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蜜蜂与花的教案【通用4篇】
蜜蜂与花的教案【通用4篇】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教案和课件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关系到教学效果,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必看的“蜜蜂与花的教案【通用4篇】”相关文章让您更了解,如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浏览我们的网站!蜜蜂与花的教案篇【第一篇】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并会用“常常”造句。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学情分析: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是本课学习的重点。2.指导学生理解“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生字卡片、练习纸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蜜蜂引路》,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请大家注意:蜜蜂是一种小昆虫,“蜜”和“蜂”两个字都有虫字旁。“引”是个前鼻音。谁来领读课题。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谁来说说“引路”是什么意思?(领路、带路)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复习字词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蜜蜂、引路、谈天、委派、观察、果然、惊讶、附近、莫斯科认读词语。(指名读、齐读)红色字为本课生字,认读生字。三、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指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句子: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常常”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到句子中读一读吗?你能用“常常”说句话吗?再齐读此句。3、通过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发现,列宁常常派人去请养蜂的人来谈天。可是,这次却有所不同,列宁是亲自去找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赶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指名说。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吗?“因为……所以……”句子: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往常”是什么意思?(平常、过去、从前、以前)你能区别开这两个词语吗?出示:A.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B.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练习:选词填空往常、常常A.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得到老师的表扬。B.我们学校的校车()都是由一个男司机开的,但最近却()由一个女司机开。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句子:A.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B.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4、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不在,别人也不知道养蜂人住在哪里,列宁连养蜂人住在东南西北那个方向都不知道,真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啊!列宁最后找到养蜂人了吗?出示课文插图哪个是列宁?哪个是养蜂人?你还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的?5、同桌分角色练习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表演读。相机指导:“惊讶”是什么意思?养蜂人惊讶什么?养蜂人的话应该怎么读?指导朗读养蜂人的话。列宁是怎么回答的?“向导”是干什么的?课文中列宁说的“向导”指的是谁?列宁说话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指名读,齐读。此时,你有什么想问的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列宁这样回答,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师生合作表演读。6、蜜蜂不会说话,它们是怎么给列宁引路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交流。齐读本段,划出列宁一路寻找养蜂人的动作。“看”怎么看?“一边走一边看”。列宁此时最想看见什么?结果,他发现了什么?指名读。齐读。花丛中可能还有翩翩起舞的蝴蝶,正在结网的蜘蛛,为什么列宁发现的却是蜜蜂?他是怎么想的?“观察”列宁在观察蜜蜂的什么?(飞行路线)谁能说说蜜蜂的飞行路线?指读。齐读。看到房子列宁会怎么想?他的判断对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读。齐读。“果然”是什么意思?齐读体会。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列宁为什么说蜜蜂是他的向导了吗?我们再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出示:列宁(),发现()。他(),只见()。列宁走到(),开门的()。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齐说。你能试试背诵这一段吗?练习背诵。齐背诵。四、小结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2、相机板书:善于观察、思考、判断。3、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4、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五、拓展:课下搜集列宁名言蜜蜂与花的教案篇【第二篇】一、教材分析:《小蜜蜂》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第九课“飞呀飞”一课中的其中一首表演曲目。它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4/2拍,F大调。这首歌仅用五个音写成,生动地刻画了小蜜蜂为采花蜜而繁忙飞舞的形象。本首歌简洁、生动、欢快,要表现的音乐形象非常鲜明,一直受到儿童们的广泛喜爱。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歌曲简单旋律的学唱,从歌曲中寻找领会领会音乐要素(节奏、音色、速度、旋律)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音乐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2、技能目标:学唱歌曲《小蜜蜂》,让学生在清新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在演唱过程中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引导学生能够用优美的,有感染力的歌声表现歌曲意境。用碰铃、木鱼、沙锤等乐器,或身边的事物作为乐器为歌曲伴奏。3、情感目标:通过歌曲中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演唱出小蜜蜂辛勤劳动,感受动物的可爱。并通过歌曲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关爱动物,爱劳动的情感。三、设计意图和理念: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是注重儿童的情感体验和以人文为主题。音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学生学会唱了一首歌曲,并不代表他就学懂了音乐,如何挖掘音乐潜在的特殊魅力,培养学生内在的音乐修养,才是音乐课的关键。