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第06章三个市场的
第6章三个市场的同时均衡:AD-AS模型教学目标本章的内容主要围绕完整的凯恩斯模型展开学习,重点分析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关于该理论的分析,具体说明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分析加入劳动力市场以后建立起来的商品、货币和劳动三市场同时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通过对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总需求函数的含义与总需求曲线的特征,总生产函数的含义,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理解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及其作用;了解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推导。第6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6.1AD曲线6.2AS曲线6.3AD-AS模型分析本章结构名人名言•我将要进行争辩,说明古典学派的假设条件只适用于一般通常的情况------古典理论所假设的特殊情况的属性恰恰不能代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社会所含有的属性。结果我们企图把古典理论应用于来自经验中的事实的话,它的教诲会把人们引入歧途,而且导致出灾难性的后果。——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问题引入•IS-LM分析模型是假定价格P是不变的–是Keynes理论,是治理萧条经济的理论–只要运用财政政策,刺激需求,实际产出水平和就业水平就会提高•但实际经济并不总是处于萧条状态–当总需求提高时,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本章要说明产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引例】•2005年10月,商务部公布的《600种主要消费品和300种主要生产资料商品供求状况调查报告》称,中国商品市场出现部分行业库存增加、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的新情况。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只占26.7%,供过于求的商品占73.3%,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上半年生产资料市场供需差率由一季度的-0.61%转化为1.15%。上面谈到的各种产品的供求关系,实际上是一国国民经济中总需求和总供给关系的一个缩影,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庞大的需求和供给关系简化为一篮子的总需求和总供给,讨论在理论分析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他们的变化,他们之间有怎样的互动关系,以及介绍在经济学中常见的一些分析供需双方关系的模型。6.1AD曲线6.1.1AD曲线的推导1.总需求与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应于不同价格,经济社会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表示。总需求的构成:总需求函数: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或者说是物价总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均衡支出或均衡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NXGICAD()YADfP6.1AD曲线6.1.1AD曲线的推导2.名义货币与实际货币实际货币: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商品量,即以实物形态衡量的货币。货币供给mr%m=M/Pm1m0m2价格指数=P实际货币量=m=M/P名义货币量=M=mP6.1AD曲线6.1.1AD曲线的推导3.实际货币供给的变化如果名义货币供给不变,价格变化,会影响到实际货币。实际货币供给变化,导致LM曲线的移动,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即总需求变动。y1y2yr%r1r2LM(P1)LM(P2)ISE1E2价格变化引起实际货币供给变化)()]1([eahybhdkPMd•LM:r=ky/h-m/h代入LM得:r=ky/h-M/(Ph)若物价水平P≠1,则名义货币供给M=Pm,或实际货币供给m=M/P;PMyAD曲线IS:r=(a+e)/d-(1-b)y/d4.AD曲线的求解例题S=-80+(1-0.9)YI=720-2000r720-2000r=-80+(1-0.9)Y0.1Y=800-2000rr=(800-0.1Y)/2000①LM曲线:500=(0.2Y-4000r)Pr=(0.2Y-500/P)/4000②将IS和LM方程①②联立即可得总需求曲线方程:(800-0.1Y)/2000=(0.2y-500/P)/40000.4y=1600+500/PY=4000+1250/P•价格水平为P1时,均衡总支出=总收入=y15.AD曲线的推导图示y1y2yPP1P2y1y2yr%r1r2LM(P1)LM(P2)ISE1E2D1D2价格水平为P2时,均衡总支出=总收入=y2两点连线。得到总需求曲线。6.总需求曲线图示总需求函数: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关系。表示在某个价格水平上,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总需求曲线与微观意义的需求曲线基本相同。总需求与一般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yPAD总需求曲线AD曲线经济含义:描述总需求达到宏观均衡、即IS=LM时,一国总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反向关系。6.1.2总需求函数的机制复杂而迂回的传导机制:价格水平↑实际货币供给↓利率水平↑产出水平↓投资水平↓•总需求函数的机制:•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减少。6.1.3总需求曲线的价格效应⊙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实际余额效应★利率效应★税收效应★进出口效应,PXMIAEY和dPWageTYCIAEY和和PWealthCIAEY和和dPMRIAEY和6.1.4AD曲线的变动沿AD曲线变动。只有价格变动导致总产出沿着AD移动。AD曲线水平移动。价格水平不变,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变化,可看作AD曲线的水平移动。主要原因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AD曲线旋转移动。涉及AD曲线斜率,表示总产出对价格水平变动的敏感程度。斜率(绝对值)越大,总产出对价格水平变动的反应越迟钝。反之,则越敏感。影响AD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是d、k、h、b等参数。6.1.4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消费者的收入★厂商的投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贸政策Y0AD0AD1PP0Y0Y1举例说明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都使AD曲线右移。y1y2yPP1y1y2yrr1r2LM(P1)IS1E1E2D1IS2D2如扩张财政:增加政府支出,IS右移。在原价格水平下,形成新均衡,利率升高,收入增加。相同价格下,收入增加后AD曲线右移。6.2AS曲线6.2.1总供给的一般说明1.总供给总供给: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外)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总供给=总收入=GDP。