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社会问题的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所社会问题的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引论一、研究背景与前提:转型进程中日渐凸显的“社会问题”(SocialProblems)(一)中国30年转型发展的历史遗产1.中国模式的诞生——新旧体制的跨越,全方位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2.中国奇迹的呈现——经济快速、持续增长,进出口贸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前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进入总体小康3.中国问题不可回避—改革进入深水区,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城乡二元结构顽固,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繁重★你认为当前哪些问题是“社会问题”(SocialProblems)?表0.1中国GDP占其他大国GDP的百分数,1978—2004年a年份19521978199020002004美国9.513.627.951.764.0日本78.537.570.5165.9219.2德国n.a.50.8113.3244.8322.1印度63.978.0122.2190.6203.1b注:a.以购买力平价计算。b.依据2003年的数据。资料来源:Heston,Summers和Aten(2006)表0.2中国人均GDP占其他国家GDP的百分数,1952—2005年a,b年份19521978199020002004美国2.73.26.311.615.7日本11.84.67.716.721.3韩国25.415.016.425.530.1印度42.6c53.790.3151.4188.5注:a.以购买力平价计算。b.每个对比的平均数是100。C.依据2003年的数据。资料来源:2005年的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以现值的国际美元计算的数据,早些年的数据来自Heston,Summers和Aten(2006)。表0.2社会问题综合排序单位%类别序号总体城乡区域城镇农村东部中部西部物价上涨163.562.964.063.364.761.7看病难、看病贵242.139.144.840.241.646.0收入差距过大328.028.227.826.227.631.6就业失业426.034.418.325.025.928.0住房价格过高520.430.511.025.417.117.7贪污腐败619.420.818.119.919.218.9续表0.2社会问题综合排序单位%养老保障717.717.518.014.321.517.0环境污染811.812.711.017.09.18.1教育收费911.411.211.610.912.510.5社会治安109.09.28.911.27.77.8城乡差距118.03.911.97.18.78.3社会风气127.47.87.28.47.85.4样本量713534243711267727861672社会问题的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二)“转型”的理解及中国转型过程1.转型涵义的主要表述转型{社会转型经济转型{体制转轨发展转变2.中国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的路径及内容★参考文献提示:(1)[比]热若尔·罗兰著:《转型与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著:《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经济体制转型的理论与证据》,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社会问题的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3)盛洪主编:《中国的过度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4)樊纲著:《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5)王振中主编:《中国转型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6)伍装著:《中国经济转型分析导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7)勃兰特、罗斯基:《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格致出版社2009年;(8)孙立平著:《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刘祖云著:《从传统到现代——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社会问题的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10)李培林著:《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学分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11)洪银兴主编:《转型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2)张宇主编:《中国模式:改革开放三十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三)伴随中国转型孳生的社会问题1.为什么转型过程中激发了社会问题的叠加放大?2.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问题(1)什么是问题及社会问题?*国外学者的定义:迪维和米尔斯的定义(1927)(1959);富尔和梅耶的定义(1941);吉尔林和爱尔文的定义;社会问题的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卡斯的定义;谢泼德和沃斯的定义。*国内学者的定义:孙本文的定义(1947);费孝通的定义(1984);袁方的定义(1990);王康的定义(1998);陆学艺的定义(1996);雷洪的定义(1999);北京大学《社会学教程》编写组的定义(1997)。*关于社会问题定义的学理性归纳:定义核心涵义:第一,是否使社会运行失调;第二,是否影响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及生活;第三,是否符合社会的主导价值标准学理解释:第一,符号交往的观点;第二,功能主义的观点;第三,社会冲突的观点。社会问题的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简要的定义:社会问题是影响社会成员健康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发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一种社会失调现象。(2)社会问题分类*墨顿提出社会问题的三个方面,归纳出社会问题有两大类:社会解组和离轨;*C.M.CASE(1924)提出两极标准区分社会问题,归纳出四种类型;*尼斯和墨顿提出比较简洁的两极模型;*兰迪斯(1959)运用两极模型分类构建五分类说;*中国学者的分类,如童星(1995)的三类区分法★提问:在转型期,中国的社会问题,还有哪些存在和表现呢?★提供阅读:何博传著:《山坳上的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社会问题的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3)社会问题界定的条件及其特点①界定的条件②特点(4)与社会问题相关的概念①社会问题与社会热点②社会问题与突发事件③社会问题与灾难事件(5)我国转型期的社会问题及其特征3研究社会问题的前提准备: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社会问题的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二、学科交叉研究的构建:经济学与社会学从分野到融合(一)学科的藩篱:历史渊源与学科传统1.