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高中地理教研工作计划(精选4篇)
高中地理教研工作计划(精选4篇)为了实现工作计划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根据自己的工作性格制定适合自己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是指为完成一项任务所要采取的步骤措施和时间的安排。三一刀客编辑在海量数据中挑选了1篇非常实用的“高中地理教研工作计划(精选4篇)”,欢迎您参考下载与收藏让我们一起探索创作的无限可能!高中地理教研工作计划篇【第一篇】一、指导思想: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总则,以市、区教育局教育工作意见为指针,全面落实市、区教研室统一部署,切实推进课程改革,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努力深化教学研究,加强全区高中地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做到:严谨、务实、创新、高效,为构建“龙岗和谐教育”实现“教育强区”多作贡献。二、工作目标:1、提高自身教研水平。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理论、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本学科最新科研、课改等成果;有效突破学科热点、难点问题,提升学习、研究、服务、指导、合作、创新能力,争取全年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1-2篇教研论文。2、高考地理均分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各率”力争完成区教研室下达的任务,不拖文综总分后腿。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完成各项指标,总之,实现高考、学业水平考比上年有所进步。3、继续跟踪指导地理学科较薄弱的2-3所学校。做到:教、研、培一体化,在期中、期末进行质量抽查,掌握和巩固跟踪效果,及时调整策略和措施。4、提高和强化质量意识,关注并落实教学常态。加大教研视导频度,每周两天下校,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教研等问题,每次有视导成效性总结报告。5、以学科问题为突破口,继续开展主题性教学研究,加强教研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围绕“主题式教学研究”,突出针对性和时效性。6、学年末全区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论文、“三维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评比三、工作重点1.结合我区教育“四个适度转移”新思路,以教育创新为动力。强化“研究、指导、培训、服务”,加强教师培养力度,在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提升、教学研究、等方面争取有新的突破2.树立问题意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狠抓薄弱环节。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开展多形式教研活动,如采用上课、说课、互动式研讨、微格反思、典型案例与课例剖析等形式提高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加强高考研究和指导、服务。及时捕捉高考信息,研究高考二轮复习策略,切实开好深一模、二模的考试分析,努力提高复习效率;对重点人群数据质量分析,加强龙城、平冈重点班的高考备考问题、策略的跟进和指导工作,切实提高我区高考重点率的提升。4、加强发挥中心备课组各成员引领和示范作用。作为教研员做到率先垂范主动上研讨课,并组织精干教师选编20xx年龙岗区“文综”地理二轮系列习题及答题模式,争取在20xx年“深一模”结束后自然地理100题整编出来,提高教师及学生备战高考能力。5、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与学科跟进。加强新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科专业知识学习,开展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学实践和教学评比活动,使新教师尽快掌握教育教学技能,提高驾驭课堂能力,尽快站稳讲台。6.加强高中地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做好20xx年高中教研工作,组织教学观察与记录、教学设计、交流研讨、深度交谈等教研活动,努力做到教研活动主题化。四、行事历龙岗区教研室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主要工作(活动)安排表周次时间内容第1周2月21日-2月27日全区地理科组长、中心备课组成员、高二备课组长,研讨学期工作计划第2周2月28日-3月6日深圳一模及质量分析第3周3月7日-3月13日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研讨课”第4周3月14日-3月20日高三第二轮复习指导第5周3月21日-3月27日高三第二轮复习跟踪指导第6周3月28日-4月3日高一“三维目标”达成与设计案例专题研讨第7周4月4日-4月10日高一“有效课堂模式”教学研讨(清明放假1天)第8周4月11日-4月17日高一“区位教学模式”专题教学研讨第9周4月18日-4月24日高二地理课堂跟踪指导第10周4月25日-5月1日高二“专业水平测试复习模式”研讨课第11周5月2日-5月8日期中考试及期中工作小结、深二模及质量分析第12周5月9日-5月15日高三“高考应试技巧”讲座,高三各地模拟试题收集与精选第13周5月16日-5月22日高二地理课堂教学研讨,高一高二区域地理知识竞赛第14周5月23日-5月29日高二地理课堂教学研讨、收集高考信息、高考模拟试题并精选第15周5月30日-6月5日高一、高二统考命题第16周6月6日-6月12日高考、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教师论文、教学设计等评比第17周6月13日-6月19日高一、二地理期末复习课堂教学研讨第18周6月20日-6月26日高一、二地理复习跟踪指导第19周6月27日-7月3日学年复习考试、总结第20周7月4日-7月10日资料整理归档、资源库补充高中地理教研工作计划篇【第二篇】一、指导思想以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高考考纲要求为依据,努力适应新课程、新高考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充分发挥和挖掘地理学科的潜在教育机制(如德育因素、环保教育),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的整体教学质量,完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工作目标1、认真围绕学校全面工作尤其以“以学定教”新课程改革为工作中心,并寓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充分发挥地理课的德育功能,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四有”建设新人。2、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根本任务,启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方法和能力,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学研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效益性。3、及时总结新课程研究成果,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及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小论文的写作、地理野外观察实践活动。4、全面提高各年级地理教育教学质量,高一打好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习习惯;高二重点是方法能力培养;高三重点是高考的备考工作。5、加强本教研组的档案和资料建设,对本组近几年来的教研、教学的活动情况和课题成果等整理成册,为今后工作提供一定的积累。6、全组所有成员应努力将工作做到,使地理教研组成为优秀教研组。三、工作措施1、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发展,要加强学习,每周组织开展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研究和讨论,丰富学科知识,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大潮。