬夜!他们就这样争论起来了,那他们到底谁说的对呢?(小鸟)。小鸟为什么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呢?“飞了一百多里。”小鸟到过很多地方。说话训练:小鸟飞啊飞,飞过——,飞过——,还没有看到天的边。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用课文中一句话说说。(天天坐在井里,见识少,目光短浅)这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青蛙笑了,当别人告诉他的时候,他听了没有?反而笑了,说明什么?(自以为是,不听别人劝告)现在我们回到课题,坐井观天,一只青蛙坐在井里看天们用来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板书:无知、自以为是)。如果青蛙想告别无知,他应该怎么做?四、拓展如果这只青蛙有一天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让跳出井口的青蛙认识了外面的世界,认识了了自己的无知和自以为是。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呢,我相信我们都会做一只跳出井口的青蛙,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做一个知识渊博,不自以为是的人,下课!
本文标题:《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317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