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形成发展的渊源及传统(1)经济学的形成发展脉络自亚当·斯密开创古典经济学的先河以后,西方经济学大致经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新古典经济学派兴起,形成微观研究基础;第二,凯恩斯主义诞生,形成宏观研究基础;第三,现代货币主义出现,复归市场机制;第四,古典经济学理论的重新综合(斯拉法的《用商品生产商品》);第五,理性预期学说产生,构筑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说。社会问题的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2)社会学的形成发展脉络自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1839)中提出“社会学”之后,社会学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第一,工业化理论阶段;第二,现代化理论阶段;第三后现代化理论阶段;第四,重构现代化理论阶段。(3)经济学与社会学形成发展过程比较第一,学科起源的时间差异;第二,学科发展脉络和主流体系不同;第三,学科界限的划分和清晰化。社会问题的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二)学科融合:“经济社会学”与“社会经济学”1.学科融合中的错位:约瑟夫·熊彼特与马克斯·韦伯的研究2.相互的攻讦:加里·贝克尔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帝国主义”与帕森斯、斯梅尔瑟等为代表的“社会学帝国主义”3.走向新的融合:马克·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性”研究(1)卡尔·波兰尼的制度化“嵌入”理论(2)马克·格兰诺维特的“弱嵌入性”理论★提供阅读:马克·格兰诺维特著:《镶嵌——社会网络与经济行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社会问题的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三、若干问题的思考(一)如何构建理论框架1.“社会经济学”学科名称的来历2.社会经济学研究对象(1)学术界关于社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探讨及研究层次的划分★研究对象涉及:同稀缺物品和股份的生产、分配、消费有关的复杂经济行为、经济组织、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以及与经济有关的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更为广泛的研究领域。★研究层次划分:第一,社会经济学说史;第二,社会经济学理论;第三,社会经济学的方法论;第四,应用研究。社会问题的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2)与经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比较①斯梅尔瑟的界定(1976)②富永健一的界定(1974)③斯廷施凯姆的界定(1984)④中国学者的界定★社会经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的归纳:*定义:社会(问题)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概念体系,研究人类经济、社会行为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的一门学科。社会问题的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研究对象及其方法:①社会(问题)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②社会(问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经济、社会行为中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是将其放在社会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中进行研究;③研究方法,是以经济学的概念工具和基本理论为依据,但如果需要其他学科的分析工具也可引入进来。3.社会经济学的理论假说:经济人、道德人、社会——制度人(1)“理性经济人”假说的提出及其批判(2)“道德人”——经济学的道德转向(3)“社会——制度人”——社会学对人的假定(4)构建三种人性的统一体“完整人性”的思考社会问题的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4.社会经济学的研究范式(1)社会经济学研究范式的三大趋势第一,心理学视野中的社会经济学;第二,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经济学;第三,人本主义或整体社会经济学。(2)社会经济学具体研究范式的探讨第一,公共品与外部性第二,内生性与外生性第三,效率与公平第四,市场配置与政府干预第五,理性与非理性社会问题的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二)如何确立研究方法: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1.经济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比较(1)哲学思维的比较(2)分析工具的比较(3)变量取舍的比较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宏观的社会结构方法论3.社会问题经济学研究方法探讨(1)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2)社会问题经济学研究方法思考第一,规范与实证分析法;第二,历史分析法;第三整体分析和跨学科研究;第四,跨文化和比较制度分析法;第五,统计和计量分析法社会问题的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三)如何选择政策工具1.经济政策(1)经济政策的涵义;(2)经济政策的特征及分类2.社会政策(1)社会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理论界定;(2)社会政策的主要特征与政策领域3.两个政策的比较与应用(1)相互联系;(2)相互区别;(3)二者的搭配使用社会问题的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主要参考文献:1.[美]安塞尔·夏普、查尔斯·雷吉斯特、保罗·格里米斯著:《社会问题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英]朱利安·格兰德、卡洛尔·普罗佩尔、雷·罗宾逊著:《社会问题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3.白雪秋、宋国兴主编:《社会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斑4.[美]加里·贝克尔著:《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5.[美]约瑟夫·熊彼特著:《经济分析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6.[德]马克斯·韦伯著:《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7.[瑞典]理查德·斯威德伯格著:《经济学与社会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8.[美]尼尔·斯梅尔瑟著:《经济社会学》,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9.[美]亚瑟·斯廷施凯姆著:《比较经济社会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0.[日]富永健一主编《经济社会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社会问题的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第一讲认识贫困问题:一个多元维度的理论框架一、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及其分析工具1.社会资本:概念、特征与分类(1)社会资本概念(学术界代表性的解释见下表1.1)★定义:社会资本是以资本形态普遍
本文标题:社会问题的经济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58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