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3年《小摄影师》教案【汇编8篇】
1/292023年《小摄影师》教案【汇编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我给大家分享的“2023年《小摄影师》教案【汇编8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小摄影师》教案【第一篇】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生字卡片。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2/29讲解。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巩固词语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3/29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4/29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小摄影师》教案【第二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更新教学观念是这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我校的对学生进行多元智能培养的理论可以说是走在了新课程改革之前,走入了我们的课堂,它似一股新鲜的活力与新课改相融合,将课改的精髓与目标贯彻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我也将其渗透到我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以备更好的完成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职责。我的基本教学观念:人类个体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每个个体身上都至少存在着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等七八项智能,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信息社会,它要求每个人多项智能的全面发展及个性、才能的充分展示。所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智能。在教学设5/29计中确保给学生提供多样化和个别化的学习机会和学习途径,强调智能的情境性,营造丰富的有利于儿童与他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1、学生成为自己主动学习的老师;2、使得学校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专长和个人特长;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世能力。1、完成对知识的掌握理解: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⑵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2、多元智能的能力培养:⑴让学生主动学习,做好充分的预习。⑵让学生全面参与,创设身体运动与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情境。20**年10月8日。安达小学。三年四班。角色演读,体会感情。巧设疑问,升华感情。课外延伸,想想续写。课下预习,仔细研读,认真排演。6/291、巩固词语: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⑴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⑵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⑶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⑷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7/29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多元化智能培养与新课程改革的融合与目标的落实,教学步骤的第一环节复习导入,说话练习,使学生的语言智能与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协调发展。角色演读,体会感情更是让学生个性体验、理解以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可以深层次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某些关键的词语;另外在各小组的排演过程中相互之间的评价,对角色表演的切磋,可以使学生人际间的交往进一步加强,也可凸现某些表现力强的同学的表演能力。课堂还给学生但老师的主导作用也没有忽视巧设疑问,升华感情,老师的巧设悬疑,又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收拢,并进一步将思想感情升华到一个层次上来,使课堂环节,环环相扣,螺旋向上。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做到了知情意的高度统一,也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融会贯穿于教学始终。《小摄影师》教案【第三篇】8/29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课文。〖速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指名由学生回答,不要拘泥于一种方法,只要说的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1、小男孩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从两方面想:一是小男孩想给高尔基照张相片,贴在他们的墙报上。二是高尔基突然接到小男孩扔进的纸团,得知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自己拍照,让门卫放小男孩进来。)2、突然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一眨眼的时间内发生的,说明高尔基一点儿也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3、用突然一词说一句话。1、读第2~5自然段。2、门卫为什么不让小男孩进高尔基办公室?(从二方面想:一是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也是他的工作;二是不让人进来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3、高尔基在很忙的情况下让小男孩进来说明什么?(这是破例,是对小男孩特殊照顾,也说明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热忱的关心和爱护。)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写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照相。)2、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照相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是怎样9/29的?请将它们画出来。(6、7、9、10自然段中的部分语句)3、朗读画出的语句,从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仔细打量知道小摄影师观察细致,也含有思考的意思。摆弄很久小摄影师不停地摆弄相机,为拍照作准备,同时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哭着走远说明小摄影师出于礼貌不能用高尔基胶卷,想马上回家取胶卷;上车走了是小摄影师因为自己耗费了高尔基许多宝贵时间而悔恨,对自己一时疏忽而懊悔。)4、高尔基在照相时动作、神态、语言是怎样的呢?将这些语句画出来。(7、10、13、15自然段中的部分语句。)⑴朗读画出的语句。⑵吩咐是什么意思?文中谁按谁的吩咐?从吩咐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呢?(口头指派或命令,一般指上级让下级干什么或长辈让晚辈干什么才使用它。高尔基按小摄影师的吩咐。小摄影师吩咐高尔基,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占用他很多时间,他任其摆布,听从吩咐,说明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⑶从画出的其它语句中你读懂了什么?(从面带微笑说明他对下一代的热忱慈爱,当小男孩哭着说忘带胶卷时,高尔基赶紧站起走到窗口大声喊道:我给你胶卷说明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热爱的感情非常强烈;从高尔基见小男孩,不见记者的态度上,说明他对下一代的成长非常重视。)5、这段又一次出现突然这个词,读含有突然一词的那句话。这次突然说明什么?(情况急剧变化。)6、再用突然说一句话。10/291、小男孩会再来吗?(再来可能性大。理由有两点:一是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强烈愿望促使他必然来;二是高尔基如此热情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仍会受到高尔基热情接待。)2、高尔基工作很忙,他不接待记者,却希望小男孩再来这说明什么?(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作者写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照相这件事,分别写了小摄影师和高尔基的语言、动作、神态,从中我们体会到高尔基对青少年一代的关心和爱护,希望同学们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期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小摄影师男孩对比衬托高尔基(关心爱护)想进去放进来摆弄微笑坐、哭站起来跑喊《小摄影师》教案【第四篇】师:请大家齐读第七自然段的第一句,想一想“吩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学生齐读后思考交流)生:“吩咐”在这里是说小男孩让高尔基按他要求的姿势11/29坐下。师: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呢?再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生:我认为这里高尔基按小男孩的要求去做,说明他没有一点架子,把小男孩当作朋友看待,非常尊重孩子的意见。生:高尔基被孩子的天真感染了,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说明他很喜欢这个小摄影师。师:说得真好。高尔基确实很喜欢这个孩子,所以才那样与小男孩配合。点评:抓住“吩咐”一词,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让学生揣摩其中包含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小摄影师》教案【第五篇】师:请大家自由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再互相讨论一下,该怎样读好些。(学生反复朗读后讨论)师:谁能把这一段读一读?(学生朗读)师:读得真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生:高尔基不愿意见记者,但他特别希望小男孩能再来,所以前一句要读得平淡一些,后一句要读得热情一些。师:确实是这样。你从哪里可以看出高尔基非常希望小男孩再来?生:前面有一句“是个小男孩吗?”还有这一句中的“一定”。师:对!那么高尔基为什么不愿意见记者,却又特别希望12/29小男孩能再来呢?(学生讨论交流)生:记者来肯定是为了宣传高尔基,高尔基不感兴趣,所以不愿意见。小男孩来照像是为了给班级办墙报,是为了学习,所以高尔基尽管忙,还是热情接待了他。小男孩子没有能照成像,肯定会失望的,所以他希望小男孩能再来。生:不光是小男孩失望,班里的同学们也肯定会失望的,高尔基是不会让同学们失望的,所以他希望小男孩能再来。师:是啊!你看高尔基多么关心孩子们,爱护下一代啊!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小男孩子会再来吗?(生读课文)由读入手,在读的过程中领悟情感,体验
本文标题:2023年《小摄影师》教案【汇编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943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