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企业经济》,2005-12P16-18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外贸出口之痛易露霞(广东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外贸教研所,广东广州,510009)摘要:本文分析了产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它的特点,它给我国外贸出口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如何跨越这些壁垒的措施。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调整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给中国外贸出口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如果中国不能跨越这一壁垒的话,中国出口贸易将在今后的几年里遭受更加惨重的损失,同时将极大地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关键词:技术贸易壁垒;对外贸易;出口贸易;应对措施;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良好,国际贸易加速回升,中国对外贸易在2004年延续了2003年快速增长的势头,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在国内外经济环境较为有利的背景下,2004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逼近2003年全年规模,达8285.5亿美元,同比增长36.7%;其中,出口4162.4亿美元,增长35.3%;进口4123.1亿美元,增长38.2%;累计贸易顺差39.3亿美元。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1至11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已超过1万亿元,总值达10383.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5%,进、出口总值双双越过5000亿美元关口,其中出口5296.1亿美元,进口5087.7亿美元,分别增长35.7%和37.3%;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8.4亿美元[1],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的排名由上年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大国。但是在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贸易的自由化发展不断加强,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藩篱不断拆除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保护性措施———技术贸易壁垒,以阻止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欧盟,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技术发展的绝对优势,利用WTO/TBT协定中关于保障安全与人类健康、保护环境等合法条款,通过制订严格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等手段,对中外产品设置进口限制,以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从而使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产生较大的影响。技术壁垒作为一种外源性的贸易限制措施,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频繁限制中国产品出口、保护该国产业的武器。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给中国外贸出口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如果中国不能跨越这一壁垒的话,中国出口贸易将在今后的几年里遭受更加惨重的损失,同时将极大地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1.何谓技术性贸易壁垒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toTrade-TBT),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者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2]。它实际上是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优势,通过商品法规、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通过商品检验及认证工作,对商品实行限制的一种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包括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认定程序,包装和标签要求,商品检疫和检验规定,认证等内容,因名目繁多、内容复杂,常常令发展中国家望而生畏。WTO关于技术壁垒的文件有两个,分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于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起开始执行。事实上为了阻碍外国产品的进口,保护本国市场,许多国家巧妙地利用了WTO这两个协定,制定了繁多而且严格的标准、法规,甚至用法律明确进口商品必须符合进口国标准。目前,欧盟拥有的技术标准就有10多万个,德国的工业标准约有1.5万种,据日本1994年3月调查的结果其就有8184个工业标准和397个农产品标准[3]。美国是目前公认的法制、法规比较健全的国家,其技术标准和法规之多就更不用多说了。有些国家还利用商品的包装和标签标准、法规给进口商品增加技术,设置技术壁垒。如德国和法国禁止进口外形尺寸与本国不同的食品罐头;美国和新西兰禁止利用干草、稻草、谷糠等作为包装或填充材料,在某些情况下,这类包装资料只有在提供了消毒证明后才允许使用。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作为非关税壁垒的技术性壁垒具有以下特点:l.隐蔽性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以保护动植物和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为由进行技术立法。实际上,把技术法规和标准当作一种贸易技术壁垒,是各国政府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技术性壁垒与其他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许可证等相比,它不仅隐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和理、歧视性等分歧,而且各种标准极为复杂。表面上看一视同仁,不再有不平等问题,而且保护环境、关注人类健康是头等大事,比什么都重要,可见其隐蔽性。2.合法性强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其合理性,即真正为了实现所规定的合法目标。正常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合理合法地采取技术性措施以达到合理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及生态环境的目的。目前国际上已签订了150多个多边环保协定,有些是合理合法的,但美国、日本、欧盟等过凭借自身的技术、经济优势,制定比国际标准更为苛刻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技术认证制度,这实际上就是以技术贸易壁垒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可见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有了形式上的合法性。3.可操作性强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定权掌握在各国政府,不需要通过国际组织的批准,世界贸易组织对它也不能多加限制。又因为它与实施程序复杂、实施过程较长的反倾销相比较,其可操作性和见效快的特点更是为各国所偏爱。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采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就可以达到在短期内限制进口,保护本国相关产业的目的。4.针对性强随着国际投资自由化的发展,通过国际直接投资便可绕过国外的关税和配额等非关税壁垒,他国货币贬值也会增加本国的进口,低价倾销在世界市场上日趋盛行,这一切,均对一国经济产生威胁。