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前言(三个问题)一、国际金融的研究对象总体来说,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如何实现外部均衡问题的课程。(偏重宏观)具体而言:1、国际收支问题2、外汇问题3、汇率问题4、国际储备问题5、国际资本流动问题6、国际货币体系问题7、国际金融市场问题8、区域货币一体化问题二、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性1、金融经济的发展将货币金融问题推上了国际经济发展的最前沿。2、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各样的往来,就需要了解各国的金融体制及其动态,了解国际间有关金融业务,这些都离不开国际金融的知识、理论和实务。3、我国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外汇管理、利用外资和外汇储备等对外金融问题,都是国际金融这门学科研究的领域。4、考研问题。三、如何学习国际金融这门课•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知识(先行课程:货币银行学)。•准确把握基本概念,重视本学科中各项内容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理解。第一章国际收支•第一节国际收支•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第三节国际收支均衡与失衡•第四节国际收支的调节•第五节中国的国际收支问题第一节国际收支•一、国际收支内涵的历史演变•二、国际收支定义解析一、国际收支内涵的历史演变1.17世纪初:一国的特定时期内的对外贸易收支。2.“一战”后:一国特定时期内的外汇收支。此释义是建立在支付基础上的,是狭义的理解。3.“二战”后,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为了便于一国当局掌握对外经济交易的全貌,国际收支的概念不再以支付为基础,而是以交易为基础。此即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二、国际收支定义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在特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的系统记载。•正确理解这个概念,必须把握以下几点:正确理解国际收支概念应把握的几个要点:•第一,国际收支所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第二,国际收支所记录的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经济交易。•第三,国际收支是个流量概念。何谓“经济交易”?•交易包括四类:(1)交换;(2)转移;(3)移居;(4)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涉及货币收支的对外往来未涉及货币收支的对外往来(须折算成货币加以记录)交易如何理解“交换”•交换:一经济体向另一经济体提供一宗经济价值并从对方得到价值相等的回报。•三类交换–商品和服务的买卖–易货贸易–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的交换如何理解“转移”?转移:一经济体向另一经济体提供了经济价值,但是没有得到任何补偿。如何理解“移居”?移居:一个人把住所从一经济体搬迁到另一经济体的行为。何谓“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根据推论确定交易的存在,即使是实际流动并没有发生,也需要在国际收支中予以记录。例:国外直接投资者收益的再投资。返回IMF对居民和非居民的界定•个人居民与非居民:移民、逗留时间在一年以上的留学生和旅游者属于其所在国的居民;官方外交使节和驻外军事人员一律属于其所在国家的非居民。•法人居民与非居民:企业属于其从事经济活动所在国的居民;各级政府和非盈利的私人团体属于其所在国的居民;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性机构则属于任何国家的非居民。返回为什么说国际收支属于流量概念?流量与存量相对应,反映的是一定时期的发生额。国际收支总是属于某一特定时期的。特定时期——报告期,通常是一年,也可以是一个季度或一个月等。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定义•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四、国际收支平衡表运用实例•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汇总表。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doc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复式记账原则复式记账原则•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现代会计学的复式簿记原理编制的,即每笔交易都是由两笔价值相等的账目来表示。其中一方为贷方,用“+”号表示;另一方为借方,用“-”号表示。原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国际收支平衡表全部账目的净余额为零。•复式记账法运用在国际收支平衡表时有几个要点:–第一,任何一笔交易的发生,必然涉及借方和贷方两个方面,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第二,–(1)凡是有利于国际收支顺差增加或者逆差减少的资金来源增加或资金占用减少均记入贷方,凡是有利于国际收支逆差增加或者顺差减少的资金占用增加或资金来源减少均记入借方。(2)凡是引起本国从国外获得货币收入的交易记入贷方,凡是引起本国对国外货币支出的交易记入借方。(3)凡是引起货币外汇供给的经济交易都记入贷方,凡是引起外汇需求的经济交易则记入借方。注意:这一法则不适用于单向实物转移。–记入贷方的账目包括:•(1)表明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2)反映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记入借方的账目包括:•(1)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2)反映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一)经常账户•(二)资本金融账户•(三)平衡账户*(一)经常账户•经常账户或经常项目:经常发生的国际经济交易项目。它反映—国与他国之间的实际资源的转移,是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员基本、最重要的项目。•经常账户主要包括货物、服务、收益和单方转移四项。1.货物(Goods)–货物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商品的进出口。2.服务(Services)•经常项目中的第二大项目,是无形贸易。•服务项目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服务,金融与计算机相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其他商业服务。运输服务•包括所有运输(海运、空运及其他各种形式的运输)服务。•这些服务是由一经济体居民向另一经济体所提供的,并涉及到客运、货运、备有机组人员的运输工具的租金和其他辅助件服务。旅游服务•指旅游消费的一整套服务。•主要包括旅游者在一经济体停留不足一年的时间里,从该经济体中所获得的货物和服务。通讯服务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电讯、邮政和邮递等服务。建筑服务包括在企业的经济领土之外由企业职工完成的建筑项目相安装项目(工程期一般较短,采用一年灵活使用的原则)。保险服务•包括居民保险、企业向非居民和非居民企业向居民提供的各种保险服务。•包括货物保险、其他直接保险(如人寿保险、其他意外险、一般责任险等)和再保险;还包括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金融服务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的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保险企业和退休基金的服务除外)。