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热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抽屉原理》教学反思【热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抽屉原理》教学反思【热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抽屉原理》教学反思【第一篇】六年级的“数学广角”的“抽屉原理”这一内容是浅显的奥数知识范畴。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学生在进行验证、观察分析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中已建立了数学模型从而不难发现规律,发现规律后及时让学生进行练习找准谁是物体、谁是抽屉。当出示“5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我仍旧要学生画图表示,但学生在反馈的时候,我就用列数据表示了,这样给学生一个参考,列数据比画图更简单点。当出示“6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的时候,我就要学生用列数据来表示了,又进了一个层次。当要出示“7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这种情况时,我不是直接出示的,而是在6只得基础上又飞来一只,让学生猜测一下,会不会还是“总有一个笼子里至少有2只鸽子”。学生看了6只(2。2。2)这种情况后,马上就可以发现,还有一只不管怎么飞,总有一个笼子至少有3只鸽子了。通过“6只(2。2。2)”这种情况学生还发现了要看至少有几只,只要看最平均的那一组就可以了。接下来我马上提问,那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不画图、不列数据就可以直接得出“总有一个笼子至少有几只鸽子”?学生有了6只鸽子的。数据,就发现了最好先平均分。我紧跟着让学生以“7只鸽子飞进3只笼子”为例,让学生列式。7÷3=2……1,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数字的意义。当把“5只鸽子飞进3只笼子”进行列式,5÷3=1……2,我又提问,2只是什么意思,这2只应该怎么办?学生通过举例后发现,笼子里至少有几只鸽子和算式里的商有关系,如果没余数就是“商”,如果有余数那是“商+1”而不是以前试教的时候学生出现的“商+余数”。不过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当的小细节,如学生作业时发现少部分学生没有很好理解“至少有几个会放进同一个盒子里”的意思。没能正在理解“抽屉原理”。只能进行简单的求值计算,不能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于此内容属于奥数内容,理解起来较难,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了解学生,多挖掘学生的潜力,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让学生感受到奥数知识的奥妙,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奥数知识的乐趣。抽屉原理教学反思【第二篇】参考资料,少熬夜!《抽屉原理》教后反思一堂好的数学课,我认为应该是原生态,充满数学味的课;应该立足课堂,立足知识点。本节课我让学生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了抽屉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我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玩抢凳子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至少有两位同学相同的现象,这个游戏虽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二、活动中恰当引导,建立模型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4枝笔放入3个笔筒中的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即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时,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笔。在例2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书尽量多的平均分到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规律来表示。大量例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抽屉原理。由于我提供的数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抽屉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特别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三、通过练习,解释应用适当设计形式多样化的练习,可以引起并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如从扑克牌中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中任意抽出5张,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试一试,并说明理由。在练习中,我采取游戏的形式,请3位同学上来分别抽5张牌,然后请同学们猜猜,至少有几张牌的花色是一样的。学生兴趣盎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足之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中,数学语言精简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材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几个苹果?对于这句话,学生听起来很拗口,也很难理解;通过思考,我将这句话变成不管怎么放,至少有几个苹果放进了同一个抽屉中?这样对学生来说,相对显的通俗易懂。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增强提问的指向性、目的性。参考资料,少熬夜!抽屉原理教学反思【第三篇】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本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体现以下两个特点: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从学生熟悉的“抢椅子”游戏开始,让学生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注重“说理”活动,培养学生逻辑能力。1、在教学例1时(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放一放、同桌互相说一说”(在汇报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只需解决存在的问题就可以了。)2、补充习题,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A、将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里。B、将6枝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里。C、将20枝铅笔放进19个文具盒里。D、将100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里。……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枝铅笔铅笔数是文具盒数的1倍多1铅笔数÷文具盒数=1……1至少数:1+1=2如果是5枝铅笔放到3个文具盒里,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几枝铅笔?5÷3=1……2至少数=1+1抽屉原理教学反思【第四篇】抽屉原理属于浅显的奥数知识范畴,首次被编入新课改教材。初看教材,我甚至没有看懂教材上所讲的内容与我们现在的数学知识有多大的联系。不知道学这部分知识又能解决什么问题。我的心里一点底也没有。通过看教材,我发现这部分知识还真挺有意思。但讲起来却不是很容易。于是我认真钻研了教材、课标与教学参考,终于有了清晰的思路。我相信只要认真钻研,精心准备,做到胸有成竹,课堂上就能游刃有余,就能上好这节课。正如我所想,这节课我通过游戏引入、学生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是一门没有缺憾的艺术,我的感觉和刘改荣老师一样,总觉得这堂课不够生动,该有的高潮没有掀起。大概是我急于求成,课堂上引导的太多,限制了孩子们的发挥,再加上有老师听课,学生有点拘谨吧。总之,本节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全班学生针对这类问参考资料,少熬夜!题都能快速做出正确分析与判断。我也算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我觉得,有时敢于尝试,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大胆的迈出去,才有成功的机会。
三七文档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抽屉原理》教学反思【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78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