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一.经济繁荣的原因(一)主观原因(二)客观原因统治者的政策调整a.国家统一、强盛b.交通发达c.中外交往频繁、民族交往密切d.人民的辛勤劳动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政治是否安定统一?2.生产关系是否调整?3.统治者政策是否清明?4.民族是否交流和睦?5.对外是否开放吸收?6.科技文化是否提高?7.劳动人民的辛勤运动8.其他具体原因推动?(交通等)1、农业发展较快1)原因:南方人口增加,使人地矛盾加剧2)主要方式:圩田(围湖造田)、火耕(放火烧山)3)对圩田、火耕的评价:a.进步性:b.局限性:(1)大量山地被开垦.农田面积增加.促进了当时产量的增加.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2)当地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水土流失.易引起自然灾害,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一)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1.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材料二“含嘉仓在洛阳城内,约有粮窖四百座。其中,大窖储粮可达一万多石,小窖也有数千石。”1)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现象是什么?隋唐粮食仓储量提高,经济的发展。1.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2.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江南)唐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下列述评,正确的是A、反映了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的现象B、说明了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C、暂时缓和了一些农民缺少土地的矛盾D、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了不利影响BCD(一)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1.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2.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江南)3.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安史之乱后)为什么在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第一.北方战乱(安史之乱、藩镇角逐),严重破坏了北方的社会经济.第二.北方人口(因战乱)部分南迁,主要迁往长江中下游一带.第三.江南地区相对安定,经济持续增长。思考?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B、曹魏C、唐朝D、北宋C1.隋大运河开凿——有利于农田灌溉2.唐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江南兴修的水利工程超过六朝总和;3.浇灌工具筒车和耕作工具曲辕犁.(一)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二)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西汉的耧车西汉—楼车—赵过—播种东汉—水排—杜诗—冶铁曹魏---翻车---马钧---灌溉唐朝---筒车---无名---灌溉唐朝---曲辕犁-----水田耕作1.农业发展较快(一)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二)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1.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2.唐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大力兴修水利工程3.筒车,曲辕犁(三)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生活化;茶税(四)人口的大量增加2.隋唐手工业的发达(一)产地分布广读图分析,1.唐朝手工业中心分布的特点.1)分布广;2)集中在运河沿岸和江南地区.2.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1)唐朝时期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2)运河提供便利的交通;3)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手工业发展的特点(一)产地分布广(二)生产规模大、产量多如造船业:海上霸王;洪州(三)分工细、品种繁多,有不少新产品丝多;唐三彩和秘色瓷秘色瓷花鸟纹锦传说中的秘色瓷相传,在唐代,有一种叫做“秘色瓷”的瓷器,这种瓷器除了皇室成员之外,其他任何人无权享用。凡是有幸见到“秘色瓷”的人,无不为它的美仑美奂所倾倒。要烧成这种瓷器,必须使用一种秘密配方。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个秘密配方和这种神秘的瓷器就一同消失了,几百年来,再也没有人亲眼见过“秘色瓷”。唐三彩主要产地:河南巩县六骏马邢窑白瓷越窑青瓷莲花碗(一)产地分布广(二)生产规模大、产量多如造船业:海上霸王;洪州(三)分工细、品种繁多,有不少新产品丝多;唐三彩和秘色瓷(四)技艺水平高,且融入了外来风格冶铸;推进器;丝织品技艺水平高是唐代手工业的一大特点,下列成就符合这一特点的有A、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B、青瓷中著名的秘色瓷在唐代出现C、纺织品吸收了波斯风格D、能制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E、铁的产地在全国有100多处ABCD3、商业的繁荣(一)原因1.政局稳定,国家统一2.农业、手工业的发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3.中外交往频繁和民族交往密切4.交通发达5.统一的通用货币注意是唐高祖铸,并非开元年间玄宗铸.自汉武帝五铢钱后又一大变革.此前货币以铢计,此后一枚为一文,十文为一两,一千文为一贯(宋后,约等于一两银子).币面字体为欧阳询所写,背面有一月纹.货币变化(二)表现1.商人增多2.较前代发达的市场1)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2)有了邸店和柜坊3)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4)后期,一些大城市有了夜市5)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4.活跃的商业贸易和外商的活动5.城市兴旺(三)影响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政权的巩固.3.发达的水陆交通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A、长安城的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长安城的商业发展突破了夜禁的限制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区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D4、城市的兴旺读图,找出唐朝时主要的商业都市长安洛阳汴州益州扬州广州1.黄河流域:长安、洛阳、汴州(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2.长江流域:益州,扬州扬一益二(后期扬州是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3.珠江流域:广州“坊”为居民区“市”为商业区唐朝时期,我国城市较前代有了较大的发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A、各大城市中有了固定的交易场所-市,政府设置官员进行管理B、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C、长安、洛阳、汴州、扬州和益州是唐朝的五个大都会D、边境城市兴起,逐渐设立了与少数民族互通贸易的榷场AC下列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与政治联系最直接的是A、唐朝后期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B、唐朝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唐代茶叶市场广泛,茶园规模大D、唐代手工业品吸收了波斯的风格B5.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兼容并蓄多姿多彩较为开放身着冠服(袴褶)的唐文官俑白袴绯褶穷苦人:幞头巾子露,衫破肚皮开。体上无禈绔,足下复无鞋。唐代男子普通服装:幞头、袍衫、靴带裙窄袖衫帔女子便服隋唐的饮食粟为主山东地区米为主淮河以南广大地区麦为主西北地区粟、麦为主,稻米较少关中河南地区各种点心糕粟米粥、稻米粥、麦粥、面粥等粥粟米饭、稻米饭、麦饭等饭胡饼、蒸饼、馒头、汤饼(面条)等饼庖厨俑新疆出土做面食泥群俑新疆出土面制点心三彩住宅隋唐的住与行隋唐住宅基本格局类似,即采用明显的中轴线和左右对称布局材料一凡水有灌溉者,碾铠不得与其争利;……仲春乃命通沟渎,立堤防;孟冬乃毕。若秋夏霖潦泛滥冲坏者,则不待时而修葺。……每岁府县差官一人以督察之;岁终,录其功以为考课。---《大唐六典》材料二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新唐书.百官志》材料三景龙元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唐会要》(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a、唐朝政府重视农田水利灌溉,并将其作为考核地方官的依据b、唐朝政府对商业设置官员严格管理,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c、市场不能随意设置(2)材料二中的规定能长期有效吗?为什么?不能。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唐朝后期“夜市”就出现了(3)从中可归纳出唐朝政府的基本经济政策是什么?其影响如何?重农抑商。有利于政治上的稳定、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本文标题: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11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