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音乐教案(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七年级音乐教案(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七年级音乐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七年级音乐教案1课题: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西风的话》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用具:电子琴、竖笛、口器、多媒体等。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作品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钢琴曲《秋日私语》和抒情散文《秋》,了解,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过程中享受音乐审美的愉悦。2、学会有表情的演唱《西风的话》,让学生了解并基本掌握歌曲当中基本的音乐知识。重点、难点:有表情的演唱《西风的话》,感知不同情绪的音乐如何描绘秋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和钢琴曲《秋日私语》,让学生从速度、情绪等方面感受乐曲,了解乐曲的主奏乐器。2)听赏著名文学家池尹默的抒情散文《秋》,感受文学家笔下的秋天是什么样的。(此时播放幻灯片,让学生边看词边欣赏秋天的景色,让学生思考本篇抒情散文应配上什么情绪的音乐。师生讨论后,选用抒情的钢琴曲《秋日私语》。然后边听边感受情绪。3)老师范读散文,朗读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语调和语速。让学生根据老师朗读时的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中途纠正,插入歌唱发声的基本知识,提醒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呼吸通道的打开,强调集体朗读时声音的和谐,为接下来的歌唱做准备。二、新授教学。1、请出一位同学读一下《西风的话》词曲作者。2、通过观察,从版面上看,同学们有没有什么不懂的音乐知识呢?请同学们听赏一下《西风的话》,带着问题感染它的音乐情绪,提出你的问题。(调式、强弱关系、力度关系…)根据学生问题,老师对《西风的话》进行音乐知识的解答。1)五线谱中G大调的学习。2)拍号的学习。通过《西风的话》这首歌曲的学习,掌参考资料,少熬夜!握4/4拍。并由老师带领学生打4/4拍,争做小小指挥家。3)休止符的学习。4)力度记号的学习。带领同学们运用肢体语言打出强弱关系的对比,让学生切身体会mp和p的不同。3、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巩固知识,将本上的谱子和力度记号自己设计出来,老师作大体方向的提醒。请一位同学说明怎样设计的,设计的理由是什么?师生讨论…师总结:力度记号的设计是乐曲的灵魂,通过强弱的对比能够将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4、学唱歌曲《西风的话》。1)识简谱。跟老师将音乐唱一遍,强调声音观念,注意声音的和谐,演唱时要柔和舒缓,让同学们在唱歌的同时打拍子。2)老师弹奏电子琴范唱。请同学们讨论歌曲演唱时的情绪(慢,快。.。.。.),既然是《西风的话》那西风指谁呢?(中年人,小孩,老人。.。.。.)由语文知识激发学生想象。3)师生合作。让同学们跟琴声有情绪的带手势演唱歌曲。师问:歌词中的西风告诉我们什么?(长大了,长高了,秋天来了…)4)进行课堂知识反馈。让班上有特长的同学伴奏,找出几个同学指挥,伴着老师的琴声,全班同学一起将歌曲完整演唱。(唱歌录音,课后回放)5)知识回顾。询问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学小结:今天老师和大家度过了一堂非常愉快的音乐课…教学反思:乐教学中实践“关注音乐”最根本的原则是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教学的形式上要遵循音乐教学的特性,强调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七年级音乐教案2一、教学目标1、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2、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分辨男高音中低音的音色。3、学会聆听音乐—理解音乐力度记忆的表现作用。二、教学重点1、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及歌曲的主题。2、表现歌曲的力度变化。三、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体验不同的情绪。课前辅垫,营参考资料,少熬夜!造一种异国他乡的音乐氛围。1、聆听音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片段走入欧洲音乐。设问:这首歌熟悉吗?是哪个国家的歌曲?那么就让我们走入欧洲音乐。在俄罗斯有一条欧洲最长的河流,人们把它称为是“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并且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下面让我们去观光一下美丽的伏尔加河。2、播放伏尔加河流域的风光,感受人们的美好生活。3、由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引发学生联想与想象,并讨论大胆表现作品。①看图讨论画面描写怎样的内容,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感情?②根据画面中纤夫们的形象与步伐,用声音与肢体来表现纤夫们劳动时的情景。引出劳动号子的'概念。哎哟嗬。。。嗨哟(二)、新课教学导言:俄国有一首表现纤夫们劳动的歌曲《伏尔加船夫曲》,它能非常恰到好处的表现画中的内涵。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曲家是怎样来表现这种情绪。1、初次听赏。设问:你们感受音乐最深的是什么?(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情绪)引导学生听出音乐中的劳动号子动机:53630|表现了纤夫们对沙俄统治的愤愤不平。1=D4/453630|53630|力度很弱,你从音乐中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看看课本中的音谱,有什么特点?生:我仿佛看到了纤夫在远方拉纤劳动动作和沉重的步伐,渐渐向我们走来,只能听到隐约的号子声,同时表达了他们内心的不平和痛苦,呻吟和叹息。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听到那些号子?它们起什么作用?生:打夯号子,抬石头号子等。在劳动中起着协作、一起用力的作用。师:同学们答的很好,号子很多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这些都是民歌中的一种,必备条件首先集体劳动,同时是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因此是人们劳动中集体创造出来的。2、再次聆听,抓住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①引导学生听出歌曲的力度变化。了解力度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它采用了由弱到强、又由强到弱的处理方法(pppppp),很有层次。从而描绘了什么?②再感受歌曲的速度、旋律等。速度是徐缓、旋律是朴实的。③音色:感受男低音音色的作用,介绍俄国男低音歌唱家参考资料,少熬夜!—夏里亚宾设问:这首歌曲是哪类人声演唱?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聆听男高、男低、男中音的三首片段歌曲来进行对比。