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德育教育工作报告汇报(5篇)
德育教育工作报告汇报(5篇)真心推荐这篇关于“德育教育工作报告汇报(5篇)”的精品文章值得一读。当我们回头看时我们发现时间已经不知不觉地溜走了,即将面对新的工作。又到了我们写总结的时刻,在工作当中不要总羡慕别人比您聪明,可能他们只是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总结方法。如果您觉得这是有价值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分享这个干货!德育教育工作报告篇【第一篇】【导语】中学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级的教育任务,本文根据“2024年中学德育教育工作总结”这个主题,阐述了本年的中学德育教育工作总结,从校风、制度建设、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行为规范等多方面进行阐述。【正文】一、校风建设本年校园内经过不断的努力,学校整体的校风更加和谐稳定,校风建设成果丰硕。学校在周年庆前对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性的安排,确保校园中始终保持良好的风气。1、设立各式各样的活动。学校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丰富的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常规活动的基础上,课余时间、周末,还有认真组织的公益活动,各个专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体育比赛和志愿服务活动。2、优化校园环境。为了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美化校园环境,增加校园安全设施,并通过提示标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二、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核心,是规范和引导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自律、自我约束的关键。本年学校在制度建设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形成了适合学生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的教育管理制度。1、开展路长制。学校通过内部推荐、申请,根据人员和道路分别设置“路长”,划分劝导区域,负责该区域的管理和维护。并在每个考试周使用“支雷组”进行哨兵式巡逻,鼓励学生不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上课,保证诚实守信的考试环境,保障公平竞争.2、建立严明的纪律管理制度。学校形成了“违纪即处罚,一个人犯错再教育”的管理原则。制定了详细的违纪管理条例,明确违纪行为和相应惩罚力度,并在违纪处理中不仅重视单独处理,还注重群体处理与个体处理相结合。三、学生管理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主题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与社会责任感,增强爱国、自豪、自信、践行和谐的使命感。2、针对特殊个案开展个性化帮扶。通过建立心理与谈话机制,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独立设立法律咨询点。形成全方位的帮扶机制,保护每一名学生的生命安全及健康的发展。四、教师管理教师团队是中学德育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本年学校以完善的培训措施为基础,全面优化教师的组织管理、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了相应的资助与培训。1、制定教师评价标准。对教师的品德、教学、科研等方面制定规范和标准,实行定期、全方位的考核与评价,形成具有良好人文关怀特点和能力的核心团队。2、完善教师培训和制度培养模式。通过周三中午进修课堂、外籍教师支教、举办校内教师技能培训班及组织校外名师讲座、兼顾校内和校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多方位培训,满足每一位教师职业提升和专业成长的需求与愿望,不断提高教师的一体化教学与管教水准。五、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是中学德育教育的关键,要求学生们遵守校园内的规则规范、遵循公序良俗、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确保校园内的安全稳定。本年学校在行为规范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切实提高行为规范意识和维护校园公共秩序。1、合理设置规章制度。学校审慎推行“人性化”管理,以学生使用频率为依据,设置所需的规章制度,不刻意刻板地设置不切实际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遵守规则规程。2、实施治理污染和文明出行。学校让学生细致体会道路逛雷、闻雷惧雷、静雷、进雷等方法,对通过垃圾分类、鼓励“低碳出行”、绿化校园等方式,强化了绿色环保观念,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养成主动维护环境和保持良好一品反类的规范行为。【结语】中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素质、发展优秀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年学校在中学德育教育方面,瞄准今后的发展趋势与学生的需求,开展各种活动和制度改革,在推进中学德育教育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经验,也逐步修正和完善自身的工作方法和业绩,明确了德育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希望以往成果和经验,不断推进中学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优秀人才,为中学教育贡献一份力量!德育教育工作报告篇【第二篇】本学期部德育工作以学校政教处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学校的工作为中心,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德育新思路,提高部德育整体效果,培养社会合格人才。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部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一定的效果。一、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德育网络功能,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1、加强德育骨干队伍建设,特别重视对班主任的培训,提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部建立了以部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在德育工作中,正、副部长,科组长,正、副班主任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其中班主任在德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提高德育整体效果的重要保障。本学期部开展了“三个会”,一是班主任组织好班的主题班会;二是每周进行一次班主任会议,各班主任对自班作一个简单的工作总结,并进行心得交流;三是组织好本学期的家长会。本学期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中,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每周举行班主任会议,组织班主任学习政策法规、素质教育理论、班级管理知识,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同时,针对班主任特点和班级的不同情况,对班主任的教育理念、管理方法、工作技巧等进行指导,切实解决班主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通过学习、经验介绍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对于一些初任班主任的,则采用帮、扶、带的方式,以使他们尽快胜任班主任工作。一个学期来,我还加大对班主任及班级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完善了一整套详细的考核方案,收到了较好的管理效果,发挥了各位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2、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了德育工作制度。我部不断完善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制度,坚持每个月至少召开一次部会,开展“文明守纪班集体”评比制度、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争先进”奖励制度等。