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某市公安分局208年第一季度意识形态工作总结范文范例精编5篇
1/22某市公安分局208年第一季度意识形态工作总结范文范例精编5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某市公安分局208年第一季度意识形态工作总结范文范例精编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某市公安分局208年第一季度意识形态工作总结1平安建设离不开科技支撑。遂宁市公安局河东新区分局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今年准备新增“天网”球机426个、人脸识别探头154个、天府云眼摄像头100个,实现河东新区各路口、主要干道和新建道路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控全覆盖,形成覆盖河东全域的一个大封控圈和仁里古镇、山水小区等10个小封控圈的“天网”系统,覆盖率达到51%,为打击犯罪、提供辖区群众平安生活工作环境、实现河东新区“高效能治理”提供坚强后盾。在此基础上,立体云防控、黑名单告警系统正在推进打造中。通过“云可视”对讲等智能设备实现数据互融互通,与房屋、居住人群、出入等数据实时关联,进行结构分化分析应用,做到每一个出入小区的人员授权清楚、来访人员痕迹准确、关系可寻;进出小区人员痕迹与黑名单警告平台进行比对,只要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抓拍到黑名单人员,便会立即向物业、公安2/22自动发出预警,物业、公安便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切实有效地保障居民安全。派出所、社区、物业三级信息数据融合的立体“云防控”模式,大大提升了社区信息化、现代化服务以及小区智能安防水平。目前,人脸识别系统已在河东新区覆盖了90%的小区,通过“天网”巡查、视频追踪等手段,为河东某超市追回被盗现金20余万元,破获砸车窗玻璃盗窃车内财物案40余起。今年以来,河东新区“两车”盗窃发案数同比下降20%。通过该模式,一大批街面犯罪尤其是侵财案件得到有效震慑预防,河东公安破案率和打击犯罪力度也得到有效提升。某市公安分局208年第一季度意识形态工作总结2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城市在“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建成了智能门禁和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了小区人口管理动态化、人房管理规范化、服务管理精准化、图像轨迹融合化、信息研判数据化、便民服务多元化的功能,有效提升了小区智能安防水平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也为公安机关基础信息采集、侦查破案、治安管理和服务群众提供了有力保障。“平安智慧小区”建设是针对老旧小区、治安混乱小区进行技防升级改造,将小区、单元楼的人脸识别系统、视频监控、智能道闸、智能门禁等科技设备接入公安大数据平台,对可疑3/22人员进行分析比对,自动发现逃犯并报警,实时查控,极大地提高了公安机关对违法犯罪的防范、侦查、打击力度。建设强化“智慧平安小区”的服务功能,让群众会用、愿意用,在居民家门口筑起一道看得见、摸得着、24小时守护群众安全的防范网。为社区打造一面“平安之盾”。“平安智慧小区”作为新兴的信息技术集成系统,可以实现物业管理、视频监控、智能门禁、车辆识别、人脸识别等功能,有效加强小区的技防水平,还可以对居民设定的需要监护的老人或者小孩进行面部识别,如果他们几天未出门或者未归,系统就会自动向家属发送提示,或请求物业人员上门查看情况,为小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利、智慧的生活环境。当小区发生突发事件时,辖区民警还可以通过视频呼叫对讲与小区建立实时联系,有效、快速、及时处置小区安全隐患。建设“平安智慧小区”是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延伸警务管控触角,保障居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重要举措,更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安全质量的现实需求。创建“平安智慧小区”是一项探索在社会治安复杂重点区域,社会治理工作创新的“平安工程”,是一项体现新时代特征的“数据+智慧”信息化成果运用的“雪亮工程”,也是一项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这一多元需要的“民生工程”。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我市在“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方面已远远落在了后面,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发4/22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加速追赶超越,使之成为促进平安西安建设的一个创新点。建议:1.市公安局全力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创建,争取将“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研究部署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工作,加快推进现代社区警务新模式,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强化组织领导,组建工作专班,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形成工作合力;要牵头与住建、房管、消防等单位联系,探索今后长远工作机制,做好相关协调工作,拿出具体规范和标准,避免工作被动和重复投资建设。各部门要及搞好技术交流和信息共享,掌握最新的、能与公安对接和通用的视频监控标准,尽力以高标准完成建设,并圆满通过上级验收。3.以人民为中心,推出惠民举措,广泛宣传发动,引导社会群众融入到创建活动中;推动现代社区安防建设趋向智能化、集成化。智能安防系统还包括视频监控、周界报警等多个子系统,为了便于集成管理和应用,需要考虑接入其它安防子系统,从而实现联动及平台的统一管理。要将项目建设与民生服务进行有机结合,支撑小区便民服务与日常运营。4.严格建设标准,统筹推进各区县按照标准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在传统小区人防、物防、技防基础上,通过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工具进行“智能防控”,让每个人真正安居。建设一键报警设施,由摄像头、警灯等组成,可24小时工作。5/22而在出入管理方面,业主身份信息已经提前录入管理平台,验证身份之后录入社区数据库,通过人脸或者居民卡等进出小区。让居民流动一目了然。实现社区警务智能化采集、数据化分析、自动化提醒、可视化监督。5.在建设我市平安智慧小区工作中也可借鉴一些成熟经验,可组织专家对智慧平安小区项目技术开展论证。做到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条款合理、完整、可行;要突出重点,要集中展现智慧平安的安防功能;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将项目现有标准与公安行业标准、省市地方标准融为完整体系。