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基于医院OA系统构建工程审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实践探索
基于医院OA系统构建工程审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实践探索在大数据背景下,不仅审计手段、审计方法等要改变,审计人员也要进行转型——要在更广阔的监督视角中,培养大数据审计思维和数据处理技术,锻造出更有预见性的洞察力。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一、公立医院工程审计现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对公立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医院院区使用年限逐年增加,为改善医疗场所的环境,医院每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门诊、病房等区域的维修、改建和扩建等,也使得在工程项目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作为工程建设管理中的第三道防线,也感受到了管理的责任和工作的压力。考虑到工程审计内容复杂、专业性较强和成本效益原则,大多数医院采用了外包方式开展工程审计工作。外包机构凭借专业优势和丰富的经验,补足了内部审计人员工程知识薄弱的短板,但内审人员在进行工程审计审核时,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核对金额数量是否正确、手续签字是否完整、各项时间逻辑顺序是否合理等基础工作上,而且大部分为纸质审核,缺少电子数据的积累,使得内审人员无法运用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导致审计的管理和咨询职能无法发挥到最大化。二、公立医院大数据审计现状2018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指示,要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2021年6月,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印发了《“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其中第17条明确提到了要坚持科技强审,提升信息化支撑业务能力,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加强数据资源分析利用。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就必须坚持科技强审之路,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而审计数字化转型也不再仅是发展趋势,更是政策要求。目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推动下,大部分公立医院已配备诸如:HIS、LIS、PACS、EMRS等业务类信息系统,但系统中的数据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开展大数据审计的医院仍较少,而拥有专业审计平台的医院更是少之又少。究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审计人员的大数据审计意识薄弱,其次受专业背景的限制,审计人员大多非计算机专业出身,数据处理和软件编程能力较弱,很难独立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获取、清洗、转换,因此公立医院大数据审计工作仍在起步阶段。三、基于医院OA系统的工程审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成立于1991年,是辽宁省较早开展内部审计监督的先行者。在医院党委始终如一的大力支持下,多年来审计工作得到了规范发展。同时医院作为辽宁省卫生经济学会医院内部审计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在内部审计理论研究方面拥有扎实基础。2021年,在医院领导、兄弟科室的支持和帮助下,审计部建设实施了基于医院OA协同办公系统的工程审计信息化管理平台,成为公立医院工程审计信息化的领跑者。(一)平台建设依据平台的建设以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3201号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建设项目审计》为理论依据。审计部将理论与医院工程审计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制度-流程-表单”的实施路径,将之前纸质流转的工程审计资料交接表、工程审计现场勘查记录表、工程审计资料汇总表等表单嵌入平台系统,使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过程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二)平台建设基础工程审计平台以泛微软件公司建设的医院协同办公平台为基础,较好地融合了医院审计部的大数据审计思维和泛微工程师的办公软件技术,经过深入讨论、积极探索,使工程审计管理平台独具监控全面性、操作便捷性等特点。(三)平台建设内容目前,医院的工程审计工作主要包含零星维修工程审计和基本建设工程审计两个部分,因此平台也相应以此进行建设。工程审计管理平台设计了工程招标控制价审计、预算审计、变更审计、进度款支付审计和结算审计等五个审计模块,涵盖了从资料提交到现场勘查、审计定案、审计整改、审计意见和项目汇总等审核全流程。(四)平台建设思路1.实现工程项目全过程追踪和控制在工程审计管理平台中,每个工程项目从立项到施工、审核,是全过程的系统留痕,这首先保证了项目资料的完整性。其次无论是审计人员还是后勤人员,甚至是领导决策层,都可以全过程监督审计进度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表单的系统嵌入,强化了流程控制,如:当资料不全时,项目信息将无法提交;当资料出现时间逻辑错误时,系统将自动弹出预警信息。由此避免了送审时缺项和流程执行不到位等先天不足的情况,突出了审计事前把关的作用。2.提供审计人员工作质量考核手段在工程审计管理平台中,审计部所有审核人员的工作过程全部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平台可以轻松的查询到每一位内审人员的审核数量,使工作量考核做到了有据可查。同时,平台所设定的三级复核流程,使每一级审核人员都要认真审核,因为审核建议全部在系统中留痕,并将作为审计工作质量的考核依据。3.为工程审计智能化提供动力工程审计管理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将积累大量的工程项目资料和审计资料,这些都是未来工程审计智能化的十分宝贵的大数据资源,审计部将通过定期的数据分析与汇总,逐步建立审计问题库、整改建议库、审计模型库,从而为工程审计智能化提供知识储备。此外,平台能够自动筛选无招标、无合同先施工、超期施工等不良事项,可以自动生成审计整改通知单并推送给后勤人员,减少了人工操作,提升了自动化水平。(五)平台建设成果2021年8月,审计部在泛微公司和后勤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完成了结算项目模块的建设,并上线试运行。截至目前,结算模块运行良好,已受理结算送审项目20余项。1.提交送审资料结算模块的起点是提交送审资料。如图1所示,界面分为项目信息、资料信息、审核信息三方面内容。其中项目信息是对工程项目概况的收集、资料信息是所有需要上传到平台的资料、审核信息是审计部对送审资料的审核结果。红字所显示的是预警提示。2.现场勘查在现场勘查流程中,首先是由审计部经办人发起现场勘查的线上通知,填写勘查日期、勘查地点、内外部参与人及勘查说明;其次是线下组织现场勘查;最后各方在现场勘查记录表签字后,审计部经办人将表格上传至平台。3.审计定案工程项目审核完毕后,进入审计定案表确认流程。首先需经审计部三级审核,然后由后勤部门审核确认,最后由审计部经办人上传至平台。4.出具审计意见审计定案各方确认后,审计部出具审计意见,转至后勤管理部门,结算审计流程结束。5.项目汇总结算流程完毕,项目相关信息自动进行汇总,平台存储了结算项目的各类数据,审计人员可根据需求,自主选择数据进行后续汇总分析,如:通过比较合同约定工期与实际工期,分析建设合同履约情况;通过比较改造前后科室收入或患者满意度,分析工程绩效情况;通过比较不同厂家的年均审减率,分析厂家结算材料编报情况等。四、工程审计智能化展望未来,在工程审计信息化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进行深度开发,可以实现平台智能化:利用OCR(图像识别)技术,平台将自动从招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合同等文本当中抓取审计所需字段;运用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针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满足自动转写审计意见等需求;通过RPA(自动化执行)技术,平台自动搜索对比结算申报价格与网刊价格,实现数据集中提取等等。在大数据背景下,不仅审计手段、审计方法等要改变,审计人员也要进行转型——要在更广阔的监督视角中,培养大数据审计思维和数据处理技术,锻造出更有预见性的洞察力。在开展工程审计智能化工作的初期,内审人员可先运用平台上的各样数据,分析医院运行管理情况,实现大数据审计中统计学上的功能。在熟悉平台中的数据、常规工程内容和工程管理流程后,内审人员再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寻找医院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医院防错纠弊。内审人员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保证审计职业道德,数据也是一种资产,内审人员对获得的数据要做好保密工作,防止数据外泄,处理好数据安全的问题。
本文标题:基于医院OA系统构建工程审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实践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28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