认真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和考核制度,根据部的实际情况制定《部班级量化考核细则》、《部班主任量化考核细则》、《部值日教师职责》、《部学生纪律管理规定》、《部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组织教师、学生学习各项细则。规范好本部班级管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学生实行德育量化,各班德育量化工作落到实处,以使德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3、全方位、多渠道育人,强抓学生的养成教育。1管理育人本学期,在学校量化考核基础上,结合我部的实际情况,制订《部班级量化考核完善细则》,更充实了班主任工作,使我部德育工作更加规范化。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每天的行为有仪表、出勤、卫生、课间操、眼保健操、单车摆放、课堂纪律、课间纪律、公物保护等日常管理工作,值日教师、部学生分会每天分阶段负责巡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班主任。通过一系列措施落实“班级常规考核”,学生们从“上好一堂课,做好一节操,扫好一次地”做起,逐渐养成良好习惯。学生在接受管理的同时,也参与学校管理,加强自我管理,培养主人翁意识。如部学生分会进行了日常的管理监督评比,让学生在自我和互相管理中受到教育,不断完善自我。2教书育人课堂上教师严格要求,积极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3活动育人班级教育活动是部德育工作的重心,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班级教育在学校统一领导下,以班会课为主阵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班级常规教育以落实“班级常规量化考核”为主要内容,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学生为主体,召开主题班会、出黑板报、班容班貌的建设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学校组织各项活动,如校运会、文艺汇演、篮球赛、各种技能竞赛等,各班振奋精神,竞相展示风采,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本学期,部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开展了以“职中光荣我光荣,我为职中争光荣”、“先成人后成才”、“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好公民”等为主题的系列主题班会;“专业特色班容建设”等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组织学生外出实习,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协调能力,社会的适应能力;组织学生定期观看教育片;召开家长会,努力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的氛围。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精神风貌有了很大改观,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在养成,初步形成了校园整洁、环境优美、学生举止文明,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局面。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我部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各班踊跃出很多好人好事。二、采取多种方法沟通、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我部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要求班主任及时家访、电访,也要求学生家长定时打电话给孩子的班主任及时了解其孩子在校情况,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从而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在本学期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上,我们向家长介绍学生基本情况、学校发展规划及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家长的希望。希望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好孩子。为了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转变家长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环境,共同培养学生成才。三、今后部德育工作的努力方向:1、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长抓不懈,特别是自我安全防范和自救意识的教育。2、树立全体教师皆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思想,使全体教师能共同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以严要求、高标准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3、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耐心辅导,防止心理障碍造成损害。为建设和谐电子部而努力。德育教育工作报告篇【第三篇】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这些孩子从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多数长期与爷爷奶奶等生活在一起,情感缺乏沟通,加之大多都是贫困家庭,生活拮据,饮食更谈不上营养,因此大多孩子身体素质较弱。此外,因长辈们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隔代教育溺爱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同时生活与家庭环境也困扰着这些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笔者对榆林全市50多所乡村学校进行了走访调查。山区乡村学校留守儿童一般占到10%~25%左右,有少数学校留守儿童数甚至超过一半。调查表明: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相比,个性差异较大。这些孩子普遍存在消极自卑、孤僻厌世、抑郁等心理问题,行为表现为胆怯、烦乱、迷茫,在校学习成绩一般较差。针对这些现象,调整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已成为学校德育的当务之急。就留守儿童德育这一课题,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建议,供同仁们参考。一、专人负责,广泛动员,提高社会关注度,做到留守儿童帮扶全覆盖。1.乡村学校,特别是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学校,应配备专人负责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对每个留守儿童应建立管理档案,可按其家庭状况、由谁来看管抚养、父母是否都在外地打工、是否托管、在校表现等情况造册登记,分类管理。2.学校对家庭特困的儿童,可争取国家救助资金进行救助,也可选择企业等爱心人士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对于失去父母的个别托管、失学儿童,应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动员邻居、爱心人士、代课老师等作为临时代理监护人,与政府和有关慈善机构共同帮其寻找合适的家庭或爱心人士作为代理监护人,帮他们建立一个家,使这些孩子生活、学习有着落。同时学校应组织动员全体师生进行结对帮扶,也可让同班、同宿舍同学互帮互助,从生活上、情感上给予关心照顾。3.利用广电、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深入动员,拓宽帮扶渠道,联系当地的企业、民政妇联、公益组织、乡村领导等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组成爱心帮扶团队,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帮扶对象。同时呼吁全社会都来关爱留守儿童,建立起一个学校、家庭及爱心人士组成的帮扶网络体系,力争使所有留守儿童都
本文标题:德育教育工作报告汇报(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525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