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初中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1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摘要】初中教学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过渡点,且在中学生所学科目中占据着很大的分量,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实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然而,伴随着改革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出现着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就从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可供解决初中数学教学问题的对策。【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教学对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率的教学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上需要突破的难题。有效率的教学1,既能考验教师的专业程度,又能使学生得到发展。目前教育改革之下对新课标2的基本要求是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且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异样的发展,教导学生对数学有正确的认识,教会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然而,目前从我国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课堂教学与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相距很远,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恰到好处的落实,反而出现情形严重的应试教育,为了提高升学率而不顾学生个体需要的发展,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很低,全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只注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情况屡见不鲜。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需要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一些新的应对策略,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并增强1有效教学,就是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2新课标,就是新课程标准,它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2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一、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课堂确实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但是仍还有很多问题存在,通过仔细分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部分,归纳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老套首先,教育的价值观念有偏差。多年来,许多教师都有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念,那就是我教的学生,只要学生能考出好的分数,就是教好了,并自认为教的很完美、很舒心.但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教学中大搞补课,大量做练习题,结果却差强人意,扭曲了教育的价值观。其次,初中数学教师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课堂上只注重对课本知识的传授,根本不会理睬数学中的文化传统教育,数学的审美鉴赏等作用。很多教师都是急忙讲完课本例题,然后趁热打铁的就让学生按照例题的方法去做练习,这种教学方式跳跃性很大,学生不能接受,这种方法长此下去还会消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这种方法的主要弊端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考虑到所有学生,即使部分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得到老师的评说,老师只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教案施教的过程当中,没有时间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锻炼。比如,数学课堂上老师讲完题,学生提问说:这种方法我有些含糊,你看我的这种做法行吗?老师答:不要钻空子,仔细理解我讲的就可以了。(二)教学方式传统单一,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良好的素质教育应该做到让学生的能力培养、身心健康、德智体都得到全面的发展。然而,就目前而言,初中教学中尤其是数学中并未实现这一点。教师的教学方法仍旧是老套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引导,没能正确的认识到自身在数学课堂教3学中扮演的角色。很多教师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比如讲平面几何的面积时就告诉学生面积公式,而不讲公式的缘由;见到直角三角形就直接使用勾股定理等等。这样长此下去学生只是学会了死记硬背的本领,成了应付考试的工具。还有很多教师喜欢主宰课堂,他们不去主动适应学生,而是逼着学生去适应他们的教学方法。更有老师懒得钻研多种教法,总用一种教法应付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还自认为能够适应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学生就是好学生,不能适应的就是差学生,他们很少去反思并探究能够适应现代学生的新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还表现出为师独尊的行为。他们认为老师要比学生尊贵,不把学生看成和自己平等的对象。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去耐心的指导与鼓励,有时还会挖苦嘲讽,挫伤了学生自尊心。还有教师不承认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每次考完试后,经常听有些老师说试卷中的题都是讲过好几遍的,课堂上让学生都学会了,可试卷上还是做错了。他们没有意识到教师与学生在认识上的差异,没有意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意识到学习与知识再现的差异,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纠正和反馈。这些因素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更是少之又少。(三)教师对教材和内容的掌控的不够到位新课改3的落实和实施就是要把新的创新思想融入到教学当中。这就需要一批具有新思想和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教师作为支撑。然而,由于学历有限,一些初中数学教学老师全然不能对数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不能委托这样的重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同时,在不了解新课改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把握并不到位,不能对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信手拈来的使用,老师的教学就会距离的新课改的要求越来越远,进而脱离教学目标。3新课改就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简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4这一现象对数学课程教学改革造成一定的阻碍。(四)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感受到了新科技新技术带来的好处。