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案和课件4篇网友经过细心的评估后认为,“教案和课件4篇”这篇文章不仅值得一读,更是具有很高的参考下载价值。在教育中国的过程中,每一位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准备好教案课件,因为撰写教案课件是老师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根据教案课件进行实施,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因此,诚挚地邀请您参考下载本文!教案和课件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图文系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将气候图像中蕴含的气温、降水等信息挖掘出来,从而提高学生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析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以及分析、概括气候资料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尝试与他人交流、沟通,尝试认真观察,逐渐养成认真做事的态度和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绘制与判读。难点:能够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说出气候的特点。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教师利用计算机演示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整个绘制过程,学生观察、模仿、绘制、归纳。教师提供案例,进行例题的讲解,学生以两人小组合作进行分析归纳气候特征,然后指导学生理清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最后领着学生用书本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学法:①根据提供的气候资料,学生通过自主绘制气温曲线图与降水柱状图,体会绘图的基本步骤,最后归纳出绘制气候直方图的基本方法(或注意事项)。②学生通过两人小组合作,按照老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掌握利用气候直方图分析气候特点的思路和方法。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部分[师设疑]:同学们知道最近湖南卫视最火的综艺节目是什么吗?[学生交流]:爸爸去哪儿(异口同声)(师展示图片)-1-[创设情境]:爸爸去哪儿的第二季啊将在新加坡开拍,爸爸们的地理成绩可差了,他们不知道新加坡那边的气候是不是和长沙一样,也就没有办法提宝贝们准备行李了,于是乎在网上找了一堆资料。(边说边播放新加坡的一些城市景观、旅游景点、气候图)[引出课题]今天呢,老师就领着大家一起来学习《气候资料的分析》,通过今天的学习,帮助爸爸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二)主题部分1学会读图[组织活动]:请同学们看一副图,我们以前在学习地图三要素的课堂中强调过,拿到一幅图,先读什么呀?(展示乌兰巴托气候图)[学生回答]:先读图名[肯定学生]:对,我们要先读图名,请一个同学给我们说一下这幅图的图名。[学生回答]:乌兰巴托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教师提示]:回答正确,那么老师现在呢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这幅图,你能够得到哪些信息呢?[进行交流]:大多数学生得出乌兰巴托7月气温最高,是19℃,1月气温最低,是-23℃。学生举手回答。[及时指正]:教师纠正,不是7月的气温,表述不准确,应该是7月的月平均气温是19℃,且提到气温年较差[设疑操作]: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请你上来给同学们演示一下,好不好?(学生用教鞭指着气温曲线上的点,比划判断的方法,教师对他判断的正确与否给予评论)[询问复查]:其他同学是不是也是这样判断的?(生答:是)[设疑]:有同学从这幅图上观察到了其他的信息吗?[学生回答]:7月降水量最多,80mm左右,1、2、11、12月降水量最少,接近为0。年降水总量约为100mm。-2-[教师表扬]:这位同学观察很仔细哦!你能不能上来教其他同学你是怎么判断的呢?[学生演示]:学生上来在图上指出怎样判断的,教师对于正确的结论给予鼓励,[引导互评]:对于不足的,教师问学生:同学们觉得他比划的对不对?(学生对他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读图方法][自主学习]:现在我们会读这种坐标图了吗?(会)好,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打开导学案,自主完成活动一。[检验效果]: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说一下他的答案(同学回答,教师点评讲解活动一,昆明的气温和降水情况)2动手绘图[教师过渡]:这种坐标图我们现在已经会读了,那么大家知道这个图是怎么画出来的吗?[学生展示]:请一个同学在小黑板上描出一个点,请同学们判断是否正确,如若正确,请他将分析思路讲给大家听;如若错误,请其他同学指证。[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点评,然后简单演示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步骤。小结:绘制气温曲线图三步骤:定位----描点----连线小结:绘制降水柱状图三步骤:定位----描线----画柱[学生展示]:我们请2位同学上黑板完成活动二好不好?请xxxx2位同学上来,其他同学在下面完成洛杉矶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图。(教师巡查学生完成情况,指导学生画图,找出典型,用红笔评等级,然后投影到多媒体,提醒学生避免出现类似错误或者是对正确答卷的表扬。之后清同学们评价黑板上两位同学的作业,教师也对对黑板上作图的2位同学的作业情况作出点评、用哄哄粉笔打等级)3描述气候[教师过渡]:看来同学们对于怎么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图已经掌握了,那么大家从这个图上是不是可以很快的说出它的气候特征了呢?现在就来检-3-验一下大家的水平了,请同学们看到活动三的第一题,看图描述洛杉矶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找几个学生描述生:夏季????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鼓励性评价,并且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答出正确的答案[总结提问]:同学们表述不一,到底谁的回答是正确的呢,我们暂时不予评价。老师呢先给大家看一个约定俗成的描述气温和降水特点的标准。(展示月平均气温高于15℃高温,月平均气温0~15℃温和,月平均气温(生:不会)[教师设疑]::那你会怎么描述洛杉矶的`气候特征呢?(生答,师总结: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总结归纳]: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到底讲了什么?你又学到了什么?(生答)4学以致用[前后呼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读图、绘图、看图描述气候特征。那么你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爸爸们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个难题吗?(能)我们再次观察新加坡的气温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你能否迅速总结它的气候特征?[交流总结]:全年高温多雨。这个问题中如果有学生回答夏季冬季都高温,教师对此应该解释,热带地区,没有冬夏季之分)[教师设疑]:那么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你建议爸爸们提前准备那些东西去录节目呢?