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活动布局的条件1
经济活动布局的条件分析•影响、制约经济活动布局的条件范围很广,主要有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劳动力条件、市场条件、位置交通信息条件、经济基础、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等社会经济条件。经济活动要实现合理布局,必须对这些条件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并综合考虑。产业布局的条件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技术条件位置、交通与信息条件经济基础人口条件市场条件政策环境综合评价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条件也称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地理空间,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自然部分。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未经人类改造、利用的,与人类生活还没有直接联系的纯粹的自然;经过人们改造利用后的自然,如改良后的土壤、草原,人工建造的运河、水系,人工选育的动、植物品种。•自然资源是自然条件中可以利用的部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曾对自然资源作过如下定义: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一对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一般来说,自然条件有较广的含义,它包括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所包括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以变更的。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日益扩大、加深其在自然界的活动范围,从自然界中不断地获取日益丰富的物质和能量。例如,空气是人类生活必需的自然物,过去一般不把它列入自然资源范围,今天在人烟稠密的地区,新鲜的空气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资源。•另外,往往由于侧重点及研究内容的不同,对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理解也不一样。例如,土地对农业是重要资源,但对工业和城市则是重要条件。自然条件分类•根据自然条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资源型条件与非资源型条件。•资源型条件:有利于生产力系统运行和发展的自然条件。它又包括三种类型。•非资源型条件:对生产力起破坏作用的自然条件,如山洪、火山爆发、泥石流、地震、森林自然火灾、飓风等。它们不仅不为生产力系统提供自然基础,反而成为导致生产力系统遭受破坏的灾害源。•对象型资源:主要有非生物资源和生物资源,它们都是劳动对象的源泉,都可以制约生产力的结构和规模。•条件型资源:是指伴随对象型资源而存在的资源,如风力、水力、地热、潮汐、日照、瀑布、水流、气候等。它们虽然不为生产者提供劳动对象,但却为生产力系统的运转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条件和基础。例如,水力的自然丰度就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动力资源,作为一种制约条件,它影响着生产力的结构、规模和布局。•优态环境型资源:指一切可供人类利用的生态环境及其优化。例如,不受公害的、受到社会保护的生存活动空间,它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劳动者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如果生存空间遭受公害,环境劣化,势必威胁生产力系统的运行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优态的生存环境、自然保护区等都可以看做是优态环境型资源。•小结:显然,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时,既要考虑对资源型自然条件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也必须考虑对非资源型自然条件导致的灾害进行预防。自然资源分类(再生性能分类)•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太阳辐射能、风力、水力、海潮、径流、地热、温泉等连续或往复供应的资源。应该根据充分利用和综合开发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可更新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动物、植物资源。这类资源是能生长繁殖的有生命的有机体,它们的更新取决于自身的繁殖能力和外界的环境。应该遵循永续利用的原则,尽一切可能使它们向有利于社会的方向更新,加以充分利用。•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地质资源和半地质资源。地质资源有金属矿、非金属矿、核燃料、化石燃料等,它们的成矿周期往往以数百万年计,除非从废物中回收,或者通过工程手段合成、制造,这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随着人们的消费而逐渐减少。半地质资源有土壤和地下水资源,它们的形成周期虽然比较短,但是,与人类消费的速度相比也是十分缓慢的。应该根据节约和尽可能综合利用的原则,杜绝浪费和破坏。•有限性。任何一种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有限性显而易见,可更新自然资源有限性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更新速度和数量是有限的,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是指在特定时刻的总量是有限的。•有限性是自然资源区别于自然条件的根本标志。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区域性。任何一种自然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都是不平衡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每一种自然资源都有特殊的分布规律。例如,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矿物燃料分布在沉积岩区,特别是在沉积岩大规模分布的地区可能有较大的蕴藏量。在自然资源调查和产业布局时必须要注意这一点。•整体性。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彼此之间都存在着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触动其中一个要素,可能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对自然资源必须加强综合研究和开发。此外,自然资源具有从无用到有用,从单一用途到多种用途的转化过程。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综合研究、综合开发,可以保护那些潜在的资源。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与产业布局的关系•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为产业布局提供可能性条件•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劳动地域分工的自然基础•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制约地区的产业结构•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影响产业布局的空间界限•1首先,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为各种经济活动,提供必不可少的空间与场所。如:为工业的发展与布局提供兴建厂房、置放原材料和仓库、堆场等必需的土地;为种植农作物、植树造林、放牧牛羊、捕捞或养殖各种水产提供必要的农田、林地、草地和水域;为修筑铁路和公路、港口、车站和飞机场提供面积相当、条件适宜的土地;为各种交通线路和港站枢纽等设施的建造提供必要场所,等等。•其次,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多种经济活动的发展和布局提供作为劳动对象或劳动必要条件的各种天然矿物资源和原料。•最后,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为各种经济活动的发展与布局提供不可缺少的水源。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人类。