音乐主要的学习领域是感受与鉴赏,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1、体现课改理念,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教师首先注意尊重学生——这一欣赏主体对音乐的独特体验,然后注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音乐形象与音乐要素之间的关系,使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和获得进步的过程。2、突出学科特点,着眼于学生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音乐课既要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又要达到促进其发展的目的。那么,在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的学习中,要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安静聆听——学会聆听——能根据音乐进行表现。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发展。3、由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使用的电脑课件主要是直观、形象的简单画面。四、说教法:1、听唱法。听老师弹旋律,学生哼唱曲调,给学生以完整、准确的音乐形象。2、提问启示法。提问上,注重启发性,给予学生更多想象与说的空间,不束缚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有话好说,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3、谜语引入法。猜谜语是小学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它具有娱乐性、创造性。以一个有关课题的谜语引入主题,简单而明了,又具有活跃性,吸引学生的兴趣。五、说教学过程:1、教学,谜语导入。1首先出示谜语,让学生猜想。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位好朋友,让我们来猜猜看它是谁?”,播放教学媒体课件,出示谜语:“小小虫儿真可爱,飞到东来飞到西,飞来飞去采花粉,(88教案网)酿出蜜来人人夸。”(这样的导入虽很简单,也很富有趣味性)2、学唱歌曲。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那谁来模仿下小蜜蜂飞的动作呢?”(请学生来模仿蜜蜂飞行,再请个别学生上台模仿并带领学生做飞的动作,感受动物的习性,了解动物。)2师:“刚刚小朋友们模仿得很像,那老师在想,咱们要是配上音乐,再来模仿小蜜蜂飞的动作,会不会更好呢?我们来试试看怎么样?”(播放《小蜜蜂》的伴奏音乐,请学生全体起立,并跟着音乐再次做飞行的动作,但这次老师带领,跟着节奏有规律地挥动手臂)师:“模仿了小蜜蜂飞的动作,咱们再来模仿下小蜜蜂的叫声。”(请学生模仿蜜蜂的叫声)3小蜜蜂的叫声,咱们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是什么字?”(引出“嗡”字)并示旋律条54|3—‖嗡嗡嗡(请学生跟琴演唱,并提醒学生正确的发音姿势,声音的位置)师:“老师相信,咱们刚刚演唱的这只肯定是非常勤劳的小蜜蜂,但再怎么勤劳的小蜜蜂,累了也要休息的,对吗?那让我们一起来演唱出一只既勤劳又懂得休息的小蜜蜂,好吗?”54|30‖嗡嗡嗡(提示学生应唱出休止符的作用)4刚刚咱们模仿了小蜜蜂飞的动作,又模仿了它的叫声,接下来该数数它的本领了,小蜜蜂都有什么本事呢?”(请学生说说蜜蜂的本领,略微了解蜜蜂的习性)5聆听歌曲范唱。6先请学生朗读歌词,再根据节奏朗读,最后边拍手边朗读,而各条是逐个进行,以挑战难度的形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请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那句,并表演边拍节奏边念歌词。7跟琴演唱歌曲,先教授学生演唱第一句,剩余的两句由学生自学会。过程中边请学生示范,请小老师带领唱等多种形式展开。8最后学唱会整首歌曲。(跟着录音机演唱歌曲。请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那个段落演唱。3、互动、表演:1拿出已准备好的道具(沙锤、碰铃、木鱼)作为乐器给歌曲伴奏。2请学生上台表演,拿着(沙锤、碰铃、木鱼)给歌曲伴奏,扮演演奏家的角色。并再请学生扮演演唱家的角色。举行小小的音乐会。蜜蜂与花的教案篇【第三篇】教学要求:1.使学生懂得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是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2.初步掌握一种学懂段的办法: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连起来说说。3.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1.看拼音写词语:páicǎimìjīngyà()()()2.根据意思写词语:离得很近(附近)3.请用附近说一句话。4.字形:读题,蜜蜂引路(正音课题出示)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1课《蜜蜂引路》。蜜蜂给谁引路?列宁二、带读第二段(读懂每一句话,以理解段意)。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请学生口答)1.答案从课文的哪一段里面找?2.请同学们根据问题来学习第二段。1默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①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②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③最后一句是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3.反馈。1第一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谁来说?①读这句话。那个人指谁?②这一句话在说什么?(在黑板上划下来:列宁想找到养蜂人。)③读句子,说主要意思。2第二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①读第2句话。经常是什么意思?(过去的时间里)②他指谁?③这一句话是说什么?大家读第二句,谁来说第二句话写什么?3最后一句,也就是第3句,谁来读读?①这一句话是说什么?(让学生说)住得不远什么意思?(附近)代进去读读。②在句中用把主要词语划下来。4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即把第二段意思连起来说说。)因为列宁想()可是()所以列宁就()。三、研读第三段。(用第二段的学法学习第三段,巩固学懂一段话的方法。)1.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他是怎么找到的呢?课文第二段具体写了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能不能像学习第二段那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段?。1第三段有几句话?2每一句话写什么?(用划出主要的词语,连起来说说)3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请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说。2.反馈。有几句话?(口答)1读第一句,这句话是说什么呢?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这句话该怎么读?2读第三句话,这句话是说什么呢?列宁找到了那个养蜂人。把第三句话读完,紧接着说,这句话写了()。3.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为什么要用果然?4.列宁原来是怎么想的呢?(即连起来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四、作业。1.完成《课堂作业》。2.选做一个问题:用自己的话写一写:1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2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3第2题用图配文。板书:31蜜蜂引路许多蜂蜜他想:飞回园子他想:园子旁边有所房子他想:果然蜜蜂与花的教案篇【第四篇】一、说教材:《蜜蜂》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的1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的生物学家法布尔。这是1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的科普说明文,讲的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个试验,最后发现20只蜜
本文标题:蜜蜂与花的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8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