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领导干部“弘扬红旗渠精神 加强党性教育”专题研修班心得体会范文4篇
领导干部“弘扬'红旗渠'精神加强党性教育”专题研修班心得体会范文4篇学习红旗渠精神,要坚持群众路线。为了群众来修渠,带领群众齐修渠,依靠群众修成渠。红旗渠的成功修建是林县县委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取得的辉煌成就。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领导干部“弘扬'红旗渠'精神加强党性教育”专题研修班心得体会一踏着重重叠叠的英雄足迹,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市直机关党务干部“弘扬红旗渠精神加强党性教育”的培训。踏进林州,走近红旗渠,听着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感受颇多……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上世纪60年代,老一辈林县人在xx书记的带领下以“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的气魄,十万民众上太行,奋斗十年,完全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削平山头1250个,开挖隧道211个,架设渡槽152座,挖砌土石2225万立方米,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蜿蜒1500公里的红旗渠,引来漳河水,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林县人民吃水难问题,结束了林县世代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红旗渠不仅是现代工程史上的奇迹,是一部与大自然搏斗的壮丽史诗,更是当代红旗渠精神的摇篮。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条在悬崖绝壁上“抠”出来的生命渠,是林州人民从“站太行、出太行”到今天的“富太行、美太行”的一部英雄的史诗,锻造了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1998年10月8日,时任林县县委书记xx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对红旗渠精神进行了集中的概括:“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红旗渠精神的具体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有力保障。”红旗渠不仅仅是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伟大精神丰碑。红旗渠是一种激情。红旗渠纪念馆里一幅幅老照片重现了民工热火朝天的修渠场景,我们行走在太行腰带上,观摩青年洞,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现在来看修建红旗渠无疑是一次充满了激情的决定。设计方案怎么办?钱怎么办?粮食怎么办?民工怎么安排?技术设备怎么支撑?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并没有浇灭这股修渠的激情,这股激情被林县人代代传承。红旗渠是一种方向。以人民为中心,带领人民共建美好生活是党员干部奋斗的方向。不管在什么年代,共产党员都要了解群众怨什么、盼什么、想什么,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沉下心来,真抓实干,多办好事,真心实意为群众,一心一意干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红旗渠是民心所向,民之所盼,民之所急的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更是一座丰碑,换来了老百姓赞许的口碑。红旗渠更是一种力量。这是一种争取支持的协调力。1960年1月林县向上级请示要从xx引水,1月27日,xx省委向xx省委发函请求支持,2月3日,xx答复同意。这是一种立说立行的执行力。接到xx的答复后,2月11日,红旗渠动工。这是一种团结群众的凝聚力。全部公社,全体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号召了10万修渠民工。这是一种攻坚克难的战斗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没有炸药自己造,工程材料用手搬,艰难险阻也难不倒林县人。“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红旗渠畔拓荒创业的火热精神照亮了每一段平凡的岁月,激励着我们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梦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会议上指出的那样,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学而有思,学以致用。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红旗渠精神,对我既是一次全面的精神洗礼,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我很庆幸自己能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伟大的祖国如此强大自信。作为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本性,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守住自己的初心,担负起自己应负的使命,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领导干部“弘扬'红旗渠'精神加强党性教育”专题研修班心得体会二周恩来总理曾说:“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xx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xx省林县人民历时10年建造起来的一条人工天河。作为一名党员,有幸于7月参加市直工委组织的在xx安阳红旗渠干部学院举行的市直机关党务干部“弘扬‘红旗渠’精神加强党性教育”培训班,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的红旗渠观摩学习。通过观看纪录片、话剧和现场观渠,深刻地体会了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思想受到强烈的冲击,灵魂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更触发了自身对想成为一位怎样人的思考。一、做一个信念坚定的人。六十年代初,林县县委在面临着资金缺乏,物资、粮食紧张和险恶施工条件等困难,甚至是不知道未来结果如何的心理压力下,林县人民在xx书记的坚强领导下修成红旗渠,这是大家坚定理想信念的结果。人都有惰性,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做不成大事,容易半途而废。作为一名中国人,特别是一名处在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外界的诱惑、糖衣炮弹的侵蚀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个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在面对这些侵蚀时尤为重要,是支撑我们正确向前的“灯塔”。二、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红旗渠动用35万人次,历时10年修建而成。修建过程中有种现象叫“凤凰双展翅”,既姑娘一手握一钎地凿石,因为日复一日的握钎,双手腐烂的药水从手背输入而直接从手心流出,但她们确从无怨言,默默地奉献着;林县石板岩镇的人民在便不能获益于红旗渠的情况下,积极投身修渠,并用肩挑手扛的方式为修渠队伍运来工具。生活在和平幸福时代的我们,更要学习继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三、做一个勇往直前的人。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有着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开拓精神,红旗渠的修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修渠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神炮手常银虎,腰系绳索,凌空作业,在崖壁上放炮爆破,他置生死于度外,一马当先,排除哑炮,清扫安全隐患;技术骨干吴祖太,忘却儿女私情,一心放在红旗渠修建上,明知有塌方危险时,为了解情况不惧生死勇往直前,为红旗渠建设付出年仅27岁的生命。