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财务资料下载_资金流量统计(PPT 57页)
资金流量统计第一节资金流量核算的概述一、资金流量核算的发展二战后各国经济的复苏,单纯财政政策不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货币政策受到重视。西方国家试图通过金融市场对货币信用的控制,来影响经济的规模和发展方向,从而推动了资金核算的研究。1947年,美国柯普兰教授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发表《通过美国经济跟踪货币流通》,标志着现代资金流量分析思想的诞生;1955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编制了《美国资金流量1939-1953》的资金流量帐户;1968年,联合国将资金流量核算纳入SNA。二、资金流量统计的对象资金流量统计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资金,包括非金融资金和金融资金。资金流量即是指一定时期内非金融资金和金融资金的增减变化量。非金融资金:在生产结束后,收入分配、再分配、消费、资本形成等非金融交易过程中形成的资金运动。金融资金:指在存贷款、股票买卖、债券买卖等金融交易过程中形成的资金运动。区分的标准:资金所有权是否发生变化。交易的分类——非金融交易:包括收入分配和实物交易。收入分配主要指劳动报酬、财政分配、财产收支和其它转移而发生的货币流动;实物交易主要指伴随货物和服务交易而发生的货币流动。金融交易:指金融债权的产生和清偿的有关交易。主要指借贷行为,每发生一笔交易同时在双方产生资产或负债,其资金所有权不变。(一)储蓄的定义储蓄是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差额,是实物投资的自有资金来源。储蓄=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三、资金流量统计的范围(二)资金运动过程的描述社会生产一方面提供商品和劳务,另一方面也创造经济收入。收入通过分配、再分配形成各机构单位的消费和“储蓄”。其中消费支出与最终产品中的最终消费品对应,而储蓄与最终产品中的投资产品相对应,最终产品=消费品+投资品。储蓄是投资的资金来源,从全社会来看总储蓄=总投资,但一个机构单位的储蓄并不一定刚好等于其投资,而是通过金融中介和金融交易,使得资金在社会各机构部门之间得以流转。当储蓄>投资,就形成了金融资产;当储蓄<投资,就形成了金融负债。(二)资金流量统计的范围:①只包括金融交易,西班牙和挪威等国。由央行独立编制发布,统计资料完整,编表时间短。采用的是金融统计的分类,缺乏与国民总支出的消费与投资等资料。②除金融交易外,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统计中储蓄和实物投资在内的非金融交易,编制投资流量表和金融流量表。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英国中央统计局等。③除金融交易外,包括最终产品的交易所形成的资金流量。以GDP为初始流量,除金融交易外,还包括收入、分配、再分配与消费几投资的形成,用于观察整个分配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及各部门之间资金融通情况。①②③来源可支配收入总储蓄金融负债使用最终消费总储蓄投资金融资产大部分发达国家采取的是第②范围,因为其金融活动发达,内容复杂,因此把统计的重点放在金融交易部份。我国采用第③种范围,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以及经济管理的实际需要所决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采用那种统计范围取决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不管是什么范围,金融资金流量统计是不可缺少的。四、资金流量统计的原理Y——国民总收入、C——消费、I——资本形成(投资)、X—出口、M——进口、T——转移收入净额、F——资金盈余(亏损)1.企业:Y1+T1-I1=F1-2.金融机构:Y2+T2-I2=F2+或-3.住户:Y3+T3-C3-I3=F3+4.政府:Y4+T4-C4-I4=F4+或-5.国外:T5-(X-M)=F5+或-合计:Y+0-C-I-(X-M)=F=0对包括了“国外”部门的全社会而言,有:T1+T2+T3+T4=-T5,也即,T=0口进-口出形成资本消费最终=资金流动国际间资投费消=产总值国内生=总收入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结论:(1)资金盈余或亏损是度量一个部门因储蓄与投资之差而产生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指标。(2)就任何一个部门来说,不是存在资金盈余就是存在资金亏损,其数额大小等于该部门对国内其它部门和国外发生的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变动额。