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小学科学教案【精选5篇】
1/17小学科学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小学科学教案【第一篇】《日食和月食》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月相成因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的知识目标是指导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能力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科学思想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相信科学不迷信的态度。本课是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典型课例,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有层次的,探究日食的成因是重点,探究月食的成因要充分体现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新问题。在探究日食的成因中根据事实材料推测分析是谁挡住了太阳光是难点。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文字、图片或声像资料。2.月相形成的实验材料。3.cai课件①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情境动画。②日食和月食发生时三球位置示意图。2/17一、组织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提出问题。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日食和月食的文字、图片资料,初步谈谈对日食和月食形成的认识。2.分小组汇报交流情况。3.教师小结:同学们能收集到这些有价值的资料,为学好本课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刚才有同学谈到据老人们说日食和月食是天狗在吃太阳或月亮,每到这时,人们都要拿出锅碗瓢盆来敲敲打打,好赶走天狗,真有天狗吃日、天狗吃月这回事吗?当然没有,我们就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这是怎么一回事吧!4.板书课题。二、指导认识日食的成因及种类。1.教师课件演示日食发生的动画,学生观察。2.教师发给每一组一张日食发生时的一组照片图及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日食的时间记录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日食发生时都有哪些现象和规律。3.学生分小组汇报,教师逐条板书。4.教师根据以上学生汇报,组织学生讨论:是什么挡住了太阳的光?你的理由是什么?5.学生汇报,教师形成如下板书现象:分析①呈弧形渐缺→是球体②自西向东渐缺→自西向东运动3/17③有时整个太阳被挡住→从地球上看,两球大小差不多④发生在农历初一→三球在同一直线上。6.学生实验证明以上分析是否正确。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太阳,学生手持乒乓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把学生头部当地球,看看在怎样情况下看不见太阳。要求学生实验后画出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位置关系示意图。7.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实验情况,并抽查学生所画示意图。8.教师课件演示日食成因示意图,学生想象日食形成过程并把研究结果写下来(小组相互交流完善)。9.学生利用教材认识日食的种类。三、研究月食的成因。1.谈话: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日食的形成原因,月食的形成原因又是怎样的呢?老师想让同学们首先自主研究,然后通过相互讨论交流进行合作研究。①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这时候地球、太阳和月球的位置是怎样的?②月食时,月亮的哪一边先出现阴影?为什么?③月食是怎样形成的?2.教师组织学生根据以上问题讨论交流。四、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日食和和月食的形成,使我们知道了任何自然现象的产生都是自然事物运动变化的结果,因而我们要从小相信科学不迷信,从小培养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4/17小学科学教案【第二篇】在前一节中学生学习了运动的各种形式,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从而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再提出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判断参照物,学生兴趣往往比较浓厚,但参照物的选择只要让学生有常识性了解即可,不必展开。机械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让学生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是物体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学生接受这个概念是有困难的,主要让学生接受用这种浅近的说法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1.知识与技能:确认机械运动的判断要有一个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知道什么叫参照物。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以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能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够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2.过程与方法: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5/17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一)引入新课投影课本第51页阅读材料------《手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组织同学阅读。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二)新课教学1.什么是机械运动?科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也有位置的变化。科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提问: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教师: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真的就那么简单吗?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投影课本图2-17观光电梯。思考:为什么对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有不同的看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6/17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电梯里的人,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电梯里的人是在做机械运动。说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人的运动情况时,选定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问:电梯里的人认为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学生:以电梯为标准,乘客相对于电梯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问:地面上的人认为乘客是在运动,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学生:地面上的人、路面、路旁的树木或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的位置在改变,所以地面上的人说乘客是运动的。