[学生交流]:(相机、泳衣、裙子、太阳伞、防晒霜、花露水)那我们现在就带着行李物品一起出发吧![教师总结]:好了,刚才我们大家利用所学的知识帮助爸爸们解决了生活-4-当中的难题。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地理知识是无处不在的。[教师总结性板书]:板书内容气候资料的分析《气候资料的分析》教学反思教案和课件2教学目标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2.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1、2教学难点:3教学步骤一.导入赶驴人在驴子的脖子前挂一块肉,驴子为了吃到那块肉就不停往前跑,但是驴子始终也追不到那块肥肉。二.整体感知1.范读(关注字音、节奏)2.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圈画疑难)3.个别朗读,同学互评4.集体朗读三.合作探究1.疑难字词,小组交流,班级互助2.根据幻灯解决重点词句3.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同时思考导致驴悲剧的原因有哪些。预设:1好事者2老虎3驴本身4黔地4.你认为哪个原因更重要(用自己的话概括)预设:1好事者带来且无用;不带,或带而用,则不会出现此悲剧2老虎要吃它,驴并未有侵犯虎之意,是虎主动入侵(直接原因)3驴本身无能,仅一“鸣”、一“蹄”。(根本原因)4黔地,没有挖掘驴的价值注:由预设2、3理清结构,解读课文①虎对驴的态度前后有何变化(看图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句子,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深层挖掘虎的心理)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觉无异能——终不敢搏——技止此畏---疑---恐---不奇---怕---喜(结合画面,试背课文)②面对凶悍的老虎,驴有何反应“鸣”“蹄”(成语:黔驴技穷黔驴之技)③观看flash影片《黔驴技穷》,概括虎、驴的形象驴:软弱无能狂妄自大迟钝麻木愚蠢虚荣貌似强大外强中干虎:勇敢大胆谨慎小心观察仔细狡猾敏捷小结:好事者与老虎包括黔地,作为外因在这场悲剧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根本原因在驴自己.文章标题是《黔之驴》,但着力多的却是虎,是否偏题,标题可否改为“黔之虎”(学生讨论)以虎衬驴5.作者为何要塑造驴的形象,通过什么方法来塑造,目的又何在。(作者、背景、体裁)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和韩愈合称为“韩柳”,被誉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作品多为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残暴凶残,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背景:《黔之驴》是柳宗元被贬官时所作的《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则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作品讽刺了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6.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虽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作者除了讽刺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以外,还给我们怎样的启发?1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点能战胜它。2透过现象看本质3知己知彼4不虚荣买弄5正确估计对手6坚持,不放弃四.拓展:1.一场驴虎之争以驴死虎口而宣告结束,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虎家族正在为它们的英雄召开庆功会,驴家族却在沉痛哀悼他们的不幸同伴,请你代表虎家族写一份贺词,代表驴家族写一份悼词。2.柳宗元在这则寓言中塑造了一个不光彩的“蠢驴”形象,其实驴也很无辜,请你改编《黔之驴》,为驴平反,重塑驴的形象。3.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疑问、新的观点?教案和课件3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了解大意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3、朗读理解课文第一段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沙尘暴的.图片新闻,讨论环境保护问题是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那么谁在保护着我们的环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4课《绿色的卫兵》2.读准字音卫兵,什么是卫兵,换词说。(二)了解课文大意1.这群卫兵其实是谁呢?听范读。2.自己尝试读,回答问题。(三)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1.轻轻地读课文,圈生字,划词语,想意思,标段落。2.读通课文,读正确长句子。3.分段接读课文,纠正错字。(四)集体讨论,检查自学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集体正音。尤其注意:兵吼浓刺噪2.出示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3.讨论识记生字。4.分小组读课文,重点读准字音。(五)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有几句话?2.一排排卫兵是指什么?为什么这么说?3.齐读第一段。(六)巩固练习1.齐读生字,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2.抄写生字,范写噪、刺。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阅读理解第2、3、4段,理解手臂、长城、明朗、宁静等词的意思。2、能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3、知道树林能挡狂风、阻黄沙、隔烟雾、减噪声,给城市带来整洁与安宁。4、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初步具有爱护花草的意识。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工作计划之家]1、出示词语:卫兵、货车、烟雾、轰隆隆、挽起、整洁、浓烟、强弱,边开火车,边随机问问题,说意思、造句。2、出示图片,齐背第一自然段。(二)学习第2自然段1、看与第2段有关录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规范回答的语言,鼓励用自己的话说。2、那我们看看课文怎么写的,读一读,数数有几句。3、课文先写(),再写(),最后写()。指名分句朗读。4、比较叫和吼叫有什么不一样。还有哪里看出沙尘很猖狂?我要进城!5、你们觉得绿色的卫兵怎么样?哪里看出的?读一读。6、感情朗读,师生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7、尝试背诵,指名背诵,看录象背诵,齐背。(三)学习第3自然段1、出示第三段,齐读。2、讨论与第二段的相同与不同点。3、比较美丽又干净和明朗又宁静,能不能换个位置呢,为什么?4、看录象,感受后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评价。5、同桌分角色朗读,齐读。6、背诵练习。自由准备,指名看录象或看板书
本文标题:教案和课件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13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