总供给主要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6.2AS曲线6.2.1总供给的一般说明2.宏观生产函数宏观生产函数:国民经济中,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既定技术,使用(总量意义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y=f(N,K)N为就业水平=就业量。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宏观生产函数N0Nyy0y=f(N,K)劳动需求与劳动供给3.劳动市场劳动需求曲线N0NW/P(W/P)0(W/P)1)(PWNNddN1设名义工资是W,实际工资是W/P。劳动供给曲线N0NW/P(W/P)0(W/P)1N1)(PWNNss劳动市场的均衡)()(PWNPWNsd在弹性工资和价格下,实际工资立即调整到劳动供求均衡之处。•此时,产量始终等于潜在产量。劳动市场均衡N0NW/P(W/P)0(W/P)1N1)(PWNNss)(PWNNddN2E06.2.2古典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线。如果实际工资能随时调整,劳动市场永远处于均衡。无论价格怎样变,始终处于充分就业,产量位于潜在产量水平。古典总供给曲线yfyPASWWNMaYYYYY=f(N)ASN2Y1P2N1OY1N145。Y1Y1P1W2w1Ns(W1/P1)Ns(W2/P2)Nd(W2/P2)Nd(W1/P1)6.2.3凯恩斯总供给曲线货币工资的刚性:工人会对工资下降进行抵抗,工资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但由于货币幻觉,工人会抵抗价格水平不变下的货币工资的下降,却不会抵抗货币工资不变下价格水平的提高。价格上涨到P1,实际工资下降到W/P1。劳动供给和需求曲线N1NW/P0N0N2NDNSW/P1W/P2W/P价格下降到P2,实际工资上涨到W/P2。劳动需求供给。提高工资到原实际工资W/P0,就业为N0。物价上涨,不影响劳动供求均衡N0。劳动供给需求,失业。实际工资太高,只能雇佣N2。货币工资不可能降低,导致就业不均衡。6.2.3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由垂直和水平线组成的“反L”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y0yfyPP1P0E0E1刚性假设:货币工资和物价不能调整。萧条时,劳动力和资本大量闲置。收入增长,货币工资和物价保持不变。在到达充分就业国民收入yf前,能以不变价格水平,提供更多的国民收入。达yf后,不论价格多高,国民收入不会增长。AS6.2.4常规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常规下,短期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CPyAABBCEyfC’C’常规总供给曲线AA:古典总供给曲线BB:凯恩斯总供给曲线CC:常规总供给曲线普通的常规总供给曲线为C’C’PyAABBEyfC2C1常规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的特点C1点:萧条。存在大量失业和闲置生产能力,当国民收入增加时,价格水平稍微上升。E点:充分就业水平。但资源还有潜力可挖。C2点:过热。斜率越来越大。如果产出继续增加,价格就会很快上升。6.2.5新古典综合派的总供给曲线•a—b,这时AS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这表明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AS可以增加。•b—c,这时AS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随着就业增加,产量增加,物价相应逐渐上涨,这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c以上,这时AS曲线是一条垂线,这表明无论价格水平如何上升,总供给也不会增加。PASabc古典与凯恩斯学派在总供求方面的区别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经济学派市场调整市场自动调节——弹性;能随时调整物价和工资。物价和工资刚性;经济环境改变后,也无法迅速调整。充分就业长期而言,各种资源都能得到最佳分配;社会最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社会不是经常能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如果萧条,会存在大量失业。总供求总需求变化不能影响总产出,总供给量增加才可增加产出。在社会未达充分就业前,总需求会影响总产出。六、AD-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1.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短期宏观经济目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PyADE0yfAS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P02.常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的移动投资减少,AD左移。表明:经济萧条。就业和价格水平都低于充分就业。PyAD1E1yfAS常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的移动P1E2P2y2但是,价格下降幅度越来越小于收入下降的幅度。AD2政策,使AD右移。以达到充分就业。紧缩性缺口: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其间的差额。3.常规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由于某种原因,AS左移。•如:粮食歉收、石油涨价。PyAD1E2yf常规总供给曲线的移动P2AS1E1P1y2AS2E2表示滞胀状态Stagflation:经济停滞、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政策措施:使AS右移。6.3AD-AS模型•宏观经济均衡不等于实现了充分就业,它只是表示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宏观经济均衡与充分就业只有在同时与长期总供给相交时才既实现了均衡,又实现了充分就业。也就是说,宏观经济均衡可能在小于或大于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实现。6.3.1古典主义AD-AS模型取决于资源配置情况,不取决于物价。潜在(充分)就业量:现有激励机制,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的就业量。潜在产量,即充分就业时的产量: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下,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yfyPP0P1AD0AD1E1E0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增加需求不能增加产出,只能造成物价上涨。AS6.3.2.凯恩斯主义AD-AS模型•在这种情况下,总需求增加会使Q增加,而价格水平不变;总需求减少会使Q减少,而价格水平也不变,即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只会引起Q的同方向变动。•初始均衡是E点。财政扩张,使得AD曲线右移,经济形成新的均衡E’点。由于厂商在价格水平P0下,愿意提供任何数量的产品,不存在对价格的影响。只提高产量和就业。•用曲线表示如右:6.3.3综合的AD-AS模型第6章三个市场的同时均衡:AD-AS模型例题总需求曲线AD和总供给曲线AS如图6-22(a)所示,在充分就业产出水平YF和价格P
本文标题: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第06章三个市场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52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