大无畏的勇往直前精神是成功的敲门砖,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传承的精神。四、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人。做人要像xx书记那样敢于担当,哪怕是面对着省委调查组和外界的诸多质疑,也能敢于承担,不推诿,不扯皮,不逃避,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勇挑重担,迎难而上。领导干部“弘扬'红旗渠'精神加强党性教育”专题研修班心得体会三“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来到红旗渠干部学院,这首歌曲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通过三天的观看纪录片、现场教学、专题讲座培训,我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有了直观的认识和较深的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我们更需要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学习红旗渠精神,要涵养为民情怀。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红旗渠的修建,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光辉典范。曾经的林县,是一个十年九旱的贫苦地区,“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人畜没有水喝,庄稼没水灌溉,生产没法开展。缺水,给林县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翻开老县志,满眼都是“干旱”“大旱”“绝收”等字眼,甚至数次出现“人相食”的悲剧,触目惊心。盼水,是林县人民祖祖辈辈的梦想,是他们最现实最迫切的需要。1959年,又是一个大旱之年,民不聊生。以xx同志为书记的林县县委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他们在组织水利专家多次实地调研之后,作出了劈开太行引漳入林的重大决策。1960年的《引漳入林动员令》指出:“引漳入林是我县人民群众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情”“是彻底改变林县面貌的决战工程”“是全县群众的迫切要求”。引漳入林是民之所需,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作出的正确决策,因而在群众中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凝聚起了修建红旗渠的磅礴力量。一声令下,万民响应,男女老少齐上阵,漫山遍野都是参加建设的民工。我们今天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学习xx等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不忘初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群众关心的事当作天大的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始终为人民的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学习红旗渠精神,要坚持群众路线。为了群众来修渠,带领群众齐修渠,依靠群众修成渠。红旗渠的成功修建是林县县委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取得的辉煌成就。xx书记带领县委一班人走村串户、问计于民。林县的每一座山、每一道岭、每一个村都留下了他风尘仆仆的足迹。县委领导与群众同甘共苦,遇到情况同群众商量,发现问题为群众解决,碰到困难向群众请教,党员、群众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被激发出来,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水泥自己制、没有炸药自己造,工具坏了自己修。在现场教学途中,我曾听见有学员疑惑地发问:“当年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人民普遍都吃不饱肚子。林县那么多青壮年都修渠去了,他们吃什么呢?”讲解员告诉我们,在食物最匮乏的时候,这些干重体力活的青年们靠挖野菜充饥,周围的野菜吃光了,他们就吃树叶,甚至吃水草。他们摄取最低的热量,释放出改天换地的最大能量!在设备、技术都极其落后的情况下,所有解决难题的方法都来源于群众的发明创造。红旗渠数百公里的渠线都是农民水利技术员用洗脸盆、麻绳、皮尺测量出来的,令人难以置信,但却是真实的历史。林县人民硬是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历经十年艰辛,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红旗渠,引来了漳河水,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愚公移山的神话变成了现实。红旗渠的建成,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要紧紧依靠群众,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我们今天学习红旗渠精神,就要学习xx等共产党人的群众路线实践,心系群众、扑下身子扎根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谨防脱离群众危险,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学习红旗渠精神,要党员率先垂范。在红旗渠纪念馆中,我看到了一张照片:在刷着“重新安排林县河山”标语的山崖下,一支修渠队伍正在经过,走在最前面的是背着铁锹的县委书记xx。红旗渠修到哪里,总指挥部就设在哪里。在修渠的十年间,红旗渠总指挥部进行了十一次大转移。最苦最累的活、最困难最危险的地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始终冲在最前面。林县人民都知道“除险英雄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共产党员任羊成终日悬荡于峭壁之上,凌空除险,冒一人之险,保众人之安。有人问他:“除险是很危险的你不怕死啊?”他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员!’我知道那是在拿着生命干的事儿,可是我想总得有人来干吧,共产党员就要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修渠过程中,党员干部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在下达指标任务时,党员领导干部总是先干先试,看看在实际的修建中能完成多少任务,再客观地给大家定目标,干部推进一米,群众定八分;在领配给粮时,群众分两斤,干部只领一斤半。寒冬腊月,党员干部把房子让给民工住,自己住山洞;夜宿崖壁,为了保证群众安全,党员干部把绳子系在腰上,睡在最外边。人民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再苦再累也义无反顾地紧紧跟随在党员干部身边,并提出了响亮的口号:“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汗水,群众就能流血水。”党员,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责任的象征。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今天,我们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坚定理信念,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要在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作表率,在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作表率,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时刻冲得上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头作用。
本文标题:领导干部“弘扬红旗渠精神 加强党性教育”专题研修班心得体会范文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029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