但是对初中数学课程的改革上,有些地方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洗礼,给某些学校没有配备良好的的现代化教育设施。教师上课仍然只能通过黑板来传授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内容受到黑板的限制,只能限制在课本教学内容中,学生不能有条有理的理清学习内容。教师在讲述一些比较有抽象性的数学知识时不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有效的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客观原因1.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但是现在世界教育平均水平又在提升,故而当我们真的达到了4%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投入在全世界还是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的,而我国诸多教育中的问题都是由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带来的。此外,我国的教育经费侧重于高校,中小学教育中虽有些许投入,却都又偏重于对实验小学、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中的投入。这些都是破坏公平性原则的。情况不止这些,还有为了响应教育部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号召,很多完整性的中学都采取了停办初中部的方法,因为按照评价原则,很多原有的优质完全中学在办学规模和条件上,都无法达到标准,因此,只能舍弃部分教育资源,集中精力创办好优质高中,扩大优质高中规模以满足社会对优质高中的学生需求。但是,这样做,虽然大力的增加了高中生的毕业人数,却又导致了初中学校的发展不平衡。初中教育经费短缺且教育投入不足,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普遍快速发展5的潮流下,许多地方把有限的经费大都投入到对高中生的教育上,而初中教育的设备却是少之又少,却之又缺。2.现今教育教学方式的不足。如今许多中学为了推进素质教育4而提倡实用组团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但是,在考试的压力之下,仍把应试教育放在第一位。很多中学虽然表面上在实用这一种教学方法,但实际上也是做做样子摆了。在具体的教学压力下,原本有心想搞点教育创新的教师们,一次又一次的放弃了这个念想,投入到题海式的教学当中。有些年轻的数学骨干教师很想在教育教学上搞出点创新成果,但是实际的教学压力让他们力不从心,整天忙于准备好教材去上课,再加上时不时的开这会那会的,根本没有心境去研究一些其他的东西。还有一些年龄大点的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有自已一套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改变教学方式是非常困难的。3.教育评价制度5有些混乱。如今,在新教改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如何评价其所带来的好处是一件很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就现在来看,要想让学校领导对类似互动式的这种讨论学习的方法双手赞同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站在一个学校的领导的地位来看,他们的目标就是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成绩,而这种思想显然与我们新课改提倡的新方法是背道而驰的;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只要能够让他们的孩子考上满意的高中,不论学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是无关紧要的;此外,站在社会人士的角度上,尽管有不少人对对这些新的教学方法表示赞同,但是一到评论一所中学的好坏时,依然是看这所中学能考上多少个重点高中。这种带有功力性的评价方式,难免会使一些好的4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注重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5素质教育评价制度:为了提高素质教育评价的合理性程度,保证教育评价的严肃性、连续性、权威性、时效性,充分发挥素质教育评价的职能,需要把素质教育评价实践中切实可行的经验、做法加以总结、提炼,使之稳定化、常规化、制度化,形成教育评价制度,成为人们在教育评价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6教育教学思想不被认同,更无法在实际教学中提上日程,因为一个学校从传统教学到这种新的交流式的教学的变化它本质上就是教学的一种改革,但在评盼这种制度的优越性时,总是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拿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衡量一切。由于这些评判,无论怎样改革都是行不通的,因为改革本身就是要我们采取新方法,并认可新方法。如果不能,相反,强行添加的一些教育教学方式可能还会对常规教学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不仅影响学生取得高分,还会因追求一些其他的身心发展而影响学生的成绩。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因素,有些学校就害怕改革,甚至抵触改革。(二)主观原因1.学生不愿意讨论交流学习。在我国,很多学生都是从小就被父母宠爱,导致很多学生都变得有些自私,凡事是只顾自己,而不管他人的想法,于是在交流式的课题讨论学习中就会各说各的观点,不会去倾听他人的观点,而只会关心自己想要表达的意见;并且,由于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素质有差异,部分学生就会出现交流问题,基础好的学生竞争求胜的意识会强一些,而基础薄弱点的学生往往会缺乏主动性,他们比较喜欢自己琢磨,不善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没有合作意识,还有一些学习落后点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主动性不强,也不善于表达,并且总是抱着偷懒的思想,常常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究其原因,还是学生缺乏合作意识,由于同学之间缺乏信任和依赖,因此讨论式的交流学习很难建立起来。2.学生不太会讨论学习。学生不会讨论学习的原因总的来说有两方面,一是因为学生没有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方法,很多学生可能都已经习惯了小学的那种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导致进入初中后,,虽然有不少的学生对合作学习抱有非常深厚的兴致和热烈的激情,但一到实际展开时,7就变成一群无头苍幡一样,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结局往往是带着激昂而来,导致进入初中后对交流式的合作学习不能适应。二是因为在进行交流式的学习之前,对学生没有进行适当的训练,使得他们对合作学习领悟不深,使得当学生人数多一点时不知所措,导致混乱的局面发生。3.班级学习风气不太好。个人学习的好坏还与班级的学习氛围有很大的联系。所以,班级内的学习气氛是否浓厚,同学之间是否能够互帮互助、互相交流学习,班集内部是否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坏境,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一个班的学习风气是最重要的,因为学习风气直接会影响到一个班级里的每个人,如果班级没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没有互相帮助的学习风气,没有良好的同学关系,没有浓密的研讨学习风气,则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比较困难的,同学之间不能很好的交流讨论学习,对新课改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就会起到负面的影响。4.对教学情境化的置办太过火。设置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而特意创设的教学景象。但是,部分教师过分采取教学情境化的授课方式,更是为了创设情境而不着边际的胡乱创造,使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出现实
本文标题:初中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218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