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京郊休闲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京郊休闲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京郊休闲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北京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大自然孕育了北京郊区风光旖旎的秀山丽水。近年来,北京郊区县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带动,坚持多方参与、规范管理的原则,大力开发建设以乡村民俗、会议会展、温泉养生和自然生态等为主题的多类型休闲旅游产品,京郊休闲旅游业迅速崛起。2007年房山、通州、顺义、门头沟、昌平、大兴、怀柔、平谷、密云、延庆等10个郊区县共接待游客667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0亿元,分别占北京全市的45%和5%。一是注重规划引导。北京先后制定实施了《“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和《郊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在完善提升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培育休闲度假、现代娱乐、商务和会展旅游产品,把北京郊区建设成为本市居民和周边地区度假者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发展双休日旅游和黄金周旅游的重要基地,成为连接周边热点旅游区点的重要通道。北京郊区旅游,近十年年来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已经构筑了“城市—郊区—乡村—田野”的休闲空间体系和“观光、休闲、参与、体验”的内容与特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北京郊区旅游正在向“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方向发展。目前,北京正全力抓好沟带区规划编制实施工作,每条沟带长度至少是50公里,或者面积是200平方公里。去年已完成13条沟带的规划,今年又打造13条沟带区,2009年再打造十几条沟带的规划,通过三年努力完成30多条沟带产品布局。二是注重管理创新。北京市先后颁布实施了《北京郊区民俗旅游村(户)标准》和《乡村民俗旅游村(户)等级划分与评定》、《住宿业服务质量与评定》、《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标准》等地方标准,同时在全市各区县都建设了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和运营的游客咨询服务中心。乡村旅游是京郊休闲旅游的主体,北京提出要加快乡村旅游升级步伐,实现由农家乐向乡村旅游、由乡村旅游向休闲旅游的转变。北京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开展了多项创新:比如,在过去农家乐的基础上重新定位乡村旅游,提出了乡村酒店、休闲农庄、养生山吧、民族风苑、生态渔村、国际驿站、采摘篱园、山水人家等8种新型旅游业态。目前,这八个业态已形成标准,使乡村旅游在品牌提升、质量提升、档次提升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今年,北京还拿出30个市级民俗村请专业机构、专家进行创意策划,主要体现一村一品。北京还尝试采用管理顾问模式通过酒店管理公司管理市级民俗村,第一实现规模经营,第二实现品牌集约化。主要选择了三种模式,即整体开发模式、委托经营模式和管理顾问模式。今年上半年,北京选择三家民俗村进行试点,下半年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全面推广。三是注重文化挖掘。北京提出旅游的核心内容是文化,今后旅游业发展的着眼点应该放在文化上,只有文化才具备发展的潜力,只有文化才具备发展的动力。北京在推动旅游文化建设上,主要做到两个支撑,一个是智力支撑,就是通过挖掘、收集、整理、筛选,进行创意、策划、整合、修饰,把文化产品推向市场,推到旅游消费者面前;另一个是科技支撑,就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游客的想象力,提升游客的参与度,使游客得到深度体验和深度感悟,使文化融入游客的体验与感悟之中。比如,北京在许多旅游度假设施的策划设计中,有机地把皇家建筑风格以及四合院民居等结构布局融入其中。北京昌平的九华山庄、朝阳区的蟹岛度假中心既有高档次的星级楼房,也有普通民居风格的四合院落,还有体现皇家气概的王府大院,身处其中,既是生活的享受,也是精神的体验。