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5篇】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5篇】每位教师都需要事先准备一份完整的教案和课件,在设计课件的内容时需要自己动手去完善。教案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纽带,那么怎样的教案和课件才算是好的呢?下面的主题是“小学语文优质教案【5篇】”,是我们特意向您推荐的,有需要的同志请立即前来一览!小学语文优质教案【第一篇】【教学设想】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步骤】(一)导入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地方。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三)研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3.讨论: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4.集体交流阅读心得。5.指导朗读课文。6.这篇课文你读过之后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五)布置作业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六)板书设计不懂就要问不懂→提问→理解小学语文优质教案【第二篇】教材简析:本课描述了中华第一龙的形貌,并进一步阐述了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龙文化渊源流长.教学目标:1、通过以读促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感知源远流长,丰富奇瑰的龙文化,培养民族感情。3、指导学生熟读课文,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教学课时:1课时一、图片导入这是一些什么画?(看大屏幕)哪位同学愿意来画画龙的图画?(愿意的同学来)谁来说说含有龙的词语或者龙的传说或者故事?你愿意写到黑板上来吗?听说过第一龙吗?中华第一龙是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第一龙(齐读课题)读了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二、以读促悟自主学习想想你如何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说说你读完课文懂得了什么。1、遇到读不来的字,你怎么做?(出示大屏幕)这些词语你全会读了吗?你是怎么学会的?(教育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2、请大家自己读课文,结合阅读提示,自主学习.(出示阅读提示)(1)中华第一龙是什么样子的?(2)龙的形象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3)龙形象的成因是什么?(4)作者是哪些方面写出中华民族与龙的深厚情感?你还知道哪些与龙有关的资料?3、学生自己读文,自主解决4、小组交流把自己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大家共享,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大家商议,也可请教老师.5、交流汇报学习第1段比较:别看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也没有艳丽的色彩别看它造型粗犷,样子是蜥蜴,也没有艳丽的色彩理解图腾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为什么把龙当为图腾?学习课文第3。4段请自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大屏幕)龙是怎么被想象创造出来的?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读。整段话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是什么?你能用因为‥‥‥所以‥‥‥”改一改,使句子意思不变?(同桌讨论)学习课文第5段找出中华民族与龙的深厚情感的句子。学习课文第6段齐读课文,体会与开头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过渡:中华民族和龙结下了不解之缘,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请你以“龙”为主题,设计作品。可以写一首诗歌、唱一支歌曲、设计一个纪念物、写一副对联‥‥‥可以独自创作,也可同伴合作.小学语文优质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学会复韵母ie、üe和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yue。能正确拼读声母与复韵母ie、üe组成的音节。2.认识“雪、儿”2个生字,学会儿歌。教学重点:学会读写复韵母ie、üe及其与声母组成的音节。学前准备:1.制作拼音卡片。(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用时:5分钟)1.(出示:ui、ou、ɑi、ei、ɑo、iu、ie、üe、er)你都认识它们吗?2.引导学生复习。3.板书课题:ieüeer。二、学习ieüeer。(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学习er的音和形。(1)课件出示第3幅插图,引导学生试读。(2)教师范读,指名读。(3)小结:er这个韵母不同于其它韵母,我们知道每一个韵母都可以和声母做朋友组成音节,可是,er是个小淘气,它和谁也不团结,只能自己独立成音节了。(4)板书:ērérěrèr,引导学生试读。(5)引导学生开火车读、齐读。2.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ie、üe。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e和yue,拼读音节。(用时:15分钟)1.板书:ye、yue。引导学生比较韵母ie、üe与整体认读音节ye、yue在字形上有什么变化?2.启发思考:音节yue中“ü”的小点为什么没有了呢?引导学生复习两点省略规则。提醒学生小ü有礼貌,见了大y就摘帽。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读准韵母ie、üe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4.出示n、l与üe,j、q、x与üe相拼的音节。强调j、q、x与üe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规则。5.引导齐读。四、学习句子。(用时:5分钟)1.课件出示插图,指导学生看图: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呢?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句子,引导学生试着读一读。3.引导同桌互读、互评。4.指名读。5.组织全班齐读。五、朗读儿歌。(用时:5分钟)1.课件出示图片,播放儿歌《月儿弯弯》的朗读录音。2.引导学生拼读儿歌。(1)指名读红色音节。(2)引导同桌互读儿歌。(3)教师指导读。(提醒学生注意:“儿”在词语的前面读第二声,在词语或句子的末尾读轻声。)(4)引导学生自由读儿歌,圈出生字。3.指导识字。(1)引导学生自己认读生字。(2)师生共同交流。小学语文优质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3.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从几组相对的词语描写中,体会人间真情互助的可贵和可敬。1.板书课题,齐读。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是否读得正确流利。(如达不到这一要求,须继续朗读)3.默读课文,想一想,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各部分列个小标题。