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二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度量衡,解决国民收入“是什么”的问题§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核算方法§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指标§第四节国民收入基本公式§第五节GDP的校正§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国内生产总值2、名义和实际GDP3.GNP与GDP4、经济周期与产出缺口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理解这个概念必须清楚以下几点:•第一,GDP中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其价值是用这些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单位价格和产量相乘得到的,也就是说GDP的数值包含了实物数量和货币数量,其变化反映的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产出变化及价格变化的共同结果。•第二,GD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第三,GDP是流量而非存量。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第四,GDP统计的是当期生产的,不包括以前生产的产品,即使是在当期销售。•第五,GDP统计的是通过市场在市场上交换的产品与劳务的价值,不包括非市场交易的价值2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指以产品生产期间的价格来计算经济中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实际GDP是指以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对生产于任何时期的全部最终产品进行计算的价值,也就是说实际GDP以相同的价格衡量不同年份的产出。实际GDP=名义GDP/价格水平×1003.GNP与GDP二者的核算范围不同,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GDP与GNP的关系是:GDP=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3经济周期与产出缺口从历史资料看,经济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的增长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经济活动的上下波动,且呈现出周期变动的特征,这就是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经济周期大体上经历周期性的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见图三§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一)引子: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按产品功能来划分铁矿石→生铁→钢条→钉子1、中间产品(intermediategoods)2、最终产品(finalgoods):电、牛奶、糖、可可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二)GDP概念:一国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三)理解要点二、GDP的核算GDP的理解要点1、是市场价值,而非产量。从而各国的GDP具有可比性。2、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3、包括有形物质产品和无形劳务的价值4、指最终产品的价值而非中间产品的价值5、只计入本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例如二手房交易),但计入经纪人佣金。GDP与GNP的关系6、“国内”的含义:以国土为原则来计量GDP千万别和你的保姆结婚吆!GDP的核算(一)支出法理解要点:谁购买?各支出多少?1、GDP的构成:GDP=C+I+G+(X-M)2、详解(1)居民个人消费支出:consumption包括购买耐用品、非耐用品和劳务的支出(2)私人国内总投资支出:investmentA、诠释投资:It=Kt-Kt-1B、统计学意义上的分类(3)政府购买支出:governmentpurchase,“阳光下的交易”(4)净出口:netexports,X-M例子:GNP表(二)收入法理解要点:社会成员是谁?他们收入多少?用收入法核算GDP我买的新房子是不是消费支出?私人国内总投资A、诠释投资一定时期新增加或更换到资本存量中的流量It=Kt-Kt-1B、统计学意义上的分类——固定投资——非住房投资: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住房投资:居民购买新建住房——存货投资:存货使企业的资本存量增加——总投资=固定投资+存货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重置投资也称折旧)投资!投资!用收入法核算GDP1、要素提供者的收入:(1)雇员收入:为别人提供劳动。(2)利息收入:资本所有者的利息收入(3)租金收入:出租固定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2、业主收入:自我雇佣的企业主的收入3、企业经营者收入: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分配前的股息、未分配利润4、企业间接税为什么计入?5、企业转移支付(transferpayments)为什么计入?6、折旧(depreciation)为什么计入我富了,所以国家富了;我穷,国家也穷!收入法国民生产总值应包括以下项目(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3)公司税前利润(4)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5)资本折旧包括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以及须缴纳的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租赁收入和专利、版权等收入不包括政府公债利息及消费信贷利息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和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应计入GNP美国1984年GNP表格(单位:1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3661.3消费2342.3耐用品318.4非耐用品858.4劳务1165.7投资637.3固定投资580.4非住房投资426.0住房投资154.4存货投资56.8政府购买748.0净出口-66.3出口363.7进口429.9这么些钱,不知够不够一个国家花的。