怀柔桥梓镇挖掘引用《尚书大传》里以“桥梓”比喻父子的概念,延伸出桥梓代表的就是和谐,桥梓镇就是一个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充分协调,适合人类修身养性的好地方,用这样的理念来宣传桥梓整体形象。同时,北京也把文化建设体现在旅游宣传之中,形成了北京风情舞动世界、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等三大旅游品牌,打造了梨园剧场、北京之夜、功夫传奇、金面王朝等旅游演艺项目,影响不断扩大,有力地宣传了北京旅游,提升了北京旅游形象。四是注重环境打造。北京非常重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景区及旅游道路环境建设,提出“环境是资源、环境是形象、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核心竞争力”,下大力改善旅游环境。仅去年,市政府就投入专项资金1亿元,完成60个主要景区1.4万块多语种说明牌、标识牌,近150块道路指示牌的建设,在35个重点景区设置多语种导游机8000多台;19家景区新增停车位5600个,完成改造和建设双语标识牌5500块。通过多年发展,北京郊区旅游建设管理,特别是旅游的服务设施大为改进,自然生态环境非常好,可以说到处都是风景,到处都是景点,某一条溪流、某一片森林,都能见到很多游客在游览、郊游、喝茶或聊天。今年北京市旅游局有一个比较大的举动,印制了80万册京郊旅游手册,免费向市民发放,在北京各个旅游咨询点,市民朋友凭身份证都可以领到这个册子。郊区旅游手册比较详细的介绍了京郊旅游的精品线路以及一系列到郊区、到野外、到自然去体会、感受休闲旅游的一系列产品,非常齐全。北京还组织开展了郊区旅游进社区活动,使城乡旅游者互相结对子,今年共有13个开展乡村旅游的区县和城八区结对子,实现了城乡旅游互动。加强政策支持,也是北京优化环境的重要内容。北京昌平区每年都对重点旅游企业实行税金返还,去年仅九华山庄一家就返还税金600多万元。二、北京旅游客源市场发展分析在与北京市及部分区县旅游局座谈时,我们了解到北京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第一产业5%,第二产业大概是25%,第三产业70%。北京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发展服务业正在成为北京的主导方向。旅游在北京的产业结构里占了10%左右,基本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8%)的一倍。特别是随着北京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的周边休闲旅游始终保持着一个较好、较快的增长势头。在调研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北京旅游客源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是北京经济实力雄厚,市民购买力强劲,人均消费水平较高,消费增速位于京、津、沪、穗、渝五城市之首。北京市民完全具备了旅游消费的经济实力,旅游消费已经成为继住房、汽车、通讯消费之后个人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北京拥有一个庞大的流动人口旅游市场。除北京市民外,北京每年都有几百万以读书、出差、探亲等多种形式构成的流动人口,并且都有在京出游的愿望。三是北京学生客源潜力巨大。北京有70多所高校、2000多所中小学校、1400多所幼儿园,在校生达200余万人。学生群体旅游意识强烈,尤其是大学生和留学生在周末出游率很高,而中小学生在寒暑假也是出游的重要群体。四是北京拥有众多国家机关、经济团体、国际机构,还拥有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尤其是许多跨国企业在京也都设有办事处和经济研发、管理机构。这些都孕育着旅游业的重大商机。五是北京拥有500多家大型旅行社,这些旅行社是组织接待外地旅游团的重要单位,也是组织部分散客在北京旅游的主要力量。六是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巨大。目前,北京机动车已达350万辆,平均每5名城市居民就拥有1辆机动车,私家车所占比例超过80%。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长,自驾车旅游已成为北京市民出游的重要方式,尤其是中短途旅游。唐楷市场调查公司开展的“北京市民五一出游意愿”专项调查表明,有超过一半(56.9%)的北京市民选择自助游或者自驾车游。根据绿维创景所作的北京休闲市场调查显示,95%的北京市民希望到郊区旅游、度假,近1/3的市民愿意在双休日到郊区旅游,其中25%的市民有在外住宿的意愿。有超过2/3的城市家庭每年都进行郊游,其中30%每年郊游3次以上。在北京市区的调查中,32.6%的被访者每周或经常到郊区旅游,而在怀柔各景区所做的调查中,44%的被访者回答经常到郊区旅游。