4.同桌交流。5.反馈。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在一个地铁站众人捡拾散落的钞票、物归原主的故事。掉钱――捡钱――钱归原主(一)起因。刚才大家在质疑时提出了“钞票为什么散落”这个问题,作者在文中告诉我们了吗?是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1.指名读第1、2、3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都告诉我们什么了?四、作业。1、熟读课文。一、复习导入。1.默读课文4、5自然段,边读边想:钱散落以后,人们各有什么反应?用直线请画出相关的语句。2.全班交流讨论。我、立明,众人。壮汉。他心中是怎么想的?我和立明是如何对待他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自由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二)结果。事情的结果到底如何呢?1.默读第6~7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地方不懂?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众人为什么发出遗憾的感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立明和我没吃麦当劳,也没买到《丁丁历险记》,为什么特别高兴?1.说一说课文的写作顺序、各部分小标题、主要内容。2.谈一谈本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并说出理由。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悟。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人们会怎么做?你会怎么做?说出理由。小黑板出示句子,读一读。a、当金钱在人们心中高到不恰当的位置时,世界就倾斜了。b、发财不是人生的目的,贫困不是穷人的耻辱。xkbomc、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同学们,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是我想大家的心情肯定不平静。是呀,金钱的确很重要,它可以买到许多我们想要的东西,但是有许多东西金钱是买不到的,比如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心。这种真诚的关爱比金钱更重要。如果我们都能像故事中的行人那样,相互帮助,相互关爱,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美好呀!你们说对吗?那好,就让我们像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关心身边的人吧!小学语文优质教案【第五篇】课前展示:古诗词朗读(学生代表展示)师:听了四个小组八名同学代表的古诗朗读,大家有没有猜到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什么呢?生:友情、送别活动1【导入】一、课前谈话师:你们有自己的好朋友吗?生:有师:郭文博你的好朋友是谁?每次你们在一起做什么?分别时心情怎样?假如分别的时间很长,你会怎样?师:刘思涵你呢?师:看来做你们的朋友一定是一件幸福的事。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曲子,很能表达你刚才的心情。欣赏《送别》(电脑播放送别歌曲)男:是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自古重离别,又伤离别。自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令人感慨的事情。女:在古代,交通极为不便,离别容易相会难,所以以送别饯行表达深情厚谊便成为一种习俗。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送别而忧伤落泪,并挥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师:因此,在当时写送别诗就成了一种习俗。今天老师邀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首送别诗中的极品。(出示课件)活动2【讲授】二、解诗题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写诗题。重点写“陵”,(板书课题)。“陵”是本课要掌握的生字,观察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题目中有好几个生字,你认识它们吗?指名读。齐读课题师:读完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师:大家了解得可真多。这首诗就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去广陵时所做的一首送别诗。(出示古诗,指名读)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古诗,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学生朗读目标)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首古诗,大家有感情的齐读一下。活动3【讲授】三、知诗人,知背景师:学习古诗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作者,和当时的写作背景,请各小组将预习的知识卡片展示一下。(小组代表朗读诗人及背景)(课件出示图片)(老师介绍)师:说起黄鹤楼,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图片,(出示课件)这里面还有一个传说。(讲传说)古代武昌蛇山上有座酒楼,老板姓辛,此人很慷慨。某日有道士来饮酒,辛老班不收其酒钱。道士为感谢辛老板的千乘之饮,临别时,用橘子皮在墙壁上画了一只仙鹤。谁知此仙鹤在客人来饮酒时,会跳舞劝酒。从此酒店生意红火,辛老板也靠此发了财。十年后道士重来,歌笛一曲,只见白云朵朵空中来,仙鹤随之起舞,道士也骑鹤而走了。辛老板为纪念此事,在蛇山上兴工动土,建高楼一幢,取名黄鹤楼。活动4【授课】生:提问:诗中为什么是“西辞”而不是东辞?为什么是“下扬州”而不是上扬州?生:作答。师:真不错,这些难题都弄懂了。看来,还是古人说的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大家的预习真的很全面。师:不过老师不明白的是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水上交通要道。可以说是过尽千帆,怎么到诗人眼里却是孤帆呢?生:老师我想用一句话来回答你,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师:非常棒!掌声送给她。生:老师,我有问题,船都看不见了,李白还在看什么?师:这个问题问的好,大家帮老师想一想,李白还在看什么?他在想什么?生:我感觉这是一种非常深厚的情谊!他要把自己的一片情谊托付给一江春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扬州!师: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会在心里默默地说些什么?(平安)就让我们带着李白对好友无限依恋之情再读一下这首诗吧!(把书端好,老师起头)活动5悟诗境师: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唐朝,也来做一回诗仙,在黄鹤楼前送一送孟浩然吧。男生站起来,来一次豪情万丈送浩然,女生柔情似水送浩然。师述:老师眼前是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是一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优质教案【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912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