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问题及对策(4篇)
1/29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问题及对策(4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问题及对策(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第一篇】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近年来,各地坚持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并重的原则,着力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切实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开发提升人才能力素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不断推动人才振兴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是人才“招不来”。基层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相对不全,与优质资源多、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城市相比,乡村还存在优质资源匮乏、发展机会受限、持续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基层的现实条件让“优质人才”望而却步,造成基层人才短缺,一些乡村致富能手、技术骨干、管理人才等本土人才向城市流动,同时外来优秀人才又难以留在乡村。二是人才“留不住”。基层工作繁复冗杂,基层工作人员往往一个人要承担几个人的工作,工资待遇与工作强度不成正2/29比,繁琐的工作任务、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他们选择“逃离基层”。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各类人才打造平台、创造发展机会。但也还存在乡村人才引进机制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到位、流动机制不灵活等问题,体制机制障碍成为乡村人才留不住的首要原因,导致优秀人才供给不足。三是人才“上不去”。高素质人才短缺,普遍缺乏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投资管理、资本经营等人才。基层人才学习深造的机会少,培训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发展空间小,晋升渠道不够畅通,难以适应乡村外向型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部分乡村人才难以进入当地部门选人用人的视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二、对策及建议(一)在“引”上做文章。要完善引进机制。依据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引进方向,多举措吸进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的专门实用人才,重点引进农业经营管理、环境治理、文化传播等人才。注重人才回流,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把在外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困局。同时,对返乡发展特色旅游、电子商务、绿色农业的人才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引进方式。要创新激励机制。对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实用型、科技型、创业型人才在用地住房、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将技术、知识等要素纳入3/29到乡村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奖励办法,提高人才的收入水平。要畅通流动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原则,梳理引才引智并重的理念,采用灵活的人才流动方式。鼓励优秀企业家、科技达人、专家学者等利用空余时间到乡村实地讲学或投资兴业,为他们在本职单位与乡村之间的流动提供便利条件。畅通乡村基层人才向上流动渠道,对于那些对乡村振兴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重用或提拔,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二)在“留”上下功夫。各地已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聚集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但对县一级来说,乡土人才的奖励政策还没有普惠性。要降低政策实施门槛。将乡土人才纳入进来,用政策留住人才,尤其是乡村企业家、种养殖大户等致富带头人,从培养成才、吸引返乡创业、引进外来人才三个维度同时进行。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切实为致富带头人提供政策支持,创造条件给人才发挥作为的空间。要厚植人才发展沃土。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不断加强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对乡村人才政策与人才事迹的广泛宣传,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鼓励各类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充分考虑乡村人才的工作生活实际,为在乡村施展才华的各类人才提供宜居的生4/29活环境,竭尽所能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为人才扎根基层创造良好条件,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培育先进的人才文化。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用心用情全面呵护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各类人才,使广大乡村地区成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大舞台,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三)在“育”上求突破。要构建人才梯队,分层次、分领域、分方向地实施定向分类培养,重点加大高精尖端、技术创新等高端型人才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要注重学用结合,依托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平台,强化乡村人才理论结合实践能力,按照农民“点餐”、专家“掌勺”、政府“买单”的方式,实施“专家授课+课堂培训+基地实训+创业指导+扶持政策+新型职业农民”的精准培育,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全程化于一体,努力培育一批爱农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人才队伍。要培育致富能人,发掘和选育一批受教育程度高、思维活跃、有拼劲闯劲的生产能手和经营能人,带动农民就业促增收。充分利用职业培训机构,通过专家授课、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重点对本土性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开展有关蔬菜种植、苗木栽培、畜禽养殖、产品流通等技能性培训,提升他们对实用性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及对现代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科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要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与项目基地,尤其是要让置身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外来人才亲身实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对乡村实际情况5/29的认知能力,强化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四)在“用”上见实效。