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捉迷藏》教案(精编4篇)
好文供参考!1/15《捉迷藏》教案(精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捉迷藏》教案(精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捉迷藏》教案1活动背景:生活是五彩的,阳光是七色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吸引着每一个幼儿。在组织幼儿外出秋游活动中,孩子们像放飞的小鸟,跑着、叫着,玩起了各自喜欢的游戏。空旷的田野里,孩子们正在“捉迷藏”呢:金色的稻田、白色的棉花垛、黄黄的玉米地都成了孩子们躲藏的好地方。突然,钖钖叫起来:“天天和婷婷不见了,”我们把他们喊出来:“天天、婷婷你们在哪儿呀?”只见稻田里伸出两个小脑袋:“我们在在这儿呢?”我问小朋友为什么找不到他们呢?原来穿着黄色衣服的他们躲在金黄色的稻田里,所以不容易被发现。恰巧散文诗《捉迷藏》正切合幼儿的这一兴趣特点。其结构简单,游戏性、趣味性强,它将太阳、黑夜、颜色比喻成人,大家在一起捉迷藏嬉戏,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围绕秋天这一主题活动,紧扣教材,我设计了散文欣赏《捉迷藏》这一语言活动。活动目标:好文供参考!2/151、欣赏散文诗,初步感受散文诗的优美。2、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扩展散文诗的内容。3、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自信表达和大胆想象,体验成功。活动准备:1、配乐录音磁带、录音机。2、根据内容制作的电脑动画。颜色娃娃、背景图。蔬菜、水果小图片若干。3、水彩笔和画有红、黄、蓝、绿等多种颜色标记的画纸,人手一套。活动过程:一、谈话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都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好玩吗?太阳也喜欢玩这个游戏,它会和谁一起玩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散文诗《捉迷藏》。(以幼儿最喜欢的捉迷藏游戏为谈话内容,一下子就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二、完整地欣赏散文诗。老师有表情的朗诵散文诗《捉迷藏》。提问:散文诗的题目是什么?谁和谁捉迷藏呢?(太阳和颜色捉迷藏)你听了这首散文诗后,感到什么地方最有趣、最美?(欣赏后提问让幼儿了解散文诗的名字和主要角色,对散好文供参考!3/15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三、再次欣赏散文诗全文(配乐、动画)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谁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黑夜)用什么蒙的?(长长的手帕)太阳数数时,颜色们是怎么办的?通过幼儿捉迷藏的亲身体验,帮助理解词语:静悄悄。哪几种颜色躲起来了?躲在哪里?师在操作动画的同时引导幼儿说出:绿色躲在草丛里,黄色躲在菊花里,红色躲在枫叶里,蓝色躲在天空里,白色躲在云朵里。重点引导幼儿想一想:颜色们为什么会躲在这些地方呢?帮助幼儿理解相同颜色的配对,为仿编做铺垫。太阳有没有找到它们?(边提问边让幼儿回忆散文诗的内容,同时使用动画,让幼儿能进一步感知散文诗的意境。)四、完整地欣赏,感受散文诗的优美。师:这首散文诗好听吗?让我们再来仔细听听,边听边轻轻地说一说。1、一边看动画一边念。2、一边操作标记一边念。好文供参考!4/15(幼儿通过完整欣赏和不同方式的朗诵,能掌握诗中的内容,学会用诗中的语句表现出来。)五、引导幼儿进行仿编活动。1、讨论、操作、扩展想像。小朋友想一想,红、黄、蓝、绿、白这些颜色宝宝还会躲在哪里呢?除了这些颜色娃娃,还有哪些颜色也会来捉迷藏?它们会躲在哪里呢?(紫色躲在茄子里,紫色躲在葡萄里……)幼儿思考回答,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物和形。并引导幼儿从周围生活和大自然中寻找答案。2、幼儿分组活动:幼儿按兴趣自选小组讨论,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和表达自己的诗歌。要求能力强的幼儿在颜色标记后画出相应的物和形,能力一般或弱的幼儿可找出相应的图片贴上。六、共同欣赏诗歌,体验成功的快乐。1、根据自己的作品,幼儿自由仿编诗歌,互相说给同伴听。2、分别请不同小组的幼儿展示和表演创编的诗歌,与同伴分享创编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延伸:游戏:捉迷藏好文供参考!5/151、师讲解游戏规则。教师扮演太阳,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标记,分别扮演红、黄、蓝、绿、白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太阳边找边说:“红、黄、蓝、绿、白孩子,你在哪里?幼儿回答“哎,我在**里。”2、开展游戏。3、交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通过游戏活动,愉悦幼儿情绪,深化主题。)