该调查显示,北京市民郊区出游行为有以下特征:一是最喜欢去或旅游次数最多的区域,在北京的8个远郊区和2个县中,首位是怀柔,占37.4%;其次为密云,占20.7%,两者之和占了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进一步对怀柔最大旅游特色的调查中,被访者中选择自然生态的最多,占59.3%,选长城的18.3%,选水资源的15.1%,选宗教文化的3.3%,选重大节庆活动的1.2%,选其他的2.8%。可以看出人们多数喜欢怀柔,而喜欢怀柔的原因就是良好的自然生态。二是让游客最满意或最具吸引力的因素,37.4%的被访者回答是景点本身的吸引力,23.1%的'被访者回答是个人偏好,21.4%的被访者回答时间更好安排,12.3%的被访者回答费用更便宜。说明景点本身的吸引力在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方面有着最重要的影响力,其次为个人偏好和时间的适宜性。旅游地的吸引力和个人爱好才是最重要的,人们对旅游的态度更偏向于一种经历的品质,一种个性的选择,而非廉价的消遣。三是每次京郊旅游的平均花费,300—500元的消费人数最多,占到42.2%,其次为100—300元,占26.2%,500—1000元占21.2%,1000元以上占5.8%,100元以下占4.6%。四是对于京郊旅游车程选择,回答1—2小时的人最多,占57.2%,其次为半小时到1小时,占18.7%,2—3小时占17.1%,3小时以上占4.9%,半小时内占2.1%。北京市民大多接受1到2个小时的车程,能够离开日常居住地而又不会因长距离行程而感到疲倦或耽误游览休闲。五是在出游方式上,选择和朋友一起出游的人数最多,占48.5%;选择和家人一起出游的其次,占42.3%;选择单独出游以及和同事一起出游的分别占4.6%和4.5%。从年龄特征上看,年轻人更喜欢和朋友一起出游,年长者更喜欢和家人一起出游。六是对选择旅游景点时最看重的因素,被访者中57.5%的人回答自然风景,13.0%的人回答交通便利,9.4%的人回答服务态度,7.9%的人回答文化氛围,5.2%的人回答娱乐设施,3.9%的人回答价格,3.1%的人回答接待设施。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自然风景,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希望远离城市喧嚣,更加偏爱和渴望亲近的还是自然山水;交通排在第二,说明人们对出游距离和出游的便利性比较在意;服务态度排第三说明北京市民对旅游地的旅游从业者素质有所要求。七是北京市民更喜欢的旅游项目类型,对休闲度假类项目持肯定态度的人数比例最高,达78%;接下来分别是生态环境类48.3%,文化古迹类17.4%,探险拓展类14.0%,农业观光类13.8%,娱乐项目类13.4%,体育竞技类8.6%,节庆活动类5.5%,旅游房地产类2.1%,会议会展类2.0%。可见,休闲度假类旅游项目最受北京市民青睐。三、对河北休闲旅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有关机构开展的游客最不满意因素调查显示,管理水平差为22.5%,排第一,接下来依次是旅游接待19.2%,交通16.8%,景点品位与特色15.0%,人才匮乏14.0%,生态环境脆弱10.0%,其他2.5%。管理差通常表现为景点的秩序混乱,各种拉客宰客现象;旅游接待差主要是在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上的缺陷;交通主要是景点离城区的距离以及景点的可进入性;景点品位与特色主要是景点自身的开发规划和吸引力;人才匮乏是缺少旅游专业人士从事旅游开发和管理工作;生态环境脆弱是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足。我们考察组在与北京自驾车俱乐部座谈征求对河北休闲旅游发展的意见时,他们也提出河北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差、服务不到位、建设标准不规范、市场秩序有些乱,他们过去在白洋淀遇到“黑导”,令人反感,还有就是信息不对称、宣传不够,像北京周边易水湖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俱乐部不知道。这些问题,需要在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建设中高度注意并积极抓紧改进和完善。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对发展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更加充满信心,但也深感到京郊旅游对河北环京津旅游的挑战,对此提出以下看法和建议:一是创新发展思路。一要错位发展。针对北京没有海洋和草原的资源类型短缺特点,以及在北京发展受到限制的现代旅游项目,坚持与北京实现错位发展,在我省加快建设海滨海岛、森林草原度假设施以及滑雪、狩猎、赛车等时尚休闲项目。据国内最大的生活搜索引擎爱帮网的监控数据,今年南北戴河仍是最受北京市民关注的旅游胜地,其访问量比起去年有小幅增长,约为1
本文标题:京郊休闲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080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