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四年级语文s版教案【4篇】
四年级语文s版教案【4篇】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设计教案需要注重课堂效果的反馈和评估,怎样的教案课件算为优秀?感谢您的支持编辑已经准备好了1篇含有“四年级语文s版教案【4篇】”文章,有兴趣的人快来看看吧不会失望!四年级语文s版教案【第一篇】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2、板书课题、解题。二、学习《回乡偶书》。1、简介作者及背景。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1分角色试练表演。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三、布置作业。(任选一题)1.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2.编故事。反思: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四年级语文s版教案【第二篇】一、复习⒈读第一自然段。⒉问:济南72泉,最著名的是哪些?二、继续讲读课文⒈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出示:泉水从地下往上涌。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拧到水面上来。拧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拧的动作。指导朗读。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⒉自学第3,4自然段。⑴出示学习要求。①默读3,4自然段。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③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_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⑵学生自学。⑶检查。①看图②填表。⑷学生练读。⒊学习第五自然段。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看图理解。指导朗读。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⒋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⒈总结。⒉朗读全文。第三课时一、朗读课文二、指导背诵⒈分段指导背诵。回忆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⒉练习背诵全文。三、识记生字字行,知道书写⒈指名读生字。⒉记住字形。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⒊指导书写。四、作业1.抄写生字⒉抄写词语。⒊组词。⒋背诵全文。四年级语文s版教案【第三篇】《秋天》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9月16日总11课时)一、导入新课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描绘了什么?]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此处为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基础上说说课文写什么?]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蝉、韧、柔、梳是翘舌音。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道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三、作业: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指导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2.熟读诗歌。第二课时(9月19日总14课时)一、复习: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二、进入新课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秋天与其它季节有什么不同?](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重点品读:[此处为重难点:通过图文结合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句。]A、秋风:(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B、秋实:(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朗读全诗,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浓厚的感情。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四、作业:1.背诵全诗。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板书设计:秋天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教学反思:在教学时,我将诗歌展开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抓住抒情这条线,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教学后,我让学生再次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再搜集一下古人描写秋天的诗文,比较古今写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时代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秋天之美。最后仿照本文的形式写上一两小节秋天的诗或写1篇赞美秋天的小练笔。充分让学生去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赞美的情怀。四年级语文s版教案【第四篇】一、教材分析: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1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二、学生分析:学生学习古诗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节奏上、情感渗透方面需要指导。由于是四行诗句,课上容易在课上完成背诵。三、设计理念:1.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2.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3.尊重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学习,情感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4.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5.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四、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五、课前准备:课件《春江花月夜》词带六、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精讲引思。1.(课前)集体背一首古诗。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2.(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播放春江花月夜)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赏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园门紧锁,友人不在,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中升起一股惆怅之情,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拍)2.复习古诗学法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①知诗人,解诗题。②抓字眼,晓诗意。③入诗境,悟诗情。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现在大家交流后,进行简单的整合。然后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的内容。(知诗人,解诗题)(学生回答的内容略;师生互动)4.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合作完成)(师生互动结合课件)(抓字眼,晓诗意)①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学生回答的问题略)②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③读全诗。④完整地说说诗意。三.学生质疑、乐于探索。(入诗境、悟诗情)1.学生质疑的问题(略)2.师问一个问题:你认为园主人是怎样一个人?(淡泊名利的人)师点拨: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红杏一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名声在外。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不住的。诗人本来要扫兴而归,一转身却看到墙头脉脉含情的一枝红杏,蒙着阴影的心情顿时一亮,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板书:扫兴、喜悦)3、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前两句应该读出扫兴、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4、指名读,齐读。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仍然满腔的喜悦,请同学们看着课文插图给这个园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5、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背诵全诗。同学们可否用音乐来唱出来。(自拟题目,写一则短文)四.思维拓展,延伸探索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老师这里也有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投影出示)(学生有感情朗诵)自由欣赏,小组自定。2.齐读,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来朗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3.同学们还搜集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句
本文标题:四年级语文s版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894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