然而通过有针对性的构筑技术性贸易壁垒,就可以杜绝上述漏洞,最大程度地限制进口。5.更具广泛性目前,技术性壁垒已经从商品流通领域扩大到生产、加工领域,包括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整个产品周期,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应从商品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来控制质量,防止污染,有效利用资源,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环境保护与认证工作,所以要求进口商品的整个周期都必须符合本国的有关法规和标准,这样一来就使技术性壁垒更具有广泛性。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因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护消费者利益;二是技术差距。3.1保护消费者利益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对环保、安全、卫生的要求日趋严格,制定了诸多的法律法规和完全卫生等标准,借以对产品质量实施行严格的管理。但是,由于各国在维护国家安全、人类健康以及生存环境等方面受民族信仰、宗教文化、价值观念的约束,特别是工业化程度、科学技术水平还存在着差异,各国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等也各有特点,导致了各国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尽相同。当这些国家利用本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对进口商进行检验时,就产生了不必要的障碍。这种不必要的障碍已成为当今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显著特征之一,并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为保护市场排斥外国产品提供了借口,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工具。WTO贸易原则原则上禁止配额、许可证和高关税等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但并不禁止各成员国为了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健康,生态环境平衡,而对进口货物规定必要的卫生和技术要求,正因如此,为了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有的成员国必然会更加关注技术性贸易壁垒,这无疑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提供了客观因素。3.2技术差距原因由于目前各国经济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风俗习惯等存在较大差异,制定和实施的“技术标准”必然“标准不一”和“高低不同”。发达国家往往根据其较高的经济技术水平制定了较高甚至高于一般国际水平的“技术标准”,从而对国际贸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形成障碍。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我国现在仍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都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3.2.1产品附加值低,国际竞争力弱,企业的标准化意识不强。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出口产品多以低价竞销和以量取胜,这成为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竞争手段。出口企业大多关注关税、配额等壁垒以及价格对贸易的影响,而对技术壁垒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相当有限,有的企业甚至对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技术壁垒一无所知,对于怎样合理地利用WTO/TBT规则,积极援用争端解决机制来保护自身权益,更是无从谈起。此外,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基础工作薄弱,不理解标准化是连接贸易技术壁垒的纽带。我国大部分出口企业仍停留在生产标准阶段,完全服从客户的要求,而对于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了解甚少,在发生贸易纠纷时易受牵制,主动权小。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出口企业技术投入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使技术性贸易壁垒有机可乘。3.2.2行业协会未充分发挥应对技术壁垒的特殊作用。世界贸易组织是成员国(地区)政府间的经济性组织,对于各国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为规范没有干预的权力,这就为行业协会组织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行业协会作为社会中介组织具有政府所不能的功能,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可以起到政府所起不到的特殊作用。另外,根据WTO/TBT有关合格评定程序的规定,需要授权、委托给民间具备第三方性质的技术机构执行,这些机构应是具有社团法人和社团法人地位的技术机构。但是,目前我国的行业协会、检测、认证等机构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为官方或半官方性质,即使是注册法人经营,也实际受政府机构控制。绝大多数行业协会处于小规模经营、极其分散状态,基本上不能形成对行业内部企业的协调、规范和提供信息的平台。3.2.3产品的技术法规和标准未与国际接轨。“技术法规”是指一些有强制执行力的文件,它规定了产品的特征或与其有关的生产方法、处理过程以及管理条款。具体到某一项产品、某一种生产方法或某一项处理时,它主要涉及相关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技术标准”是指由公认机构核准,供共同和反复使用的、非强制性实施的文件,它为产品或相关的工艺过程和生产方法提供准则、指南或特性。在具体到某一项产品、某一项处理或某一种生产方法时,它与技术法规同样也涉及相关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等[4]。目前存在大量的技术标准,包括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也有许多国际标准。技术标准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核心内容。技术标准是由公认的为产品、或有关的工艺和生产方法规定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机构所核准、供共同和反复使用的、不强制要求与其一致的文件,当它们用于某种产品、工艺或生产方法时,标准也可以包括或仅仅涉及术语、符号、包装、标记或标签要求。我国目前虽有40%的标准号称国际标准,但均是等效采用而不是等同采用,国际上难以认可。在质量标准方面,欧盟规定进口商品必须符合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体系,欧洲一些国家最近也对众多农产品特别是转基因产品制订了新的限制措施。而且,各国很多技术标准与国际通行的标准不相一致,这对我国产品进入当地市场造成很大的影响。3.2.4企业对产品质量认证意识薄弱如今,各国逐渐采用一种比FDA更为严格,为国际普遍认可的食品安全认证HAACCP,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质量保证体系。许多外商都把是否实施了HACCP认证体系作为考核合作方能否提供合格产品的标准。可见,发达国家的部分认证体系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广交会上,许多产品不能出口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获得相应的认证。然而许多出口企业,在这一点上的意识非常薄弱。不少的出口企业直到出口急需时才意识到原来要事先做好产品检测认证,甚至有的出口商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能够蒙混过关。屡屡有企业因此碰壁,却无法被多数的企业引为前车之鉴。出口前获取各种各样的认证,正成为入世后中国企业顺利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通行证”。在某种程度上,是否获得认证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江苏某罐头厂的辣椒罐头畅销东南亚国家,为了开拓国际市
本文标题:企业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5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