某市公安分局208年第一季度意识形态工作总结3”建设活动,具体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引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通过建立由政府主导、公安主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惠民利民的智能化、数字化防控平台建设应用新模式,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新格局,达到“人过留影、车过留牌、机过留号、卡过留痕”,全面提升社区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全市“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分宣传发动、整体推进、优化提升、总结验收四个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9年x月xx日前)。积极向党委、政府专题汇报,争取政策、经费等方面重视支持。通过集中授课、视频会议、参观交流、在线学习等形式,宣传“智慧6/22平安小区”建设标准、重点内容、方式方法等,统一思想认识,统一系统架构,统一工作步骤,并对照分配名额,确定创建单位。二、目标任务深度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技术,力争到2020年x月,在全市打造不少于xx个“智慧平安小区”。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安全标准、统一服务标准,实现小区人员、房屋、车辆信息全采集、活动轨迹全掌控、数据信息全共享,群众求助全应答,推动形成数据智能采集、管理高效有序、防范智慧有力的现代社区警务新模式,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组织领导市局成立“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市副市长、公安局长xx副组长:市局党组成员、工会主席xx成员:指挥中心、政治部、督察、治安、出入境、网安、技侦、交警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治安支队负责组织协调与推进、智慧平安小区管控平台的建设与审核把关,建设市级公安机关内外网“智慧平安小区”数据汇集平台。四、统筹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一)统一建设原则。注重先进性,充分运用大数据、物7/22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统一标准规范,建好平台系统,满足城市安全管理需要;注重集约性,充分利用各部门已有的数据、平台资源,预留必要空间,确保满足拓展升级的需要;注重实用性,深入研究各类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及领域,提升智慧管理水平;注重服务性,通过向小区居民免费提供各类服务,在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采集数据信息;注重安全性,确保系统本身安全可靠,严格保密,防止威胁城市安全。(二)分步推进实施。2019年8月底之前优先建设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35个场馆、217条重点线路和运动员驻地、新闻中心周边小区和新建小区;2020年,重点推进案件多发、治安复杂、安防基础较差的小区建设和改造。力争5年内,实现“智慧平安小区”在我市范围内全履盖。(三)分级搭建平台。“智慧平安小区”工作平台分三级建设,在市公安局治安防控中心搭建市级统一平台,实现数据全息感知、全域采集、全量汇聚;区级治安防控中心平台实时汇集各小区数据,小区级平台在物业管理中心独立设置、闭环运行,实现前端采集、异常处置、民生服务等功能。三级平台实时对接,可采取属地中转方式,区级建库汇聚再向市级平台推送共享;成条线中转方式,通过互联网向公安社会化采集服务平台、多维采集平台中转,数据最终汇聚“公安云”。(四)明确建设内容。加强公共区域安全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人员出入管理、车辆出入管理、人脸识别、视频监控、电子巡查、无线上网安全管理等系统。加强住户安全,8/22在楼栋单元门口建设带人脸识别功能的可视对讲门禁系统,完善紧急报警、求助机制。加强周界防护,在小区周界围墙、栅栏、与外界相通的水域、易攀爬管道等部位,应用视频侦测、生物磁场感应、红外、微波等多种传感技术,设置报警装置。建立管理服务中心,加强信息发布、民生服务、消防能源监测、地址门牌等系统建设。(五)细化建设标准。公安部门要定制“智慧平安小区”建设规范和验收标准,明确小区周界防护、公共区域安全、住户安全、管理中心系统功能要求,细化各前端感知设备参数,统一数据采集、信息安全、检查验收标准。各小区要严格按照“智慧平安小区”建设规范和验收标准要求施工,确保各小区建设数据结构一致、信息互联互通,实现“智慧平安小区”的统一性、归一化。各区要解决小区数据上传链路,确保带宽充足;公安部门要确保网络安全边界和存储资源充足。五、创新“智慧平安小区”技术应用(一)推广智慧采集。依托射频识别(RFID)、人脸识别等各类通信技术,变人力采集为智能采集。进一步完善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即:“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确保地址门牌安装率、准确率、标注率达100%,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信息核实率达95%以上,为智慧应用打牢数据基础。(二)探索智能预警。通过安装智能门禁、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电子围栏、WIFI卡口等前端感知设备,配套建设电9/22量、烟感、消防栓水压等监测设备,自动采集各类数据,实时传输至各级“智慧平安小区”工作平台和“公安云”,开展比对分析,结果通过移动警务终端,靶向推送至辖区社区民警,提高各类风险隐患的预知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助力打造一批无赌、无毒、无邪、无发案、无越级上访的“五无”小区。(三)深化智慧服务。以深化行政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为抓手,发动各单位在小区管理平台上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智慧应用APP,开通“电子证照卡包”小区应用场景,在有条件的小区新建一批办证办照自助服务机,提供社区党建、居家养老医疗、文化教育、全民健身、水电气缴付费、点餐、邮寄、精准导航、管道疏通等各类服务项目。(四)创新智慧管理。在小区大门、单元门、入户门设置地址二维码门牌和房屋二维码标识。居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自助核实登记实有人口信息;分类授权社区民警、网格员以及物业工作人员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房屋标准地址、居住人员信息、登记居住人员信息、人员管理类别、房屋产权人信息及巡查记录等,提高基层管理水平和效率。六、强化“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保障(一)建立政府投入机制。各区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对已建小区的改造费用应当作为专项建设经费分年度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对老旧小区采取政府惠民工程推动建设。同时,发动信息通信、科技创新、房地产、物业管理等企业及业主委员会等力量参与建设。10/222019年,市级财政对500个“智慧平安小区”,按每个“智慧平安小
本文标题:某市公安分局208年第一季度意识形态工作总结范文范例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457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