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例【实用4篇】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例【实用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例【实用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一篇】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目前看,在我省、我市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县域经济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像××这样的欠发达县份,县域经济发展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亟需解决。概括地说,这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旧、三难、四制约”。一旧,就是从干部群众的思想看,观念还比较陈旧。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解放思想,也一直在解放思想,但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存在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保守观念,缺乏敢闯敢试、敢拼敢干的工作劲头;还存在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什么条件干多大事的等靠思想,发展的办法不多,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宽;还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思维,排外排新的现象比较普遍;还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小农意识,快发展、大发展的愿望不强烈;还存在只讲问题、不讲潜力,只谈劣势,不看优势的畏难情绪,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氛围还不十分浓厚。三难,就是从县域经济运行的表象看,有三个方面的难题急需突破。一是经济结构调整难。实践看,由于受政策、机制、市场、地缘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农业大、工业小、三产弱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后劲不大。以××为例,2005年全县一、二、三产业比仅从2002年的:::调整为::。第一产业仍占有很高的比重,农业经济特征明显;第二产业优势不够突出,特别是投资超亿元,利税超千万的,能够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项目还寥寥无几;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较快,但因起步晚,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没有形成规模,不足以拉动整体经济发展。二是财政经济运行难。由于财源建设滞后、刚性支出增多,以及现行分配体制不合理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县级财政仍然普遍窘困,大部分县市仍然要靠省财政转移支付度日,难以拿出财力搞建设、谋发展,给群众办好事实事。我们××10个县(市区)有8个县(市区)靠财政转移支付过日子。我们××就是其中的一个。2005年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仅为4058万元,而工资支出就达到亿元,如果没有省里的转移支付,我们连保工资、保稳定都很难做到。这样的财政,根本拿不出钱来发展经济,甚至连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前期费用都拿不出来。三是乡村债务化解难。这是阻碍和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症结性历史遗留问题。从我们××看,到2005年年末,全县乡村两级债务高达亿元,村均180多万元,76个行政村大部分为空壳村。作为村级主要收入来源的机动地,在2000年化解村级债务时,大多数都已抵顶债务。国家“一免三补”政策的出台,村里又将剩余的机动地补给了回来要地的农民。这样村里已经没有收入来源,根本拿不出钱来偿还债务。而且省里出台的奖励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很难执行。这些债务,不仅严重束缚乡村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稳定,急需解决。四制约,就是从县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看,存在四个方面的制约性因素。一是金融体制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由于银行惜贷慎贷,并且上收贷款管理权限,撤并营业网点,使得县域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资金严重短缺。以××为例,2005年,全县贷款余额仅为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寥寥无几。今年建设银行又要被撤销,××县又将失去一个商业银行。二是行政权力分配政策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现在看,越来越多的政府执法部门实行了“三权在上”、垂直管理,而且上收的趋势越来越严重。这对于承担着县域经济发展责任的县级政府来说,进一步增加了行政管理难度,在很多问题上,没有自主决策的权力,在许多领域处于空壳无权管理的境地。县里上项目、干点事,几乎都得向上报批、交费,降低了行政效率,增加了行政成本,弱化了县级政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三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由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革省里没有明确说法,县里无法对一些关门倒闭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对职工也无法进行妥善安置,带来了诸多的社会矛盾。比如,我们绥棱水利系统的水利钻井队,已经倒闭多年,但由于是自筹自支的事业单位,不管是职工并轨,还是养老保险,哪条政策职工都靠不上,遗留问题无法解决,引发职工上访告状。再有就是以国有林场为代表的政策性比较强的国有企业,包袱沉重,发展无力,改革已是势在必行。但由于受政策制约,即使有好的出路,现在也无法进行推进。四是人力资源素质低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现在看,人才短缺、科技落后、人员素质较低,已经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县域内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如大城市,大学生毕业后到县工作的比较少,既使回到县里的,由于工作、生活条件所限,流失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县域经济急需的科技型人才、管理型人才都十分匮乏。以我县为例,全县各级各类人才有7813人,其中,实用技能型人才仅有2188人,管理型人才仅有78人,远远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城乡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文盲、半文盲、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劳动力总数的20%,城乡8618户贫困户中,有近60%的贫困户是因为科技文化素质低、没有一技之长而导致贫困的。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在方方面面予以扶持,尤其要在体制、机制上采取超常措施,破解县一级无力解决的难题,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1、要赋予县级更多的发展自主权。按照能放则放、权责统一的原则,参照10强县扩权的标准,对所有县市都合理地扩大经济管理权限,赋予县级政府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和决策权,增强县级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调控能力。同时,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国有林场等企业改革上,出台明确的政策意见,指导县级结合实际进行操作。2、要进一步改革财政管理体制。要按照财权与事权相适应的原则,提高县级收入分成比例,充实和增强县级财政实力,以此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继续加大省对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向财政弱县进行倾斜,以缓解县级财政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压力。同时,凡是国家出台的减收增支因素,对享受转移支付的县份,应全额给予补助。3、要进一步完善化解乡村债务的奖励政策。现行的奖励政策只考虑到偿还公益事业发展方面的债务。对此,建议上级出台更宽松的奖励政策,对于垫付税款、兴办公益事业方面的债务应全部由国家承担。对于其它债务按一定比例奖励。同时,还应该针对乡村两级回收债权问题,出台相应保护政策,以增强自我还债能力。