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计划【通用5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计划【通用5篇】是否在为写学科教学计划而犯愁呢?岁月在不经意中流逝,新的学期要充满活力,写好教学计划,新的学期教学才会更顺利,这里为您展现的是三一刀客从网络上归纳的“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计划【通用5篇】”文章,分享能够让您的朋友们更好的了解您也可以增加您之间的联系!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计划【第一篇】一、班级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和总复习等。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标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4.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6.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二)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2.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5.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测量、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倍的认识。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五、单元教学要求:第一单元1.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第二、四单元1.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增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3.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4.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第三单元1.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的质量观念。2.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第五单元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掌握并应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3.理解并会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第六单元1.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2.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第七单元1.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4.通过多种活动,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八单元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第九单元1.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经历集合思想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2.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3.在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的严谨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第十单元通过总复习,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七、教学进度:时、分、秒3课时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5课时测量7课时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5课时倍的认识3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数字编码1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6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数学广角3课时总复习5课时总课时56课时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计划【第二篇】小学三年级趣味数学教学计划引言:数学是一门理性而有趣的学科,但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抽象性。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设计了一套趣味数学教学计划。第一课:认识数学中的图形我们将通过生动的图例和实物展示介绍各种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并找出其中包含的图形,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最后,带领学生制作各种颜色的图形卡片,通过排序、分类等活动加深对图形的认识。第二课:玩转数学奥秘——计数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对学生进行生活实际中的计数活动。例如,分发一定数量的小石子,让学生按照不同要求进行计数,如:分成几组,每组有几个,共有多少个等。通过实践中的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数字的概念,掌握基本的计数技巧。第三课:找规律,解题神器这节课主要讲解数学中的找规律问题。我们会给学生一些数字序列,要求他们寻找其中的规律。例如,给出一个数列:2,4,6,8,让学生猜测下一个数字是多少。通过这类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能力,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第四课:有趣的数学游戏在这节课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独、填字游戏等。这些游戏既能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能让他们在娱乐中提高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会分组让学生互相竞赛,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同时培养他们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第五课:让数学走进生活这节课旨在让学生明白数学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实际问题,如购物、分割等,让学生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通过分发实物让学生计算购物中的找零,或者让学生根据一份食谱指导进行食材的计算和分割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价值。结语:通过这套趣味数学教学计划,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会更加喜欢数学,对数学产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计划【第三篇】一、教学理念1、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2、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3、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4、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二、教学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三、教学目标(一)知识领域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单元结束时期末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表内乘法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二)发展性领域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五、课时安排一、长度单位(4课时)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我长高了……………………………………………………………………1课时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四、表内乘法(一)(13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计划【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039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