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乡镇人大联络站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精选5篇)
乡镇人大联络站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精选5篇)【学习指导】这篇学习资料“乡镇人大联络站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精选5篇)”由三一刀客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收集,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乡镇人大联络站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第一篇】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按照区人大联络站工作要求,我镇人大主席团迅速行动,就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专题向镇党委作了专题汇报,镇党委非常重视,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加强人大联络站建设。在铜冶镇政府和东积善打造了2个联络站示范点。一、铜冶镇概况1、铜冶镇位于河南省安阳县西北35公里处,地处河南、河北两省三县交界,北邻漳水,西枕太行,属太行山余脉浅山丘陵区。全镇辐员面积60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总耕地万亩,总人口万人,是中国乡镇综合实力、投资潜力双500强乡镇、第三批全国改革发展试点镇、全国重点镇、河南省百强乡镇、河南省;中州名镇;。辖区内现有省人大代表1人,市级人大代表4人,区级人大代表9人(含安阳县代表8人),镇级人大代表58人。二、人大联络站建设和使用情况1、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基础设施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闭会期间集体履职的工作场所,是市、县(区)两级人大代表和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工作平台。我镇严格按照代表联络站的;六有;标准建设,对两个联络站物色场地,进行装修,布置,配备站长、联络员,建立并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统一挂牌上墙,并对软件建设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分工明确,责权清晰。2、认真接待选民,倾听选民呼声。联络站接待反映的有关问题要求三天内报送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团将对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并及时报送相关责任部门,15日内向反映问题的群众答复处理意见。人大代表对在接待日选民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及时梳理,以书面形式提交政府。3、联络站定期组织人大代表走访调研选民活动,通过开展走访调研活动,摸实情、办实事、解难题,进一步拓宽代表活动的领域,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使代表直接倾听群众的呼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增强代表履行职责的能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4、以代表联络站为阵地,认真组织学习培训。提高代表素质,关键在于学习培训,我们努力把代表联络站打造成为代表学习提高的课堂。一是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两个代表联络站每年至少举办两期培训班,其中镇集体举办一次,东积善联络站单独举办一次。通过培训,能让代表更好地学习法律法规、人大业务等知识。二是理论学习与经验交流相结合。定期组织代表召开座谈会议,互相交流履职经验;三是学习与代表活动相结合。每次活动前,组织代表学习相关知识,达到以学促用的目的。如今年举办的全镇乡村振兴观摩活动,企业发展环境调研活动和西部山区教育状况调研活,观摩调研活动后又召开了点评和培训会,对乡村振兴的有关知识,人大代表的履职内容等进行了系统学习。三、存在问题:1、人大联络站宣传工作不到位。一是选民对人大联络站认识问题。群众认为联络站不直接处理问题,而是转交对口职能部门研究处理,还不如有问题直接找信访办有用。二是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我镇是新生事物,很多方面还有待完善,也没有做对应的宣传工作,群众对联络站了解比较少。2、代表履职意识和责任感不够强。我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农民代表占了绝大多数,且他们大多生活在农村,文化水平不高,政策法规和知识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平时也很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群众观念淡薄,宗旨意识不强,虽然工作和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却不能很好地倾听群众的意见,体察群众的情绪,反映群众的意愿。3、农村的电脑普及率不高,或者是有电脑,但群众文化水平不高,存在操作上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联络站电脑反映诉求的可实施性。四、下一步工作安排:1、完善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充分发挥联络员的作用。①对建设完成的联络站,要按照年度工作计划正常开展工作。②加大人大联络站建设工作的宣传指导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充分发挥好平台作用,解决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③完善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制度,要用形式多样的方式联系群众,走访群众。对于群众向代表反映的问题,要求代表认真听取,按照联络站的意见建设处理流程,及时交到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并建立一整套活动档案。②继续加强联络站人大代表的学习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做好联络站代表培训计划,健全联络站代表培训制度,要为他们履职学习搭建平台。组织代表学习《宪法》、《选举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和农村相关的扶贫、环保、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基本业务知识,使代表各方面素质能得到极大提高。2、组织观摩,加强交流学习,促进人大工作。要按照上级人大的工作部署,积极参与镇人大联络站和兄弟乡镇人大联络站之间以及我镇人大联络站互相之间工作经验交流活动,争取推动我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乡镇人大联络站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第二篇】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兴仁市巴铃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巴铃镇辖18个村,3个社区,277个村民小组,主要居住着汉、布依、苗、彝、回、仡佬等9个民族,2018年末人口万人。全镇共联系服务省人大代表1名、州人大代表5名、市人大代表20名、镇人大代表82名。近年来,我们把建好代表联络站作为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按照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标准,坚持;建、管、用;原则,优化平台、健全机制、创新活动,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建起了一座沟通交流的;连心桥;。一是抓规范建设,打造履职尽责;主阵地;。根据省人大《关于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和黔西南州人大《关于全州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精神,按照就地就近、方便选民、方便群众、方便代表开展活动和;五有标准;原则,在镇区建立了1个代表联络站,分片区建立7个人大代表联络室,并单独正式挂牌,配备了桌椅、电脑、档案柜等必要办公设备。全镇90名省、州、市、镇四级人大代表全部进站(室)开展活动,实现代表服务选民、服务群众全覆盖,同时建立健全和完善了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走访、活动安排、意见处理、情况报告、履职登记和信息公开等制度,把代表信息、联系方式、开放时间、主要职责等;上墙;,实现人大代表联络站信息公开化。二是抓素质培训,构筑交流学习;充电站;。