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第一篇】博物馆是人类的“文化殿堂”。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的当下,发生在“文化殿堂”中的种种不文明现象也日益引起关注。博物馆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文化桥梁”,以珍藏的实物记录传播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无比宝贵的财富。与文字记录相比,博物馆的实物更能直观体现历史、表现文明,在公共文化传播和教育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相关措施的不断出台和完善,博物馆蓬勃发展,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反映,也是公众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表现。然而,博物馆硬件再“高大上”,没有文明的参观环境,参观者在享受“文化大餐”时就会像吞下了苍蝇。一些参观者把博物馆等同于一般的旅游观光点,以逛景点的心态走进博物馆,呼朋唤友、高声喧哗、随地坐卧、随意拍照、乱摸乱碰,不顾别人感受和馆内禁令随意使用闪光灯、自拍杆,却忽视了保护博物馆内应有的静雅和秩序。甚至发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极端低级”的不文明行为。一个博物馆不管大小,往往浓缩了一座城市、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每次参观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历史触摸”,一次进入“文化殿堂”的精神洗礼。然而,精神的洗礼需要文明细节的滋润。博物馆里的不文明现象,既说明部分参观者的文明素养不足,也表明部分博物馆管理者考虑不周。一些博物馆长期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尤其对短时间内大量涌入的参观人群,缺乏有效的疏导和管理,往往会在参观高峰期形成一定程度的“失控”。改善博物馆内的参观环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除参观者个人自觉外,管理责任尤其重要。当前,旅游部门实施的不文明行为黑名单制度,故宫等热门景区在高峰期的限流方案等,都可以在各种博物馆的管理中借鉴、使用。只有细化管理,才能引导公众形成文明的参观习惯,更好地促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打造和谐有序的“文化殿堂”。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第二篇】阳光明媚的星期四下午,我们怀着激动地心情,在老师的带领下,乘上大巴,前往工艺美术博物馆。工艺美术博物馆坐落在苏州西北街88号。它东临拙政园、狮子林,西傍北寺塔,位于苏州历史博物馆和戏曲、民俗、园林博物馆区域中,占地面积约四千五百平方米,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工艺美术博物馆。一眨眼,工艺美术博物馆就到了。进入馆厅,导游娓娓动参考资料,少熬夜!听地介绍:“工艺美术博物馆有六馆一厅……”随着导游,我们边走边听,很快就来到了第一馆。第一馆为珍品精品馆,展示历年馆藏部分珍品,如顾文霞大师的双面绣、王金山大师的缂丝、巨型沉香木雕万佛焚宫等。第二馆为织绣艺术馆,展示多幅各类刺绣艺术珍品,如发绣、乱真绣、双面绣、异色异样绣等。第三馆为综合雕刻艺术馆,如苏帮玉雕、漆器、红木小件、湖笔等。第四馆为微型景观馆,展示了苏州水陆盘门和枫桥铁铃关的景观风貌。第五馆为红木家居馆,展示苏州明式家具的代表作。第六馆为工艺技艺表演馆,展示刺绣、檀香扇的拉花、烫画、金石印章、木雕和民乐器等工艺的制作过程。第七厅为工艺美术界人士的个展厅。我们津津有味地看着这些精美的工艺美术品,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艺术。苏州工艺犹如苏州人一样,细腻、精致、柔婉,内涵意蕴深刻,文化气息浓厚。苏州人用自己一双灵巧的手,在那些木石金属、丝绸纸张上面进行着细致精美的艺术构思,创作出一件件生动精细的艺术品,参观者无不啧啧赞叹。工艺美术博物馆是艺术品的宝库,知识的海洋。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吮吸了许多养料,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工艺美术博物馆,踏上归途。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第三篇】今天,我去了历史博物馆参观,而这次参观让我真正学到了不少东西。一进门,就有一种浓厚的古代艺术气息,有很多的陶瓷、首饰出现在我眼前,接着我向里走去。一路上都是各种各样古代工艺品、钱币、武器让人眼花缭乱,还有各种著名遗址,有姜寨聚落遗址、玉门关遗址……我突然想起我学的古诗中就有玉门关这一地名。