活动反思: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欢快的笑声,让我欣喜地感受到他们语言的丰富和想像的活跃。在教学准备中,我既注意研究“诗歌”的特点,又注意研究幼儿的发展水平,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选择创编内容,使诗歌创编贴近幼儿生活,既给了幼儿新的挑战,又是幼儿萌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分析这首散文诗时,发现了其中蕴涵着的一个语言亮点,即一组并列的句式:绿色躲在草丛里,黄色躲在菊花里,红色躲在天空里,蓝色躲在天空里,白色躲在云朵里。这组句式结构工整、形象逼真、富于童趣,是适合中班幼儿学习的很好语言素材。因此,我将这组句式的学习作为主要语言技能目标。教学中,我让幼儿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念一念,充分感受了散文诗的优美。营造幼儿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幼儿通过不同的方式创编诗歌,增强幼儿成功感和自信心。幼儿好文供参考!6/15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急切的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绿色躲在黄瓜里,黄色躲在菠萝里,白色躲在蘑菇里……”在最后的游戏活动中,由于场地限制,幼儿没有尽兴,如果放到室外进行,本次活动会更加完美。附:散文诗:捉迷藏黑夜用长长的手帕,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趁它还在数着:一、二、三、四……颜色们赶紧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静悄悄地躲起来。绿色躲在草丛里,黄色躲在菊花里,红色躲在天空里,蓝色躲在天空里,白色躲在云朵里……大家都躲好了,黑夜就把手帕解开,太阳睁开眼睛,一下子就把它们找出来了。天鹅堡森林里第一居所捉迷藏教案2活动目标:1、尝试分辨一些常见动物皮毛颜色与花纹,了解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2、乐意参与捉迷藏的活动。经验准备:知晓常见的一些动物名称。材料准备:好文供参考!7/15ppt、人手一份操作卡片、展示板。活动过程:一、导入激趣,回顾已有经验导入语:今天,我请了许多动物朋友来玩。提问:看看谁来啦?小结:森林里来了这么多动物来欢迎我们,有长得……(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情况,稍加梳理总结。)二、森林捉迷藏——看看说说,黑白花纹动物过渡语:这些动物朋友最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们先派出3只动物来试试我们捉迷藏的本领。1、提问:看看这是哪里?小结:有树有花,原来是一片大森林,赶紧开始第一轮的森林捉迷藏吧!2、主要提问:你找到了谁?他藏在哪里?(可适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儿歌小结:小奶牛穿花衣,一块一块真美丽;小斑马穿花衣,一条一条真漂亮;斑点狗穿花衣,一点一点真有趣。3、主要提问:他们的花花衣一样吗?(引导幼儿尝试从颜色和花纹形状来观察、比较三只动物皮毛花纹的异同处。)小结:这些动物身上的颜色一样,都是黑白皮毛,但是花纹不一样。三、黑屋捉迷藏——想想找找,相似花纹动物好文供参考!8/15过渡语:他们又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地方——小黑屋。里面一片漆黑,只能看清他们的花花衣。马上开始第二轮的黑屋捉迷藏!1、个别操作操作要求:◆把大头贴贴在屋顶;◆请根据动物的花花衣来认一认,并把正确的动物照片贴在后面。小提示:当你遇到麻烦时,可以看看手电筒照亮的地方,里面藏着小秘密哦。2、集体分享——1、2号花花衣(1)主要提问:你找到了谁?(可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根据动物的花花衣,我们能轻易地找到斑点狗和奶牛。——3、4、5号花花衣(2)主要提问:打开手电筒照亮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花花衣是怎么样的?(鼓励幼儿大胆发现和讲述两件相似花花衣的异同处。)小结:根据动物的外形特征和花花衣,我们就能找到。但是原来有些动物花纹一样,但是花纹和皮毛颜色不同,真有趣。结束语:和动物捉迷藏真有意思,下次让动物朋友来找找我们!好文供参考!9/15活动反思:成功之处:1、藏得巧。把动物藏在了森林中,但是分了不同的层次,比如奶牛露得较多,斑马和斑点狗,只有露出耳朵和花花衣,有一定难度,可以让孩子们进一步挑战。2、题材新。在主题素材点之下,能够有创新想法,通过捉迷藏来贯穿活动,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活动氛围很欢乐。不足之处:1、环节精简在第一次捉迷藏中,我加入了很多教学活动之外的内容,导致活动较为拖沓,不够紧凑。考虑到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学活动应以活动目标为重、重点提问为主,剔除无关的内容。2、语句精炼应当更加突出语言方面,规范的语言和合理的逻辑,让孩子能够熏陶,特别是在操作环节,个别幼儿存在对操作要求的困惑,如能语言更清楚明确就会有利于孩子们的操作。