不过里根搞到这个份上,也可以了吧?为什么计入4、间接税;(1)含义;由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与劳务时支付的税收。通过企业抬高产品价格来实现。体现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而非生产者与政府的关系(本来税收是体现生产者与政府的关系的)。(2)为何计入GDP:是消费者的购买支出,体现为市场价值。5、企业转移支付(1)含义:企业把自己的收入转移到社会或其他经济主体。如企业慈善捐款,消费者呆帐。(2)为何计入GDP:构成国民收入。6、折旧(1)含义:资本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2)为何计入:损耗后,要靠投资来补偿,包含于总投资中。用增加价值法计算产品价值生产阶段产品价值增加价值铁矿石1515生铁205钢条3010铁钉4515合计11045GDP与GNP的关系GNP:以国民为原则计算的市场价值,包括处于本国的本国人和处于外国的本国人。GDP:以国土为原则计算的市场价值,包括处于本国的本国人和处于本国的外国人。GDP=GNP-NFP(国外要素净支付),NFP(netfactorpaymentsfromabroad):本国人在国外创造的价值-外国人在本国创造的价值v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指标GDP如同一个洋葱头一、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一)含义: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二)构成:NDP=C+In+G+(X-M)(三)与GDP的牵手:NDP=GDP-折旧,因为:In=Ig-折旧二、狭义的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一)含义:一国一年内各要素所有者得到的全部收入(二)构成:NI=工资+利息+地租+利润(三)与GDP牵手: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1、减间接税:间接税是消费者替企业交税,虽然属于市场价值而计入GDP,但不属于要素收入而不能计入NI2、减去企业转移支付:企业转移支付的接受者(企业捐款接受者和赖帐者)未提供劳务,所以它不属于要素收入。从国家到个人、从大家到小家的过程第三节(续上页)三、个人收入(PersonalIncome)(一)含义:一国一年内个人得到的实际收入的总和。(二)与NI的牵手: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与企业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股息1、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利润不可能完全成为个人收入。2、减社会保险:社会保险金交纳给政府,未到达个人手中。3、加转移支付:补助金、退休金、抚恤金等实实在在是个人收入;企业转移支付也是个人收入。4、加利息调整:(1)消费者个人之间借贷关系产生的利息:由于甲的利息收入是乙的利息支出,二者互相抵消,不计入GDP;但它是债权人的个人收入,所以要计入。(2)政府支付给居民的公债利息,构成个人收入。5、加股息:是个人收入。我喜欢你第三节(续上页)四、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PersonalIncome)(一)含义:个人收入减去按法律规定应缴纳的所得税以后的金额。(二)与PI牵手:DPI=PI-个人所得税(三)构成:DPI=C+S,C=DPI-S别高兴得太早哦!好多影星都搞混了PI与DPI其他的国民收入概念1、国民生产总值(GNP)2、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之后的产值3、国民收入(NI)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4、个人收入(PI)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PDI)税后的个人收入才能完全由个人支配,可随意用于消费和储蓄。即:PDI=C+S应用与计算:已知某经济社会有下列统计资料:1.工资100亿,间接税减津贴10亿,利息10亿,消费支出90亿,租金30亿,投资支出60亿,利润20亿,政府支出30亿,出口额60亿,进口额70亿,政府转移支付5亿,所得税30亿。计算:A.收入法GNP;Y=100+10+30+20+10=170B.支出法GNP;Y=C+I+G+(X-M)=90+60+30+(60-70)=170C.政府预算赤字:赤字=支出-净税收=30-(30+10-5)=-5;D.储蓄总额S=Y-C-NT=170-90-35=45;E.进出口盈亏。2.净投资125,净出口15,储蓄160,资本折旧50政府转移支付100,企业间接税75,政府购买200社会保险金150,个人消费支出500,公司未分配利润100,公司所得税50,个人所得税80。计算:GNP=C+I+G+(X-M)=500+125+50+200+15=890NNP=GNP-D=890-50=840NI=NNP-IBT=840-75=765PI=NI-公司所得税-不分配利润-社会保险+转移支付=565DI=PI-个人所得税=485。(单位:10亿美元)第四节国民收入基本公式——宏观经济模型两部门经济的恒等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四部门经济的恒等第四节国民收入基本公式——宏观经济模型总方针:支出=收入,无论用什么方法核算,支出应等于收入一、两部门模型1、主角:居民户厂商2、支出=C+I,3、收入=C+S,所以有恒等式I=S二、三部门模型1、主角:居民户厂商政府2、支出=C+I+G3、收入=C+S+T,所以有恒等式I+G=S+T→I=S+(T-G),既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三、四部门模型1、主角:居民户厂商政府外国2、支出=C+I+G+(X-M)3、收入=C+S+T+Kr,可得(1):I+(X-M-Kr)=S+(T-G),表示私人国内总投资+可支配的外国资产=私人储蓄+政府储蓄;(2)I=S+(T-G)+(M-X+Kr),表示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研究国民收入的法宝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居民户厂商厂商向居民支付要素报酬居民向厂商购买产品和劳务两部门经济是指假设社会由企业和居民两个部门构成储蓄存货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总需求=消费+投资总供给=消费+储蓄AD=C+IAS=C+S即C+I=C+S商品的积压是因为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可以降价促销商品积压是因为居民储蓄造成,降价可能加剧持币待购的现象两部门经济的恒等是:I=S三部门经济是指假设社会是由厂商、居民和政府这三个部门组成三
本文标题:第二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11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