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男低音这种音色更能表现出《伏尔加船夫曲》那忧郁、深沉的基本格调。3、随音乐全班一起来演唱歌曲(三)、拓展:观看录象《伏尔加船夫曲》男声四重唱(四)、教材的延伸,欣赏《黄河船夫曲》1、《伏尔加船夫曲》《伏》深刻揭示一个主题: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切、他们以坚忍不拔的,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踏开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正用这种才创造了今天俄罗斯人民的美好生活。2、欣赏《黄河船夫曲》中华民族也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我们也以顽强的毅力,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今天的财富,在长期的劳动中,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民歌,我们也有一条母亲河——黄河,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船夫曲也是一首描写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3、请同学们谈谈两部作品的异同点。音乐要素曲名力度速度情绪演唱形式主题伏尔加船夫曲由弱渐强到弱徐缓忧郁、深沉男低独唱黄河船夫曲强急速激昂、高亢混声合唱七年级音乐教案3一、教学内容分析《校园的早晨》是20世纪80年代的歌曲,由高枫作词,谷建芬作曲。由于歌唱家的成功演绎及歌曲清新的题材,成为一首传唱颇广的流行歌曲。歌曲旋律流畅、优美、清新、活泼、跳跃。休止符在旋律中的巧妙运用为歌曲增添了不少色彩与活力。歌词与音乐恰到好处的结合显示出其青春的活力和气息,刚好与改革开放初期充满活力的社会景象吻合,成为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校园歌曲之一。《哦,十分钟》是由陈益康作词,范真真作曲的校园歌曲,曲作者范真真当时是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中二年级的16岁女学生。此歌曲曾获得首届“星海杯全国大、中学生青春之参考资料,少熬夜!歌歌曲大赛”一等奖。歌曲是校园学生课后十分钟生活的快乐写照,充分体现了20世纪90年代学生纯真的感情。歌曲为并列二部曲式结构,旋律生动活泼、轻快优美,形象地刻画出中学生活泼可爱的性格。二、教学对象分析前面已分析,这里略。三、教学目标1、了解20世纪80—90年代的历史背景与校园生活,简介作曲家谷建芬。2、培养学生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的主旋律部分,体会休止附的巧妙运用在歌曲中所期的作用,感受歌曲旋律的特点。3、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了解歌曲的结构,感受歌曲旋律生动活泼、轻快优美的特点,启发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音乐。4、通过演唱与欣赏这两首歌曲激发学生对校园歌曲产生兴趣并萌生探索的欲望。四、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主旋律部分。2、启发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哦,十分钟》的艺术形象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音乐。五、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哦,十分钟》的艺术形象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音乐。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这个学期音乐课前的十分钟熟悉这两首歌曲的音乐七、课时安排1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欣赏校园风景照片四幅,配以抒情优美的背景音乐。师:这是什么地方?看到这些照片你想说些什么?生:(说出自己看了照片后内心的感受)师:有这样一首歌曲就能够表达同学们现在的心情,这首歌就是《校园的早晨》,我们一起学习好吗?(二)教授新课1、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1)师生交流歌曲的历史背景及简介作曲家谷建芬。(2)听赏歌曲《校园的早晨》,请学生听完后说说歌曲旋律的特点。(前半部分欢快、跳跃,后半部分优美连贯)(3)学唱歌曲参考资料,少熬夜!A、听老师范唱歌曲师:找出表示停顿的符号,体会其作用。生:休止符,休止符在旋律中的巧妙运用为歌曲增添了不少色彩与活力师:“沿”后面的休止符应该怎样唱?换气还是声断气连?(教师师范两种唱法,请学生分辨,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唱出来)B、学生跟随琴慢速轻唱两遍歌曲。师:歌曲表现了什么意境?生:歌词与音乐的巧妙结合显示出其青春的活力和气息,也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充满活了的社会景象。C、全班同学跟多媒体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欣赏歌曲《哦,十分钟》(1)请一位同学简介歌曲的背景。(2)老师弹奏歌曲,引导学生了解歌曲二部并列曲式结构。(3)学生聆听歌曲师:刚才大家听得那么投入,谁能说说歌曲的情绪。学生回答后明确:生动活泼,轻快优美。师:一听我们就知道歌曲是描写校园学生课后十分钟的快乐写照,那这首歌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生:形象地刻画出中学生活泼可爱的性格。(4)学生演唱歌曲师:看来大家很喜欢这首新歌,现在我们就用轻快活泼声音的跟老师的伴奏唱唱这首歌曲,把同学们在课间活动时的愉快心情表现出来。师:刚才同学们唱得很投入,老师特别想知道你们在课间都玩哪些游戏?生:跳绳、跳皮筋、踢毽……(5)学生表现歌曲师: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玩玩”课间的这些游戏。(说明:以《哦,十分钟》音乐为背景,分小组按歌曲的节奏做跳绳、踢毽拍球等动作模拟表现课间的游戏)师:刚才我们都玩的很尽兴,我想: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课间的十分钟,我们也要珍惜。因为只有休息好,才能更加精力充沛的学习。三、小结:今天我们学唱、欣赏了两首好听的校园歌曲。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有许多首校园歌曲不但在校园内广为流传,而且传唱在各地的大街小巷,其中还有好多首现在仍然盛唱不衰。《乡间的小路》、《童年》、《外婆的澎湖湾》、《踏浪》等,同学们课外可以去收集这些歌曲的音响资料。七年级音乐教案4一、教材分析(一)教材选择参考资料,少熬夜!本课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13册中的第二单元“天山之春”中的《新疆之春》。(二)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课时:1节课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之学段目标中7—9年级的要求: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能力。初步感受了解“倚音和切分音”及其在作品中的应用。②熟记《新疆之春》的第二段主旋律,并了解单三部曲式等相关的音乐知识。2、过程与方法①
本文标题:七年级音乐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568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