(3)由于国内部门之间的交易都抵消了,从而国内各个部门资金盈余或亏损与国外部门的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变动额相等。(4)就整个全社会而言,各部门债权债务相抵消,从而资金盈余或亏损代数和为零。五、资金流量统计的基本原则•估价原则——按获得或转让资产时的价格记录;•记录时间原则——权责发生制•取净额和合并原则——金融账户按资产的净获得和负债的净发生记录当期的各种金融交易。第二节资金流量表资金流量表是描述社会资金运动,进行资金流量统计的基本形式。(一)资金流量核算的部门分类只能是机构部门,这些部门才拥有财务决策权。(二)资金流量核算的交易分类经常性交易:非金融交易中除投资交易以外的收支活动。投资性交易:各机构单位为了扩大再生产或增加实物储备而发生的收支。金融交易一、表式结构主栏:资金流量指标,包括非金融交易指标和金融交易的各项指标。宾栏:各机构部门,每一个机构部门下都分为“来源”和“使用”,实质是每个机构部门的“贷方”和“借方”。机构单位交易项目住户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国外USUSUSUSUS1.国外贸易差额(国外初始收入)2.增加值3.劳动者报酬4.生产税净额5.财产收入6.初次分配总收入7.经常转移8.可支配总收入9.最终消费10.总储蓄11.资本转移12.资本形成总额13.净金融投资14.统计误差表4.1资金流量表(非金融交易)表4.2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机构单位交易项目住户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国外USUSUSUSUS1.净金融投资2.资金运用合计3.资金来源合计4.国内金融交易5.国际资本往来6.国际储备资产7.国际收支误差与遗漏8.统计误差二、资金流量表中的主要指标(一)实物交易核算1.收入形成。指增加值、固定资本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各个部门的收入形成项目各不相同。企业的收入主要是增加值,住户主要是劳动者报酬,政府主要是生产税净额。2.初次收入分配核算。初次收入分配指在收入形成基础上经过财产收入的支付和获得,而形成的新的收入分配格局。(1)财产收入是指机构单位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金融资产、土地和地下资源等有形非生产资产以及无形资产应获得的收入。具体包括利息、股息、红利、土地租金和其它财产收入。(2)原始总收入,又称作初次分配总收入,经过收入的形成和收入的初次分配,得到了“原始总收入”,这是一个平衡项。本国所有部门的原始总收入就是国民总收入。具体作法:对收入形成指标和财产收入指标,就来源方和使用方分别累计,再以来源方减去使用方,余额记入来源方。3.收入再分配核算。是指在初次收入分配的基础上,通过经常转移的获得和支付,形成的新的收入分配格局。(1)经常转移,指收入由一机构单位无偿地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流转,特点是在收入流转的同时,没有货物和服务的反向流转。主要有收入税、财政经常性拨款、社会保险付款、社会补助及其他。•收入税•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其他经常转移(2)可支配总收入,指在初次分配总收入上,通过经常转移的获得和支付而形成。可支配总收入也是一个平衡项,记入来源方。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净额(2)储蓄,也是一个平衡项,是可支配总收入减最终消费的余额,即各机构单位经常性收入与经常性支出的差额。储蓄总额=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储蓄净额=可支配净收入-最终消费=储蓄总额-固定资产折旧4.收入使用核算。是指各部门获得可支配收入用于满足最终消费需要和储蓄的一种活动。(1)最终消费,指机构单位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5.资本交易核算。包括资本筹集和非金融投资。储蓄和资本转移是资本筹集的两个重要来源。(1)资本转移,用于投资性目的的实物资本转移和货币资本转移。实物资本转移指一机构单位将其固定资产、其他非金融资产的所有权无偿转移给另一机构单位。货币资本转移是指一机构部门将货币资本无偿转移给另一机构单位,用于增加固定资产和其他非金融资产。如果发生一方把转移支出作为经常转移,而另一方将其用于投资目的,则应视为资本转移。(2)资本形成总额,指各机构部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变化和珍贵物品的获得减处置的总价值。6.净金融投资,即储蓄投资差,也是一个平衡项,记入非金融交易资产流量表部分的使用方,金融交易部分的来源方。总额资本形成收入净额资本转移=总储蓄投资净金融负为借款,正为贷款(二)金融交易核算1.国内金融交易。