其他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计算机数据和信息有关的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经批准使用无形、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专有权(如专利、版权、商标等)以及经特许安排使用已问世的原作和原型而发生的支出与收入的费用。•其他商业服务:包括上述未提到的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各类服务交易。3.收益(Income)•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和资本)在国家问的流动所引起的报酬的收支。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两大项。(1)职工报酬•即支付给非居民工人的职工报酬。•包括个人在非居民经济体为该经济体居民工作中得到的现金或实物形式的工资、薪水和福利。(2)投资收入•常见的投资收入是股本收入(红利)和债务收入(利息)。•注意:资本收益是不作为投资收入记载的,所有由交易引起的现已实现的资本损益都包括在金融账户下面。4.单方转移(CurrentTransffers)•当一经济体的居民实体向另一非居民实体无偿提供了实际资源或者金融产品时,按照复式记账法原理,需要在另一方进行抵消性记录以达到平衡,也就是需要建立转移账户作为平衡项目。•单方转移分为经常转移与资本转移。(二)资本和金融账户•资本金融账户反映的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投资与借贷的增减变化。•资本金融账户记录的是净额。•按投资类型或功能不同,资本金融账户分为三类:–(1)直接投资–(2)证券投资–(3)其他投资(1)直接投资•是直接投资者对在国外投资的企业拥有10%及以上的普通股或投票权,从而对该企业的管理拥有有效发言权。•直接投资项下包括股本资本、用于再投资的收益及其他资本。•其基本特征是,投资者对另一个经济体的企业拥有永久利益。(2)证券投资•指跨越国界的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的投资。•股本证券包括股票、参股或其他类似文件如美国的存股证、ADRs等。•债务证券包括:①长期债券、中期债券、无抵押品的公司债券等;②货币市场工具,或称可转让的债务工具;②衍生金融工具。(3)其他投资•是一个剩余项目,指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之外的金融交易。•具体包括贷款,预付款,金融租赁项下的货物、货币和存款(指居民持有外币和非居民持有本币)等。(三)平衡账户•1、错误和遗漏•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不是出现净的借方余额就是出现净的贷方余额。余额的原因是统计资料有误差和遗漏。造成统计资料误差遗漏的原因:一是资料不能统计完整;二是统计数字的重复计算和漏算;三是有的统计数字可能是估算出来的。•2、国际储备•亦称官方储备或国际储备,指货币当局可随时动用并控制在手的外部资产。它可以分为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IMF的储备头寸、外汇资产和其他债权。第三节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一、国际收支平衡的标准及差额分析•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三、国际收支失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一自主性交易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标准•交易可以按照发生的动机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所谓自主性交易,是指个人和企业为某种自主性目的而从事的交易如商品、劳务的进出口。•补偿性交易,是指为弥补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发生的交易,比如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二、国际收支差额分析•在现实中,国际收支不平衡主要通过以下口径来加以观察:–1.贸易收支差额–2.经常项目收支差额–3.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4.综合账户差额或总差额1.贸易收支差额贸易收支差额即商品进出口收支差额,这是传统上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方法。2.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虽然经常项目的收支也不能代表全部国际收支,但它综合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进出口状况,因而被各国广为使用,并被当作是制定国际收支政策相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3.资本金融账户差额这个指标的可以说明两方面的问题:•首先,通过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可以看出一个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对一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第二,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具有融资关系,所以该账户差额可以折射出一国经常账户的状况和融资能力。4.综合账户差额或总差额•综合账户差额是指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的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账户构成的余额,也就是将国际收支账户中的官方储备账户剔除后的余额。•由于综合差额必然导致官方储备的反方向变动,所以可以用它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造成的压力。三、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1.临时性失衡•2.结构性失衡•3.周期性不平衡•4.货币性失衡•5.收入性失衡1.临时性失衡•临时性失衡:短期的、由非确定的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这种性质的国际收支失衡,程度一般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因此,可以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2.结构性失衡•结构性失衡: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结构性失衡通常反映在贸易账户或经常账户上。•结构性失衡的两层含义:–(1)因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滞后和困难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发生;–(2)一国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或其产业生产的产品出口需求的收入弹性低,或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高而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低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结构性不平衡具有长期的性质,扭转起来相当困难。3.周期性失衡•周期性不平衡: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衰退期,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也相应下降,国际收支发生盈余;扩张和繁荣时期,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旺盛,对进口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国际收支便出现逆差。4.货币性失衡•货币性失衡:由于一国商品的货币成本和物
本文标题:01国际收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65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