我们积极顺应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新要求,把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法律知识水平和履职能力作为出发点,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的有序实施以及当前的各项重点工作等,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学习活动,从2019年3月起,每季度组织一场集中专题学习,学习了十九大精神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学习了《宪法》《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和《贵州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了解开展工作的法律程序和要求,掌握推进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增强法治观念,让各位人大代表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法律所赋予的神圣职责,在提高代表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也为;行使国家权力、协助宪法法律实施,汇聚智慧和力量、积极建言献策;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抓服务提升,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我们始终坚持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上下功夫,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上做文章。巴铃镇在建立代表联络之初就承担起充分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定时定点开展选民接待活动,与选民交心,了解选民意愿,掌握选民需求,积极解决合理诉求和实际困难,并把每月8日、18日分别定为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联络室接待选民日,省、州、市、镇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接待选民活动,让人大代表能更直观感受民生、更直接了解民情、更自觉反映民意,同时根据收集到的选民群众需求,每季度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建设类、科教文卫类、农业农村类等专题接待活动,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今年3月以来,全镇共开展接待和走访活动11次,先后帮助协调解决了选民群众提出的涉及1056户1040万元的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金及时到账问题、32户148人的饮用水池漏水修复问题、4户18人的排洪问题、3个村2086户选民的道路安全隐患整治等问题共19件,切实为选民群众做了一些实事。各位领导、同志们,我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建设和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上级人大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少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不折不扣的抓好工作落实。一是要求亮明人大代表身份,在人大代表居住地或工作地进行代表身份公开挂牌,亮明代表身份,接受选民监督,方便选民寻求帮助。二是加强工作规范化,统一要求,规范运作,各联络室牌子要上门、制度要上墙、台账要上桌、工作有记录,并对站(室)内人大代表的接待活动和履职情况进行监督。三是经常组织开展活动,在开展接待选民活动的形式、载体、内容上加强探索创新,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室)的桥梁纽带作用。四是抓好宣传,通过发布公告、召开会议等形式,对代表联络站(室)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人大代表联络站(室)的知晓度。五是继续抓好代表的学习培训工作,提高代表接待和履职能力。六是抓好履职评比工作,年终开展代表述职活动,要求代表向选民现场述职,镇人大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评比。总之,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积极贯彻今天的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室)的载体和平台作用,畅通社情民意的渠道,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努力做到履行职责有新举措、发挥作用有新提升,自身建设有新面貌,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勇于担当的为民情怀和奋发有为的工作激情,持之以恒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坚决做到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乡镇人大联络站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第三篇】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兴仁市巴铃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巴铃镇辖18个村,3个社区,277个村民小组,主要居住着汉、布依、苗、彝、回、仡佬等9个民族,2018年末人口万人。全镇共联系服务省人大代表1名、州人大代表5名、市人大代表20名、镇人大代表82名。近年来,我们把建好代表联络站作为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按照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标准,坚持建、管、用原则,优化平台、健全机制、创新活动,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建起了一座沟通交流的连心桥。一是抓规范建设,打造履职尽责主阵地。根据省人大《关于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和黔西南州人大《关于全州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精神,按照就地就近、方便选民、方便群众、方便代表开展活动和五有标准原则,在镇区建立了1个代表联络站,分片区建立7个人大代表联络室,并单独正式挂牌,配备了桌椅、电脑、档案柜等必要办公设备。全镇90名省、州、市、镇四级人大代表全部进站(室)开展活动,实现代表服务选民、服务群众全覆盖,同时建立健全和完善了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走访、活动安排、意见处理、情况报告、履职登记和信息公开等制度,把代表信息、联系方式、开放时间、主要职责等上墙,实现人大代表联络站信息公开化。二是抓素质培训,构筑交流学习充电站。我们积极顺应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新要求,把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法律知识水平和履职能力作为出发点,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的有序实施以及当前的各项重点工作等,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学习活动,从2019年3月起,每季度组织一场集中专题学习,学习了十九大精神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学习了《宪法》《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和《贵州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了解开展工作的法律程序和要求,掌握推进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增强法治观念,让各位人大代表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法律所赋予的神圣职责,在提高代表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也为行使国家权力、协助宪法法律实施,汇聚智慧和力量、积极建言献策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抓服务提升,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我们始终坚持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上下功夫,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上做文章。巴铃镇在建立代表
本文标题:乡镇人大联络站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882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