要强化“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把能力突出、业绩突出,有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的优秀干部及时用起来。针对乡村干部等管理人员,可以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提升村干部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在福利待遇上,着重解决他们的待遇和身份问题;在提拔晋升上,适当向乡村干部倾斜,让他们感受到组织关心,进一步增强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热情。针对乡村企业家、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等产业带头人,要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选出真正素质高、能力强、有情怀、有实绩的村级带头人,并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针对农村科技人才、专家学者、能工巧匠、文化传承人等专业技术人才,要在全面了解人才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的基础上,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实现人与岗的“精准对接”。建立“户籍在外人才资源库”,通过“项目、亲情、政策”吸引人才回乡创业,打通人才与家乡的双向服务通道,使一些在外人才有服务家乡的平台,提高人才集聚程度,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为乡村振兴增活力、添后劲。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第二篇】6/29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因此,面向新的形势,如何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村级机构走上规范管理的轨道,更好地实现村民自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大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在多年的农村工作实践中,笔者认为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思想观念滞后,依法办事与创业致富能力不强;民主意识缺乏,落实财务制度不严;以权谋私,在处理村级事务过程中不公不廉;班子不团结,战斗力弱等等。为什么在新时期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村级机构的运转不能得到严密的规范和约束,从而使农村基层干部出现问题有了一定的土壤和条件。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1、选人用人观念滞后,选用村级干部模式“单一化”当前对选用什么样的人当村干部,观念上客观地存在有这样的看法:选老实稳重的人,不容易出现违纪违法问题,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和临时交待的任务难以完成;选有点“蛮性”的人,较容易出现工作作风问题,但能“镇”得住农民,布置的工作好开展,乡镇干部下村省劲。一些村民也认为,选老实人当村官,在村霸、恶棍、“钉子户”面前显得心有余7/29而力不足;有“蛮性”的人当村官虽主观、独裁、专断,甚至多占多拿一点,但这种人往往能以“恶”治“恶”,村霸、恶棍、“钉子户”都忌他三分,有什么任务,大家一起沾,相对公平一些。另外,在群众中,对村民直选的村干部只是简单片面地去认识村干部的选拔条件,甚至认为要选拔为已所用的干部,出现“宗族”、“派别”的选举村干部现象。这些选人用人观念上的滞后,便使一些作风不实、投机钻营的人混进了村干部的队伍。2、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村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村干部,特别是新当选的村干部,原来接触不多或没有做过村两委工作,1对村干部应当做的工作不完全清楚;还有一些村干部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偏低,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也不太了解。目前,让村干部经常受教育的培训机制尚不完善,部分地方针对这种情况也显得重视不够。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过多强调让村干部在实践中学习,而忽视了必要的理论学习,导致了一些村干部政策水平、思想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造成从整体上看村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当遇到处理具体问题或突发性事件时往往形不成合力应对。3、监督机制不健全,对村干部与村集体经济的管理乏力目前乡镇在对村干部与村集体经济的监督管理上,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漏洞与形式主义,缺乏监管力度和扎实作风。少数乡镇干部到农村去了解情况,多是听从村干部的汇报,不注重8/29深入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意见,因此难以掌握村干部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对村干部的要求、监督往往流于一般的泛泛要求,缺乏针对性。一些村干部也片面地认为,自己是村民海选的,只对村民负责,对上级布置任务不够重视。同时现行的监督制约机制也不能适应实际需要,如党支部组织如何对村级人、财、物监督的问题,村务公开如何对村级集体财产运营监督的问题,村民理财小组(监委会)如何对村财务、村集体经济监督的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深入研究解决。4、资金监管不力,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流于形式虽然当前各村都建立有财务管理制度,成立理财小组、村财务监督小组,且公布上墙,但这些制度执行难,理财小组、村财务监督小组也显得乏力,甚至因人员长期外出有的形同虚设。有的村会计出纳配备不全,或者会计出纳一人兼,没有相互制约;有的村支书或主任自己就管钱管章,很多大数目开支不经村委会集体讨论;许多村没有很好地实施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审批制度,对现金、实物管理不严,对集体经济的操作很少接受群众监督,因违反规章制度或工作失职造成经济损失也很少追究当事人的责任。5、民主意识淡薄,群众参与管理能力有限由于农村群众文化素质低,参政议政意识薄弱,村民自治能力也不高,虽然宪法、法律赋予权力,但没有懂得去充分珍惜和行使,从而造成参加管理村事务的方式方法缺乏,措施不力,目标不明确。现在农村党员、青年骨干许多外出打工,长9/29期在外,对村委会的事情不了解,也很少过问,因而对村委会事务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村干部放任自流。所以,民主意识淡薄、群众参与管理能力薄弱也是农村基层干部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二、解决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存在问题的对策1、更新选人用人观念,用作风好的人村级干部直接代表人民群众利益,村干部作风的好坏,对维护农民群众利益至关重要。用一些作风不好的人当村干部,短期看,有些工作任务可能好安排一点,但那些作风不正的人工作态度粗暴,往往以权谋私,从而损害干群关系,侵害群众利益,阻碍整体工作的推进。因此,要端正选人用人观念,改革村级干部人事制度,扩大村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通过民主推荐、民意测评、民主评议等方式来选用村干部;在村干部中逐步推广任前公示制度、公开选拔制度和竞争上岗制度;建立科学的村干部评价标准,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评价和考核。同时教育农民认清选举村干部的重要意义,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使用好自己的选举权。通过端正选人用人的观念,用好的作
本文标题: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问题及对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022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