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编5篇
好文供参考!1/11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编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编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好文供参考!2/11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好文供参考!3/11八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肃穆、荒谬、健忘”等词语,理解其词义并用词造句。⑵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⑶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2、能力目标:⑴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叙事脉络。⑵把握引文与正文的联系,力求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如何快速准确全面地理解文意的方法。⑶揣摩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领会语言的深层含义,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3、德育目标:文章控诉法西斯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要和平,不要战争。学习本文,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呼唤和平,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把握引文与正文,正文四个部分的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好文供参考!4/11八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3方案一教学角度:品味诗意语言,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主要教学步骤:1.配乐朗诵课前收集的与屏风有关的古诗词句,营造诗意氛围。2.多媒体显示各种屏风图片,形象感知我国传统器具的特色。3.配乐朗读全文,提取说明性文字,用自己的话介绍屏的知识。4.寻读,齐读并品味:①文中引用的古诗词句,理解其大意;②文中流露作者情感的语句,体会对屏的喜爱之情;③文中体现屏独特魅力的语句,感受传统艺术的神韵。5.点击,分组活动,给几幅屏的图片配以生动的解说词。6.全班交流,对照图片配乐朗读自创的解说词。7.教师总结,评选“最佳解说词”。方案二教学角度:引导多角度的自学活动,在自主学习中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好文供参考!5/11主要教学步骤:1.由《口技》或《故宫博物院》中有关屏的文字激趣,导入课文。2.速读,整体感知,条理性地把握文中的信息。3.细读,围绕专题自主讨论,并做自读笔记:①本文语言的韵味;②本文说明方法的多样;③本文说明层次的明晰。4.全班交流,自行归纳、分类整理自读笔记。5.教师小结。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答。6.课余上网或从图书馆查阅有关屏的古诗词句、片段及相关材料,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7.组织“话说屏风”的读书交流会,书写活动心得。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方案一教学角度:开发课文资源,探究说明技巧,从语言角度把握文体特征。主要教学步骤:1.下发同题材不同文体,引导辨析文体,初步感知说明文语言特征。2.听读、跟读,自行筛选整理文中介绍的知识。好文供参考!6/113.多媒体显示赵州桥、卢沟桥图片,图文对照,揣摩说明语言的科学性。4.分组合作,深入探究本文语言技巧:①善作比喻形象说明外形;②借引诗文准确说明特征;③妙用拟人描摹事物情状;④常用限制语有分寸说明;⑤多列数字提供说明依据;⑥巧作比较突出对象特征;⑦适时穿插历史性评价;⑧偶用术语进行科学定义。5.全班交流,作旁批评点。6.运用说明性语言口头介绍:我感兴趣的一种动物、我熟悉的一个生活用品、我爱用的一件学习用具、我珍爱的一样纪念品……7.自由选题,交流评议。方案二教学角度:立足课文,延伸课外,培养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能力。主要教学步骤:1.点击,观察桥的图片,多角度介绍各种桥,并用最简洁的语言准确说明其特征。好文供参考!7/112.范读、齐读课文,概括说明对象、对象特征及说明特征的主要方法。3.点读、自由读第四至八段,自行设计表格比较赵州桥、卢沟桥的历史、形状、构造、功能和成就,明确选例说明的作用与要求。4.集体探讨:说明事物怎样抓特征?怎样写特征?教师教学小结。5.课外尽多收集古今中外桥的资料,选择有特色的桥配以简要文字说明并建立小档案。如:①造型奇特的桥;②创世界之“最”的桥;③用途特殊的桥;④故事生动的桥。6.组织主题为“多姿多彩的桥”的图片文字展。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内容预览:《每天诞生一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本文作者关于生命和时间的基本观点。2、能力目标:学会在比较中鉴赏不同作品的写作特色;品味文中格言式句子,扶助写作。3、情感目标:学习正确对待时间和人生的积极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面课文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好文供参考!8/11本文的思想内容和结构。2、帮助学生摘取关键词句,鉴赏本文语言的形象性和抒情性。4、以积累格言名句为目的,简要探讨文中的哲理性句子,品位其内涵。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比较研究法;探讨拓展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总是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他们所指的“东西”实际指的是“事情”。“事情”这个词可以分为两部分。“事”是“事件”,“情”是“抒情”。很多文章并不局限于写“事件”,而是重在抒发自己对于人生的感受和感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1篇新的文章,我们注意从这两个方面来欣赏。二、研读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1、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最想告诉我们这些读者的什么话?(2)题目中的“诞生”和文中的“醒来”之间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好文供参考!9/112、请同学朗读文章第一部分。(1)找出文中描述“醒来”之后感受的句子。提示:应该是“醒来的一刹那--”。这其中包含着一个比喻句,形象的写我早晨醒来的特殊感觉。(2)赏析“浑身充溢着力量和欲望--”一句。提示:“感激”、“忽略”、“恩赐”这些词语中充满对生之喜悦的感激和赞美。3、请同学朗读读文章的第二部分。(1)文中描述自己醒来时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提示:“我仿佛从死亡线上返回来”。(2)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提示:“语言是我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显示”。4、请同学朗读读文章第四部分。(1)文中描述自己醒来时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提示:“接着我静默下来--”这里使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思维的“简洁、纯净、专注、漂浮、凝然不动”、“舒适、温暖”的美。(2)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提示:“我思故我在”。5、阅读第五部分。(1)文中描述自己醒来时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提示:“无所顾忌,酣畅淋漓”。好文供参考!10/11(2)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提示:“敢哭才是真性情,伟男子”。6、请同学朗读读第六部分。提示:文章从智性的沉思转而成为感性的抒情。三、分析比较本文的写作特点。1、情与理的有机结合。在文章中,作者用包含深情的语言描绘醒来的感觉。如“仿佛从一个深黑的海里被一个偶然的浪头送回岸边那样,我被一个力量重又送回到光明的早晨”。这一句描写就抒发了作者从黑暗醒来后的无以言表的愉悦之情。“浑身充溢着力量和欲望”。这一句更是对早晨充满了赞美之情。文中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抒情都包含着作者浓浓的情。而“每天诞生一次”的独特感悟充斥在其中,新颖乐观,富有哲理,令人感奋。整篇文章就是这样把情与理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2、独特的写作视角。每天都是重复的现象,毫无新鲜可言,但是作者却能从全新的角度,赋予他新的内涵,提出“每天诞生一次”的新的认识和感悟,这主要源于写作角度的新奇独特。在这一点上,本文与《日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选取了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平凡细节,“小中见大”的表现对生活独到的感悟和理解。四、布置作业。1、积累文中的格言式句子。(抄写本)好文供参考!11/112、完成“阅读练习探究”第1、2题。(作业本)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将《日历》和《每天诞生一次》比较。从思想内容、写作特色、哲理格言等方面进行学习,了解相同的题材的异同之处,体会了同中的异和异中的同。课后,大家继续实践,在比较中出真知。附:板书设计每天诞生一次(其实早晨并不新鲜,新鲜的是生命在醒来时的感觉)感悟感受唤醒唤醒我的是生命自身的力量我又活过来了说话说话是我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显示仿佛从死亡线上追回思维我思故我在思维很美哭敢哭才是真性情、伟男子无所顾及、酣畅淋漓(机)理结合情(趣)人生机趣诞生(抖落尘埃、复归本真)
本文标题: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793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