4、要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重点要改革金融体制,稳定县级金融机构,增加县级分支机构授权、授信范围,实行存贷挂钩,存款增量要大部分用于支持当地县域经济发展。同时,要创新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在机构设置、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适应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5、要加大对县级上项目的扶持力度。建议省里在项目的摆布上,重点向县一级倾斜,特别是向我们××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县份倾斜,使县域经济尽快发展壮大起来。同时,在项目启动资金等方面也要给予一定的扶持,使大项目、好项目能够真正落户县级,增强县域经济的发展后劲。6、要大力营造发展县域经济的良好氛围。要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为省委、省政府及其部门的日常工作,在资金、项目、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县域经济实质性的扶持。尤其要加快省直部门的职能转变,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真正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开展优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二篇】一、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意义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发展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兴衰和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繁荣的保证,也是促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更是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我国县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2%,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1%,县域经济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见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城乡协调发展,关系着区域协调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二、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首先是县域主导产业不明确,没有发挥比较优势,目前县域经济的产业小而全,数量多,规模小,效益低,只有少数经济强县二、三产业比较发达;第二,县域内的传统产业效率低下,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第三,小城镇建设缺少规划及资金投入,少数较发达县域已改变面貌,但大多数发展滞后,进一步加剧了城乡的发展差距;第四,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比例过低,行政审批手续繁琐,经营范围受限制;第五,利用外资水平不高,县级政府职能部门没能为招商引资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六,科技落后,人才缺乏。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坚持走特色发展道路,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把优势产业做出特色,把特色产业做出规模和水平,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真正使特色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1)依据比较优势,培育和壮大县域主导产业。依据自身优势与特色,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并且重点开发。要充分“盘点”县域内的工业资源、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突出比较优势,发挥特色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县域内的资源,选择和培育好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关联及配套产业的建设,形成一批有影响、有辐射力的大企业。(2)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就要推进产业化,同时也要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这不仅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途径,也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因地制宜,坚持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3)推进城镇化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工业化则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内在动力。因此要加快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首先要抓好县城和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其次要转变管理理念,对有商业价值和经营价值的资源要素进行资本化运作。最后,要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形成工业产业集聚效应。(4)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一大特色,在县域经济发展较落后,实力较弱的情况下,应该大力激发民间主体的创业热情,使民营经济成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主要阵地。对民营经济应降低门槛,放开经营范围和管理限制,简化行政审批手续。首先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要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三是要大力培养一批民营优秀企业家,为县域企业增添生机和活力。(5)提高县域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外向型经济。要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就不能将思维局限在县内经济,而要着眼于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分工和协作。优化县域投资环境,为吸引投资创造条件,并且要创新招商理念,扩大招商规模,提高招商水平。(6)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提升县域科技水平。创新与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县域经济要做大做强必须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人才强县战略。尤其是对科技水平较落后的县域更应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首先要保证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其次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再次要在政策上予以优惠,吸引德才兼备的人才前来创业,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三篇】1.县域经济概述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范围的一种中观性质的区域经济,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国民经济管理系统的中间环节。在整个国家行政区划中,县域行政区处于国家、省、市、自治区等更高一层的经济区域中,而下面又有乡镇、村社等更小的基层单元,作为一级贴金基层的行政机构,县级政府起着连接城乡、承上启下的沟通各业的重要作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各项指标,在一个县域的范围内,基本上都可以得到反映,我们可以把县域这一层面的经济,看作是整个国家的基层经济。如果把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经济说成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那么县域经济则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能否提高,对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带动作用将十分巨大,
本文标题: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例【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447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