2、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同年级同科教师要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统一备课、练习、资料和考试,特别是对一些教法、疑难问题要加强研究,做到统一熟悉,统一传授。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及时总结经验,力争每人讲节公开课,并开展组内讨论以利每位教师共同提高。4、坚持作业教案定期检查制度,每双周检查每位组员的作业和教案及听课笔记。5、在学校教导处和年级组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地理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6、组织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和基本功训练。7、期末教学教研总结,撰写案例、论文等。高中地理教研工作计划篇【第三篇】坚决贯彻执行学校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深化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提高深化课程改革课堂有效学习,推进“导学案”的实施,增强课堂教学的效率;积极引导组内教师做真实的研究,不断提高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优秀教研组的光辉继续发扬光大。学习《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新修订的《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参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培训及选修课程建设专题研讨培训,加强对深化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指导,关注深化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本学期开始,全面推进“导学案”这项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变革项目,教学常规着重落实“导学案”编写、收发、批改与反馈情况。故加强集中全组智慧,进行集体备课,对每一节课的内容都进行深入的探讨,对教学过程进行细致的规划,任务分配,成员认真编写导学案,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设计、课堂练习的选择等等,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学情和个人教学风格,进行部分修改,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导学案。达成“大同”“小异”,把规范与自身特色相结合。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保证新教师的教学质量,集中全组老师智慧的教学案。努力做好地理学科教研活动,努力做到周密部署,精心设计,系统安排,并努力使各项教研活动主题鲜明、方法得当、效果明显,进一步增强地理教研活动的效益;加强引导教师做“与有效学习有关内容方面”的课题研究,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做贡献。根据学校教育振兴五年行动计划,积极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积极参与《导学之星》评比等有关活动。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做好师徒结对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和传、帮、带作用,带动青年教师成长,促进地理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三、各段备课组长及成员:高中地理教研工作计划篇【第四篇】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2、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弧线,又称子午线。特点: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都相交于两极。3、经度: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º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②经度的划分:以0º经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向西为西经度,各划分180º。③东西经度的分布规律:东经度向东递增,西经度向西递增。④东西半球划分:20ºW和160ºE构成的经线圈为界,20ºW向东到160ºE为东半球、20ºW向西到160ºE为西半球。4、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②特点:都是圆圈(两极为点);长度不等,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都指示东西方向;都相互平行。5、纬度:以赤道为起点,向南为南纬度,向北为北纬度,各划分90º。③纬度大小的分布规律:北纬向北递增,南纬向南递增。④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线。⑤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以南、北纬30º和60º为界。6、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越往东地方时越早;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7、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时间标准,称区时。计算:两地相隔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向东加,向西减。8、北京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120ºE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9、原则上以180º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向东过日界线减1天,向西过日界线加1天。实际上日期变更线有三处弯曲,原因是是避免将所经过的国家分入两个日期范围。注:另外还有一条自然界线,即0时经线。0时经线向东到180º经线为今天,0时经线向西到180º经线为昨天。10、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有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表示方式。同样的图幅,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但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但内容越简单。图例是符号,注记是文字或数字。1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多有河流发育,山脊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多成为两条河流的分水岭。12、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1、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即使在陆半球上,陆地也仅占48%。2、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面积最小的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3、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亚洲,所处纬度最高的是南极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北美、南美—巴拿马运河;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4、地跨两大洲的国家: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欧两洲)、巴拿马—(南北美洲)、埃及—(亚非)、美国—(北美和大洋洲)、印度尼西亚—亚洲和大洋洲。5、四大洋面积:太平洋(渐小)、大西洋(渐大)、印度洋、北冰洋;跨经度最多的是北冰洋;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教研工作计划(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62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