人类曾经生活在没有石油、电力,不用煤炭的时代,但却一天也不能在没有水的世界上生活。例如,一座年产150万吨钢铁联合企业,每月用水量达100万吨,相当于1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月生活用水量;农业上每生产0.5公斤稻谷即需水1吨。•2各个产业部门的特点不同,受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直接影响第一产业及采矿业的布局。没有铁矿石,就不可能有采铁业;没有水力资源,就不可能建水电站;在没有相应的农业自然条件的地方,也难以发展相应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自然资源地域,会发展成为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能源产地、原材料产地和农业生产地域。•例如,内蒙古煤田、山西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优越,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第一产业和采矿业的劳动对象就是直接的自然资源,各种资源产地及分布地域也是相应的产业分布的地方。•工业生产一般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并不发生直接关系。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第一产业和采矿业而发挥作用的。也就是说自然条件、自然资源间接影响工业布局。•例如,辽宁中部丰富的铁矿石和相当规模的煤炭资源则间接地影响了钢铁工业、重型机械和煤化学工业等部门的分布;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及东北平原的农业自然资源优越,间接影响以农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的分布。•另外,虽然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少,但也需靠自然界提供建设与布局所必需的适宜场所、水源和矿物原料等条件。•如在我国西南高山峡谷的渡口地区,很难找到面积超过3km2的平坦地方,这就限制了攀枝花钢铁厂的发展规模。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要建设工厂,水源就是重要限制条件,因此这里的工业一般都布局在河流附近或地下水丰富的地方。•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第三产业分布影响较小,但有些自然条件仍然发挥一定的作用。例如,航海业受风暴、冰冻等气候条件影响较大,阳光明媚的气候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前提。•上述各项分析是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总体上进行分析的,实际上,不同产业部门对同一自然因子的要求侧重点也有差异。例如,一块土地用于耕作时,主要考虑它的肥力;用于建筑时,主要考虑它的工程地质条件。因此,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与各产业部门之间关系是很复杂的。•3不同时期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影响不同。•在农业生产力水平下,产业布局的目的是获得生活资料,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最大,于是在亚热带地区出现了文明古国;资本主义阶段,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布局的目的是获得发展资料,而发展资料最主要的是矿产资源,因此矿产资源对产业的布局起主导作用;当人们的物质财富不断得到满足时,逐渐把享受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第三产业如文化、娱乐、旅游业获得极大发展,这些产业布局受土地、矿产资源等因素的制约越来越小,而良好的生活环境开始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18世纪瓜分殖民地时法国和英国达成一笔交易:法国把数百万平方千米的加拿大东部让给英国,换取英国在加勒比海上的瓜德罗普岛。当时种植甘蔗制糖是殖民经济的主要部门,位于热带的瓜德罗普岛虽然只有779平方千米,却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法国把这笔交易称为“法国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如今加拿大东部的丰富自然资源得到开发,经济高度发达,产值超过瓜德罗普岛数百倍。•产业布局离不开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但是,有了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却不一定就有相应的产业布局。•例如,青海湖有丰富的钾盐,但并没有在青海湖附近建立大规模的钾盐生产厂。因为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仅仅为产业布局提供了一种可能,是否要进行产业布局还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等因素。有其未必然,无其必不然,便是对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与产业布局关系最好的写照。总结•劳动地域分工的高度发展能促使各个不同的地区实行生产地区专业化,是赢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经济地域组织形式。•要实现劳动地域分工、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地区差异成为劳动地域分工的自然基础。在同样的投入和工艺管理条件下,产出的数量和质量不同是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地域差异造成的。•例如,美国太平洋沿岸南部的加利福尼亚等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出产占全国1/3以上的商品蔬菜以及全国绝大部分的葡萄等水果。其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该地区拥有独特的地中海式气候,冬天温和多雨,夏季干燥炎热,建立了发达的灌溉农业。•又如,我国山西是全国最大煤炭基地,其自然基础就是该省拥有占全国1/3储量的煤炭资源,而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煤田开发条件良好等。•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在分布上的不平衡直接影响世界劳动地域分工、区域发展的方向,进而影响世界范围的大宗物资流量和流向。•例如,我国东北、东南、西南的森林资源;东北、华北、西北的油田;南方的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资源及磷矿,以及内蒙古的稀土资源;华北、西北的煤矿;西南、中南和西北的水能资源等,构成了我国产业分布格局的自然物质基础,我国各地区劳动地域分工和大宗物资流量、流向无不受到上述分布格局的强烈影响。•区域之间不同的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产业结构,进而影响了产业布局的格局。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利于建立、发展多部门综合发展的地区产业结构。自然条件的复杂多样是发展多元化产业结构的自然前提。•山区的自然环境相对丰富多样,那里的农业便有可能建立和发展综合性较强的农业结构;平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对比较单一,一般难以建立农、林、牧、渔综合发展的大农业结构。•农业布局方面,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太高的情况下,某些经济林木和农作物的地理分布界限,深受自然条件的严重制约。•例如,热带经济林木橡胶,原产南美洲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它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是高温、高湿、静风和沃土。一般日平均气温达到18℃以上时才开始生长,要求年平均气温为21℃~27℃,大于10℃的积温要求在7500℃以上,尤其畏忌霜冻,当极端低温降至5℃左右时,即易遭冻害;对水分条件的要求是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月平均湿度为75%以上;橡胶树抗风力很弱,当常年风速大于3米/秒时,即易遭害;橡胶树的生长还要有比较肥沃的土壤。•世界上拥有上述适宜生态条件的地区是相当有限的。国际橡胶界公认,橡胶树种植的地理分布极限在赤道南北纬度1
本文标题:经济活动布局的条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41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