据工作人员介绍,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约九十公里的祁连山西端疏勒河南岸隔壁,真是壮观。在第一展厅中,我发现了古代人的由来,先是南方古猿变成能人,再变成直立人又变成早期智人,最后才是人。从图片中看出人的脑子越来越大,有了很多的想法和技术,旁边介绍了麦积山石窟和彬县大佛寺石窟。让我对历史遗址大有了解。此次参观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丝绸之路。它讲述了张骞出使罗马13年开辟了这条路。从沙盘上可以看出,这条大路横贯亚欧。从洛阳出发,一直通到欧洲罗马,途中经过撒哈拉盆地、天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喀什……,一路上应该翻越不少山峰,并且要经过匈奴奇兵出没的地方,路上水源极少,戈壁风沙极大,一路上真是艰难险阻,困难重重。这次参观,我学到了不少新知识,仿佛我也穿越了上下五千年,给我上了一节无比奇妙的历史课。这次参观让我永生难忘。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第四篇】参考资料,少熬夜!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我对于南京博物院从来都不陌生。可是真正深入接触它、了解它,确是一直到大学一年级,参选南博志愿讲解员才开始。而在这个大一的暑假,我有幸加入了文学院“博物金陵·爱在奉献”南京博物院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再次以一名服务者的身份走进了南博。到现在我依然清楚的记得,在大一上学期第一次作为志愿讲解员进入南京博物院时的我,是抱着怎样的一种既期待又忐忑、既自豪又紧张的复杂心情。看着馆藏的或古朴大气、或玲珑妙绝的古代珍宝,没人能不为我国古代辉煌的艺术成就以及繁荣文明赞叹、骄傲。在瓷器馆、漆器馆为游客讲解的过程中,我也遇到过不少问题,例如文物的信息记忆偏差、相关知识严重不足等等。但是无论是馆内的工作人员还是观众们,都没有特别严厉责备或是批评我,而是细心的纠正我的错误、热情的鼓励我继续讲下去。我想也是因为如此,我对南博的回忆始终夹杂着一股暖暖的亲切。转眼间一年时间过去了,我在南博的志愿讲解也已经逐渐驾轻就熟,也正是这一份对南博的熟悉和自信,让我决心再次加入暑期的志愿服务。而鉴于我在学生会新闻中心工作的经验,此次我主要负责的并不是志愿讲解,而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新闻与宣传任务。新闻任务听起来似乎轻松,实则零碎而严谨,很多地方不能出一点差错。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几位负责此项的同学就开小会讨论决定了活动横幅和展板的制作细节,并初步敲定了整个活动中需要新闻、摄影配合的具体安排。人们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虽然活动中途对日程进行过调整,可幸运的是我们的计划都还是大致上按部就班的顺利实施了。从最初的“开幕仪式”,到实践活动中期的“志愿讲解大赛”、“关爱残障人士——福利院讲解之行”等子活动,再到最后的“闭幕仪式”,我们的整个活动策划基本上得到了完美的真实展现。南京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也对我们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同时在南博的官方上也发布了很多我们的活动照片和新闻稿件。当然,万事俱备的完美是不存在的,在这次的活动里同样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活动开展过半的时候,由于资料转接、上传不及时,再加上我个人电脑出现问题,致使很大一部分活动图片遗失(万幸,在我们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南博的工作人员告知我们,他们那里尚有一份照片备份)。经历此役的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了什么叫“早作准备、临时不慌”、什么叫“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在后半程的活动中,大家也不由得更加谨慎小心、周全思量,可能这也是一种算是因祸得福吧。其实屈指算算,这次南博的暑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并不算长,却真的为以后留下了一段不错的回忆和谈资。自较得失,也觉餍足。我真心希望、并且坚信,下次还会有机会再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微笑着走进南京博物院、以及更多类似的、敞开的门。
本文标题: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288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