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语文教师总结整理的落花生教案【推荐4篇】
语文教师总结整理的落花生教案【推荐4篇】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您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三一刀客网友为大家分享的“语文教师总结整理的落花生教案【推荐4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语文教师总结整理的落花生教案篇【第一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并初步体会作者详略得当地来写花生的好处。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想想花生有哪些可贵之处,又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做人的道理,进而学习作者借花生来领悟做人道理的这种写作手法。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1.指名朗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2.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过了一个收获节,大家畅谈花生的好处。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3—11自然段,然后讨论:1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味儿美、榨油、价钱便宜、果实埋在地下)2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不同之处?父亲为什么用花生和它们作比较?(精讲: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为了说明花生并不注重外在的美丽,而有内在的可贵之处,那就是不求虚名、默默无闻、踏踏实实。)3.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齐读12—14自然段,思考1父亲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2你怎样理解“体面”?从我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精讲: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父亲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却很有用。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板书:花生借物喻人做人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把“印”字换成记好不好?为什么?(点拨:印,一般是永久的,用记的话每个人都有可能将这些东西忘掉的。说明父亲的话会永远伴随他,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提醒、激励他要像花生一样做人。)三、分清课文的主次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从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个方面写了落花生,详写议花生这一部分,其它部分都是简单带过,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四、总结全文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板书: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五、课堂测试完成练习册61页精要交流六、延伸拓展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春蚕、橡皮、铅笔、扫帚)七、板书设计15落花生花生借物喻人做人不求虚名默默奉献语文教师总结整理的落花生教案篇【第二篇】【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2、分清课文的主次。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议花生”部分。【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落花生)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这一课。二、自读课文学习质疑1、学生自学课文。问: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划一划,写下来。2、同桌互读,相互讨论。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问:先说说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师记在黑板上)⑴就词质疑:如“居然”:①“居然”是什么意思?②“我们”辛辛苦苦种花生为的就是能收花生,现在收获了为什么用“居然”而不用“果然”呢?③用“居然”说明落花生有什么特点呢?⑵就句质疑:如“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①那晚上天色不大好父亲为什么也来了?②父亲和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是“难得”“很难得”“实在很难得”?③父亲很难得回来吃饭就是为了品尝我们种的新花生吗?⑶就段质疑:如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①花生的好处很多,为什么父亲只说花生埋在地下这一点是最可贵的呢?②父亲为什么把落花生和苹果、石榴作比较呢?③苹果、石榴是不是只炫耀自己而没有实用呢?三、抓住重点学习课文1、课件出示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⑴指名学生读这段话,思考:落花生和苹果、石榴有哪些不同呢?(出示课件。)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⑵从刚才的对比中,你体会出落花生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可贵在什么地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2、课件出示父亲告诉我们做人道理的一段话:⑴“你们要像花生,他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问:你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话?⑵学习重点句:“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①“体面”是什么意思?②“讲体面”是什么意思?③“只讲体面”又是什么意思?生活中有没有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师:我们到底该做怎样的人?老师觉得:不管你想做怎样的人,首要的是现在好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做一名对人类有用的人,将来才能有所作为。3、他们还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4、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部分,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四、小结1、让我们齐读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2、是的,父亲的话深深的印在许地山的心里,也印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使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板书设计】落花生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可贵默默奉献语文教师总结整理的落花生教案篇【第三篇】一、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重点语句。