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姓名:樊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西方经济学指导教师:杨海涛20081125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作者:樊宇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黄婷婷.刘鹏凌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典型相关分析-技术经济2006,(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与其收入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借助SAS软件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性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性分析判断.结论认为:工薪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有决定性影响,财产性收入促进消费高级化.建议多渠道增加城镇居民工薪收入,开拓多元化收入渠道,稳定居民消费预期.2.期刊论文江灏城镇居民收入对消费倾向影响的计量分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2)近年来,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而影响消费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应是居民的收入.本文以海南省为例,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城镇居民收入对消费倾向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并以此为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信心的决策分析提供依据.3.学位论文于华山东城镇居民收入与食品消费关系分析2007民以食为天,居民的饮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是政府部门非常关心的问题。近几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物价水平也不断上涨,由此而引起粮食、肉制品和蔬菜等产品的价格连续上升,对低收入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居民收入变化与食品消费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文章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文章以山东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1997-2006年间山东城镇居民消费资料,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收入需求弹性分析方法、恩格尔系数分析方法,对居民收入与食品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全文共分5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了对这一问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有关该问题的相关文献。第二部分是研究的方法和数据来源,以及研究该问题所需要的计量分析软件。第三部分是实证分析部分,主要分析了山东城镇居民的收入与食品消费关系,恩格尔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居民收入需求弹性的变化,居民工资收入与食品支出的比例关系。第四部分是结论和对策,对该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促进城镇居民健康消费的政策建议。第五部分是文章的参考文献。文章的主要结论是:(1)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可以分成2种类型,在不同收入组,居民在食品消费结构、现金支出和实物构成上仍然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第一种类型是中等以下收入居民,他们的食品消费的现金支出主要是肉禽蛋水产品类、粮油类和饮食服务类。第二种是高收入居民,他们的食品消费位于前三位的消费项目分别是饮食服务类、肉禽蛋水产类和糖烟酒饮料类。在不同的收入组中,饮食服务类消费占的比例上升,居民在外就餐的比例增加。烟糖酒饮料、奶制品类和干鲜瓜果类消费增加,粮油类和蔬菜类消费下降,其他食品类和调味品类消费项目保持不变。(2)在食品实物消费支出结构中,不同的收入组居民,除了粮食的消费随着收入增长而下降外,蔬菜、瓜果、肉奶类食品的实物消费量均表现出消费增长趋势。高收入与低收入居民在食品实物消费上差异比较大的项目是:鲜菜、鲜果、瓶装饮用水、鲜乳品、鲜瓜、肉类和酒类。(3)在不同的收入组、时间序列和不同的区域中,恩格尔系数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了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物价水平的不同、区域消费文化和消费习俗的差异,用恩格尔系数来反应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偏差。(4)城镇居民对食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变化比较小,城镇居民在食品结构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消费习惯,食品消费结构对收入变化反应不敏感。(5)城镇居民对食品消费需求的趋势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食品需求仍然会不断增加,在食品消费上仍然有一定的需求空间,低收入的居民的消费中,对食品结构改进和食品质量提高仍然有很大的需求。(6)居民工资收入对食品消费也有一定的影响,固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上升缓慢,会增加收入中不确定因素,居民常常会增加储蓄存款,从而降低生活水平和食品消费水平。文章在对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四点政策建议,第一,改变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第二,调整工资结构,扩大居民收入中固定收入的比例,增加居民的收入的心理稳定性。第三,加强食品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第四,稳定消费品价格,促进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文章的主要发现和创新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本文分析了恩格尔系数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肯定了恩格尔系数衡量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运用恩格尔系数分析居民消费的局限性,并从现金支出和实物支出两个方面揭示了山东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比例关系。第二,文章分析了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收入需求弹性,发现了城镇居民对食品需求弹性偏低这一现象,揭示了山东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为政府制定消费政策提供了依据。第三,文章验证了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设的消费理论,发现在山东城镇居民消费过程中,持久收入与持久消费之间并不存在相对稳定的关系。4.期刊论文许凤群.秦顺乔江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及对策-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4)通过分析江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揭示出江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居民总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从而影响消费需求增长,同时也影响消费需求结构变化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江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与消费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分析提出了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等对策.5.期刊论文宁夏发改委课题组外省区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的做法及经验借鉴--增加宁夏城镇居民收入研究专题之二-市场经济研究2004,(3)为了学习借鉴外省区在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2004年3月,宁夏自治区发改委课题组分别选择了东部、中部的山东、安徽、内蒙古三省区进行了调研学习.从调研的情况看,各地在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方面既有共同的做法,也有各具特色的经验.6.学位论文邹燕所有制结构变迁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2007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在这同时,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贫富悬殊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所以,加强对我国城镇居民贫富差距的调节非常必要。所有制是一项基础经济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开始对传统的“一大二公”的所有制进行改革。所有制的改革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就是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本文在此分析基础上,运用基尼系数的分解模型分析了中国所有制改革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并给出了缩小其中不合理差距的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写作意义,理论综述及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历程及用基尼系数计算的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第三部分,运用基尼系数的分解模型将所有制改革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分解为两个部分:结构性效应和收入集中效应。结果显示,所有制改革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国有经济类型内部职工的工资收入的集中效应;第四部分,从结构性效应和收入集中效应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所有制改革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深层原因;第五部分,通过第四部分原因的分析,这里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从而试图平抑因所有制改革带来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扩大;第六部分,结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所有制改革将会继续进行下去。那么,所有制改革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影响也将长期存在。通过本文的研究,找到了所有制改革扩大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机制,即两个具体途径:城镇居民收入中三种经济类型收入比重变化的结构性效应和国有经济类型内部的收入集中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了结构性效应和收入集中效应的深层原因,给出了完善所有制结构和缩小国有经济类型内部的收入集中效应的具体政策措施。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减小我国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入的阻力,减轻城镇居民因收入差距过大的不满情绪,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7.期刊论文张奎.王祖祥上海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测算与分析-商业时代2009,(30)本文介绍了基尼系数估算方法,并以上海市为例,对其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7年上海市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升,与此同时,收入分配逐步分化,中高收入阶层快速形成,收入不平等逐渐显现.8.期刊论文秦红梅.李彦雯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异及其影响-东岳论丛2001,22(2)市场经济发展,带动了收入分配制度变革,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差距的形成是不同行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所有制结构、文化程度高低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所致.收入差距扩大不仅导致了消费总需求不足,新的分配不公又产生,而且使部分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一定的偏差,甚至危及到社会稳定.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必须正视现实,应该看到,目前山东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虽不存在两极分化,但差距扩大的趋势必须得到有效控制.9.期刊论文郭彦卿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9,(9)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在不断增长,但占GDP比重却在持续下降,且其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若想保持城镇居民的可持续性增长,必须提高经济实力,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物质基础;强化收入分配功能,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努力扩大就业,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来源;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镇居民的基本保障;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等措施.10.期刊论文刘黄金.LIUHuang-jin苏豫两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决定因素-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24(5)从宏观层面对江苏和河南两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并从微观层面对两省城镇居民收入决定因素进行了探究.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两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都有大幅增长,但两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呈渐进扩大趋势,江苏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大约为河南的1.3~1.4倍,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收入差距似有缩小态势.基于微观层面的原因探究发现,体现人力资本的教育水平及工作经历,都显著地影响着两省的居民收入水平.而其他一些因素诸如性别、就业单位性质、职业类型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对居民收入产生影响.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b2e42de7-30e6-452e-8238-9de900c189b3下载时间:2010年9月6日
本文标题: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74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