包括通货、存款、贷款、证券、保险准备金、结算资金、金融机构往来、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和其它。P118记帐原则:金融资产记入借方,金融负债记入贷方,如果资产减少或负债减少都以负数形式分别记入借和贷方。2.国际资本往来。指我国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的资金往来状况。资本往来收入,反映我国利用外资的增加,资本往来的支出,反映我国对外金融债务的减少。包括长期资本往来和短期资本往来。其中,国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站在国外的角度来记入。国外的资产是我国的负债,国外的负债是我国的资产。3.国际储备资产,指用于弥补或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储备资金。包括黄金、外汇、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对基金信贷的使用。其数据为国际收支综合差额,包括经常帐户、资本帐户、平衡项目的差额。4.误差与遗漏。三、资金流量表中的平衡关系资金流量表的结构平衡包括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内部平衡指各机构部门本身的资金来源总计等于资金运用总计。国民经济核算采用复式记帐原理,因此在资金流量的实物交易部分中,一个部门的分配与转移支出,必定形成另一个部门的收入来源;金融交易中,一个部门的金融资产,也同时形成另一个部门的负债。资金流量外部平衡由于每一种交易都表现为一个机构部门的收入(来源)和另一个机构部门的支出(运用),所以每一种交易在机构部门之间形成的流量是平衡的,即各交易项目的资金来源总计等于资金运用总计。(一)横向平衡:——每一种交易在机构部门之间的平衡(二)纵向平衡——各交易项目之间的平衡总额资本形成收入净额资本转移=总储蓄投资净金融消费最终总收入可支配总储蓄=收入净额经常转移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可支配净额财产收入形成收入=总收入初次分配1.几个平衡项的平衡增加-金融负债增加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2.收入分配的平衡收入分配中,资金流量的起始是增加值,结束是可支配收入。而对于全社会来说,则有: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产总值国内生因为在一个系统内,无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如何复杂,只是改变机构部门之间的收入结构和比例关系,而不会改变收入分配的总量。这个平衡关系只适合全社会,不适合各个机构部门。3.收入总量与使用总量的平衡可支配总收入是一个机构部门或一个经济系统可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总额,储蓄总额用于资本形成,则有:总储蓄=资本形成总额成总额资本形消费最终=总储蓄消费最终=总收入可支配适合机构部门只适合全社会第三节资金流量分析一、社会收入分配去向分析我国资金流量表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初始流量,通过资金流量表,可以分析初次分配在国家、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以及各部门间可支配收入构成比例。比如:设Y表示部门增加值、L表示劳动报酬、T表示生产税净额支出(收入)、C表示财产收入净额、R表示初次分配收入,则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如下:金融机构:R=Y-L-T+C企业:R=Y-L-T+C政府:R=Y+T-L+C住户:R=Y+L-T+C二、货币供应量分析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否平衡涉及到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度。供应量过大,引起通货膨胀;供应量过小,引起通货紧缩。资金流量表提供了测算货币供应量的指标,再结合银行货币投放的M1、M2,可以分析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三、资金市场分析资金流量表反映了各机构部门资金的各种来源和运用,并反映了各类资金在机构部门之间的流量和流向。由此,可以分析哪些部门资金自给自余,哪些资金不足,以及在资金余缺的调剂过程中显示的部门间的相互依存关系。i.各部门的净金融投资是分析的起点,可以掌握那些部门是储蓄大于资本形成,那些部门需要借贷。ii.通过每一列的资金来源和运用,分析各部门通过那一种金融交易工具弥补其
本文标题:财务资料下载_资金流量统计(PPT 57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47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