2.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二、教学重点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三、教学难点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回忆上节课内容,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2、这篇文章主次分明,把议花生作为重点部分详细记叙的。(二)细读课文,品味欣赏。1、那就让咱们一起回到一家人谈花生的那个夜晚吧。现在咱们就是家庭成员了。想象着当时的情景自己读一读这段话。一会咱们分角色朗读。2、师生分角色读,理解“争着”。从这段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好处)。3、你在生活中还了解到花生有哪些好处吗?4、花生可真是浑身是宝,好处可真多啊!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出示第十自然段)5、默读父亲说的这段话(第十段),思考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并做上批注。用时一分钟。6、小组合作学习第十段。(出示学习要求:①自由读第十段,小组交流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②思考作者在讲花生时,为什么要谈到桃子、石榴、苹果呢?③用时4分钟。小组内成员做好分工。)一小组交流。生评,师指导。7、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有着各自的生长特点,咱们来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他们这两种生长特点用一个词来说可真是(生答:截然不同等)。能把这种不同读出来吗?(出示,不同颜色标出,师生配合读。)8、在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中,父亲更喜欢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所以你们。。。”一句。9、父亲是经过自己的观察生活,发现了这些花生的特点,并且看到了花生这一可贵的一面,深有感触说了这句话——生读:“所以”一句。10、在父亲眼里,怎样算是不好看?父亲由花生说到了(人)。如果给你一个选择的权利,你是想做桃子苹果石榴这样的人还是像花生这样的人?11、“我”听懂了父亲的话吗?引出“我”说的话。(出示这两句话。)12、理解“体面”。13、假如去掉“只”,意思有什么不一样?(生答,再读感受)。14、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就能够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像花生一样的人。用上“_________像花生,虽然______,可是_______。”的句式表达。15、那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呢?(默默奉献、脚踏实地等。)是呀,这就是“父亲”的“希望”。(三)领悟写法。1、你们说,咱们这一家人说来说去还仅仅是在谈花生吗?从花生谈到了什么?(生答:做人。)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板书。)2、现在你能来说说,什么叫做借物喻人吗?(借一物比喻具有相同特点的人。)3、结合本课来说,本课是借花生来比喻(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的人)。在生活中,我们也有类似的用法。如借蜜蜂比喻(勤劳)的人等,二生举例。(四)深化感悟,了解作者。1、学习最后一段,体会“印”字,读出这种感受。2、情境引读,强化感受,根据填空背诵重点语句。当作者青年时;当作者已为人父时;当作者为人师表时;当多年以后。3、体会作者笔名的用意(五)拓展练笔。1、善于思考的人常常能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请同学们仔细思考,拿起笔试试给自己取个笔名,并写下自己的理由,看谁写的即有意思,又有内涵,还能用的今天学的借物喻人。2、全班交流。(六)练习小结1、小练习。2、推荐书。五、板书设计。语文教师总结整理的落花生教案篇【第四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掌握积累生字词,并能把这些词语运用在学习过程中。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发展脉络,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词语,以及学习文章中借物喻人等写作手法。3、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许地山所赞美的精神,学会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灵活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准确地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词语。2、学习体会课文中揭示的做人道理。【教学难点】: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学习,掌握课文的各种写作手法与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老师:同学们,今天我来上课的途中,碰到了一位同学,他问了我一个谜语,你们想猜一猜吗?学生:(异口同声)想。老师: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是什么?猜一种食物。学生:花生。老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正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篇新课文《落花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给自己不懂的生字词作上标志。1、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辅。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①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发现字词的特点。②师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对本课文生字词的理解以及认字技巧。2、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把课文所讲的故事复述一次。老师可先提问几位学生,其他的可以在小组内互相发表,并让他们之间互相评价一下。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再次感知课文,划分课文段落大意。学生在默读课文过程中,以“落花生”为线索,把课文分成几大段,并归纳出各段的大意。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完后,老师可适当的对每位同学进行评价。并要求他们把自己不懂的句子作上标志。3、找出文章中作者兄弟姐妹们对花生的评价。四、深化练习,归纳总结。1、“自助餐”练习: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居然”“成熟”“虽然……可是”这几个词语,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个来造句。2、这节课我们初步掌握了这篇课文的内容,课文中的几兄弟都将自己对花生的看法说出来了,它们分别是什么?(味美、榨油、便宜)3、联系我们现实生活,你们又有什么看法呢?五、作业:1、好好地复习新的生字词,准备下节课的“组字游戏”。2、回去后,再细读课文,把刚才不懂的句子弄懂,下节课我们一起探讨。第二课时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组字游戏”:要求:在每一组中,抽取两部分或者多个部分来组合成一个新字,每一组中新组合出
本文标题:语文教师总结整理的落花生教案【推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07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