教师小结: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事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一个标准,即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描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平时人们在描述运动或静止时都没有指明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但参照物都是存在的。练习:⑴说“太阳从东方升起”依据的参照物是什么?⑵说“乌云遮住太阳”又是以什么为参照物?⑶将一支笔放在书本上面,将书本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问这支笔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说出参照物。教师小结: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的参照物不7/17同,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描述的结果也就不同。!!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这说明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3.匀速直线运动机械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便于研究,人们将它们分成简单的几类。⑴读图2-18,2-19,你能发现汽车和过山车的运动有什么不同?(要要求找出它们的差异)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的形状,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一般说来直线运动比曲线运动要简单的多,但直线运动也千差万别。⑵请大家读图2-20,比较两辆汽车运动存在的差异。小组讨论后回答:甲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运动快慢不相等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提问:那么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标准来将直线运动进行分类?教师小结:根据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8/17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提问:百米跑运动员,从起跑线起跑,跑到终点,他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三)课堂小结1.机械运动的定义。2.参照物的选择。3.机械运动的两级分类。1.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我们是用哪一种方式来比较参加100米赛跑的同学谁跑得快?2.一诗句是这样写的“坐地日行八万里”,你是如何理解这诗句的?小学科学教案【第三篇】课型课时时间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岩石,并能耐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特征。2.能够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软硬等)给岩石分类。3.能查阅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有关资料。4.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语言、文字、图画)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和观察实验等搜索等探索结果。知识与技能:9/171.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和遇算反应的特征。2.知道岩石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类型,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喜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2.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重点难点1.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和遇算反应的特征。2.知道岩石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类型,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学法指导课前准备各种岩石、放大镜、盐酸、小锤等观察工具,模拟岩石生成的材料,如蜡烛、酒精灯、烧杯等学习过程二次备课1、用课件展示一些地球表面的情况,及岩石的分布。探索和调查1、让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对岩石的认识。2、交流认识。3、出示p39图,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4、怎样才能称为岩石?5、教师讲岩石的定义。6、岩石有哪些特征?7、交流。10/178、为了进一步了解岩石,我们还可以怎样来观察岩石。9、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10、你觉得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呢?11、小组讨论,岩石形成的方式。1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记录下生成方式。13、做岩石生成的模拟实验。14、观察制作出来的各种岩石的特点。15、教师再分发一些真实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和制作出来的岩石进行比较,观察这几种岩石的特点。16、教师告诉学生,地质学家就是按照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成了3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1、了解原认知。2、通过比较得出岩石定义。3、观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3、本课内容较多,所以不安排学生自由分类了,岩石的分类学生本来就比较难理解,如果在自己分类的基础上再进行分类的讲解就更不容易理解。而且分类并不是本册训练重点。4、在这里学生对于岩浆岩和沉积岩可能比较容易讲出来,变质岩比较困难,如果学生讲不出变质岩,教师可以讲出来,不一定非得学生讲出。在这里这些岩石的名词完全可以等会由教师讲出来。回顾和解释岩石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11/17小学科学教案【第四篇】1、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认识植物世界;能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广泛了解植物知识;能针对不同的植物分析植物体的各部分;学会从整体到部分观察植物的方法。2、愿意与同学交流对植物的认识,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3、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认识到植物世界的多样性。教学重点:对植物“身体”的组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学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各种植物的视频1、(出示课件小茶壶):这是一个小茶壶,看一看,小茶壶是有几部分组成的?(壶盖、壶身、壶嘴、壶把)2、(出示课件):这只小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头、胸、腹三部分,头上一对触角,胸部六条腿)3、师:那么,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身体”。(板书课题:植物的身体)1、师: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出示视频片段,让学生观察。)12/172、学生谈观察后的体会,认识到植物世界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3、教师出示课件:地球上的植物,目前人们已知的大约有30多万种。4、去户外观察植物需要准备些什么呢?1观察前要想好观察什么,观察时要认真、细致。2可以借助工具来测量,要按一定的顺序,别忘了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3注意保护好植物。2、教师出示实物:辣椒的植株,让学生观察,提醒学生观察时要认真、仔细。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完整的植物,这是什么植物?
本文标题:小学科学教案【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02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