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免费精选4篇
好文供参考!1/15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免费精选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免费精选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篇】《找规律》:活动目标:1、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各种有规律的现象,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现象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2、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3、同伴合作,自己动手,结合各自的生活经验,创造规律,展现聪明才智,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活动准备:作业纸、水彩笔活动过程:好文供参考!2/15一、游戏引入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老师说一个词语,你们用一个具体的动作来表示一下,准备好了吗?(拍手——拍手——跺脚)(3次)师:小朋友,你们猜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呢?哇,猜得真准,那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猜的呀?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样按照一定顺序、有规律的排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找规律)二、活动内容1、找规律猜表情:首先,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调皮。(演示课件)它可淘气了,一会儿微笑,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又大笑。我们来学一下小调皮的表情好吗?看看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像!你知不知道小调皮接下来会是什么表情呢?噢,小调皮正微笑着大家说,小朋友真聪明!放气球:小调皮又到公园里放气球了,观察一下气球,你发现了什么呀?下一只气球是什么颜色呢?解密码:气球放玩了,小调皮准备回家了。可他碰他了一道难题,他把门上的密码给忘了,小朋友愿意帮助他对吗?2、画规律师:小朋友真棒,能够找到规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好文供参考!3/15匙。我们会找规律了,你会画规律吗?(出示一组圆形)你能用你手中的水彩笔使它们有规律吗?(同桌交流,实物展示)3、算规律师:小朋友画的规律可真漂亮,老师想用这些有规律的圆形串成一串美丽的项链。接下去,老师该怎么串呀?那你知不知道从第一颗红色开始往下数第20颗是什么颜色?第31颗呢?这串项链一共可以串43颗珠子,你知不知道最后一颗也就是第43颗会是什么颜色吗?4、生活中的规律师: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大家看,(课件演示:家具装饰——古文物——少数民族的服饰——跳舞的小朋友—一—年四季)除了老师说的这些,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规律吗?看看我们身边的,再想想我们平时看到过的,还有哪些?5、创造规律师:原来啊,我们的规律无处不在,想不想自己也来创造一些规律。你能用动作来做一个规律吗?今天,教师还帮大家准备了学具,你可以用材料袋中的学具来摆规律,也可以用水彩笔在作业纸上画规律,还可以用动作让大家来猜规律。下面我们四个小朋友一组,比一比,哪一组同学创造的规律多一些,美一些。好文供参考!4/15三、活动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找到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规律,学完以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吗?是呀,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数学现象,希望大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的规律无处不在,小朋友回家再去找找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律,各种各样有趣的数学现象好吗?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教案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比较容易的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连贯地思考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3.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目标分析:在学生学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基础上,初步接触连续两问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为学生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教学重点:好文供参考!5/15掌握含有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第一个问题的结果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一)尝试补充缺少的条件或问题,再解答。1.课件出示题目(1)拍球比赛,小华拍了34个,小强比小华多拍9个,___________?(2)阅读兴趣小组有男生13人,___________,阅读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2.认真审题,明确每道题需要补充的是条件还是问题。3.你能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吗?4.指名学生补充条件、问题,再解答。(二)小结:要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已知的条件。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要求的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关系,为接下来学习解决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做知识上的准备。二、探究新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好文供参考!6/151.自主理解题意。(1)春暖花开,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组织到郊外写生,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2)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2.尝试提出问题出示: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___________?(1)学生审题,发现缺少问题。(2)补充问题。①男生有多少人?②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设计意图:创设一种现实情境,从中提炼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了解此类问题的结构,体会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深入探究,解决问题。1.分析问题(1)要解答第二个问题,需要什么已知条件?(女生和男生的人数)(2)缺少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到哪里去找。明确解决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2.解决问题好文供参考!7/15(1)先求男生人数,列式计算:14-5=9(人)(2)再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总人数。列式计算:9+14=23(人)(3)学生口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3.检验结果怎样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方法不唯一)(1)所求得的男生9人是否比已知的女生少5人。(2)共有的23人,减去男生的9人,剩下的女生是不是14人。4.归纳小结今天学习的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要先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解决第一个问题,再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和另一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结合起来,解决出第二个问题。设计意图: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构成的,教学例题时,出现两个条件后,分次呈现两个问题,指导学生认真审题,通过思考、交流、汇报的方式,弄清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培养学生连贯性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练习提升(一)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课件出示)好文供参考!8/151.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2.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式计算:33+4=37(人)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另一个条件。列式计算:33+37=70(人)4.检验结果:把自己检验的过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5.学生口答问题。(二)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六的第1题。1.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2.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式计算。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列式计算。4.引导学生检验结果并口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并掌握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检验结果,培养学生主动检查的好习惯。四、课堂小结(一)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二)教师小结:这节课学习的是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把第一个问题解答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做题时要先读懂题目,再认真解答。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篇】好文供参考!9/15教学内容:图画式应用题教学目的:1、学会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一、引入今天咱们到郊外去秋游,看看有哪些数学知识。二、新授1、加法[出示美丽的郊外风光]师:瞧,郊外的景色真美啊,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还有几只蝴蝶正飞来飞去呢。课件出示左边5只,数一数有几只蝴蝶?再出示2只,现在呢?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现在有多少只蝴蝶呢?你知道用好文供参考!10/15什么方法计算吗?美丽的蝴蝶可真漂亮啊,瞧,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是来捉蝴蝶标本的呢!课件分步出示:1、左边4人2、右边2人3、大括号和问号,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图意分组说图意,有4人小朋友在捕蝴蝶有2人在捉蛐蛐,一共有多少人?谁来说说图意,你知道怎样算吗?三、课中操四、减法图式那边的小朋友玩的开心,这边的农民伯伯正忙着呢?出示葵花,看,这是什么?先出示颗葵花,再演示农民摘了3颗,再出示大括号和7个最后出示问号。问:你能说出图意吗?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农民伯伯摘完了葵花还要摘石榴。课件分步出示石榴图,自己说出图意后想一想怎样列式。五、练习可自己适当调配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好文供参考!11/15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理的理解对教学重难点突破的阐述:引导学生直观操作,经历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探索过程,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交流时,引导学生将语言描述与操作演示结合起来。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计数器学生准备:计数器、学具盒好文供参考!12/15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在校学习生活已经一学期多了,在这一学期多的时间里,有谁在校内或校外主动捡拾过垃圾?生:(举手)师:及时表扬,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师:刚才通过看图我们知道,小朋友们正在捡拾废弃物,保护环境。通过看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两名小朋友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二、精讲点拨、解决问题: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那么,怎么解决它们呢?教师板书:两名小朋友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师:那位小朋友能列出算式呢?学生说教师列在黑板上:25+7=□(个)并表扬列出算式的学生。师:那位小朋友能计算出结果呢?教师引导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鼓励好文供参考!13/15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扬。然后,教师板书: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比较以上三题与上一节计算的不同与联系。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35+6=46+5=57+4=68+3=79+2=24+7=77+6=84+8=四、课堂: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对学生进行表扬。板书:保护环境——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一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25+7=32(个)□○□=□(个)第24课时自主练习教学内容:教材27-28页教学目标: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环保意识。2、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教学重点:好文供参考!14/15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教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第1题:比一比,谁先爬到顶峰小明和小华还要到沙漠里去玩,让我们一起来算算他们的足迹吧。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在集体订正的过程中指名说说其中几道算是的计算方法。第2题:小游戏,看谁对得多1、学生看插图:你能说出这个游戏的规则和做法吗?学生看图,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讲解游戏的规则和方法。2、学生进行游戏活动,教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小组。第3题:带领学生读题目,再
本文标题: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免费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13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