《捉迷藏》教案3设计意图动物,是幼儿所喜爱的,也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幼儿对动物有很大的探索欲望。同时中班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好文供参考!10/15还有所欠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因此我借助《昆虫捉迷藏》这一活动,一方面让幼儿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激发幼儿探究动物积极思考的愿望。另一方面,引导幼儿通过“动物捉迷藏”的游戏,帮助幼儿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提升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活动目标1、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2、掌握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原理及方法;难点:理解保护色,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活动准备PPT、保护色前期准备、图片五组、黑板;活动过程一、导入1、你们玩过捉迷藏吗?捉迷藏怎么玩?(其他人躲起来,一个人去找)2、有一些昆虫想和你们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来看看你们认识它们吗?二、基础部分(一)播放PPT:引导幼儿认识昆虫。(蚱蜢、知了、花螳螂、枯叶蝶)好文供参考!11/15(二)昆虫捉迷藏。1、你们现在都认识了这些昆虫,那让我们来找一找它们都藏在了什么地方吧!2、还有许多昆虫也很淘气,也藏了起来,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上藏了哪一只昆虫?总结:原来枯叶蝶也跟花螳螂一样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3、你们的眼睛可真厉害,还有一只昆虫也藏了起来,我们找找看。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个新的本领,叫做“保护色”。谁来告诉大家什么叫做保护色?(利用与自己颜色、形状相近的地方躲避敌人叫做保护色)(三)帮助昆虫藏一藏1、还有一些昆虫不知道自己该藏在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帮它们藏一藏吧。2、幼儿操作,教师轮流指导。3、进行活动小节。总结:原来,你们都是利用保护色的方法帮小昆虫们找到它们的藏身之处的。三、本领迁移(一)不仅昆虫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之外,还有一些动物也会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好文供参考!12/15保护自己的`。(二)播放动物PPT1、猫头鹰:你看谁藏在这里了?它又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2、雷鸟:它为什么要躲在雪地里?3、变色龙:这是谁?它为什么躲在这里?4、我们人类要保护动物。5、那我们又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呢?(看看衣服、鞋子、眼镜、帽子)四、结束部分其实,我们玩捉迷藏的时候也可以用保护色的方法保护自己,活动结束后,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我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下午小朋友和我一起来分享你们的好方法好吗?五、活动延伸在图书区投放相关图书、资料,让幼儿继续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依据中班幼儿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幼儿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有效好文供参考!13/15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动中注重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究,丰富体验,给幼儿较充分的发展机会。也借此活动幼儿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但由于前期幼儿对昆虫的了解还不够多、不够深入,他们在活动时对有些昆虫的生活习性还不是很了解,有些幼儿没有找到躲藏的昆虫。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提供更多的机会,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捉迷藏》教案4活动目标:1、胆画出连贯的曲线,并在封闭的线内进行添画。2、尝试用各种线条装饰小鱼,使画面布局合理,充满童趣。3、通过有趣的的游戏活动,感受添画想象的乐趣。活动准备
本文标题:《捉迷藏》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03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