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读后感集聚【实用4篇】
1/1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读后感集聚【实用4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读后感集聚【实用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读后感【第一篇】对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在新时代下的研读,以及通过研读汲取新时代最需要的“营养”,我们可以从理论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等方面进行。一、要创造出先进的、正确的理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首要的意义在于其理论成果是划时代性质的理论,也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说它是划时代的,是因为与以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探讨和研究相比,它最突出的是科学的界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什么是共产呢?共产简言之即共享生产资料,因此,人们通常把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当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拥有这些本质特征的即为社会主义。但是从特征去定义本质却往往会偏离本质,因为本质具备的特征并不一定都会外在表现出来,也并不一定会被人掌握,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方法。小平同志明确地指出[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界定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抓住了本质,2/13告诉大家社会主义追求什么,要实现什么。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不止一次提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在邓小平的理论中十分明确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目标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也正是在这一科学的论断的基础上,才能够建立起一系列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同时,把它称之为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成果也是有原因的。十四大报告[2]指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为“十年文革”结束后仍然迷茫的国家建设者们拨开了重重迷雾,并指明方向。在这一理论中首先对于中国所处的历史时期进行了清晰的定位,即中国正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定位下,中国建设者们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它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道路,并且一直到现在仍然是指路明灯意义的理论。在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从中汲取的经验,必须在理论的建设上保持正确性和先进性,尤其要对我们所处的阶段有明确的界定,正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3]中明确了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相信党中央作出这一判断一定是在充分认识当今中国的历史轨迹和实际国情的基础上完成的。3/13二、摸着石头过河——社会建设试点先行摸着石头过河,是陈云[4]同志提出的,后来都用来对邓小平同志在完全没有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的前提下所使用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论进行的简要概括。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这种观点多次出现,比如,在关于股票问题上,邓小平指示,可以小范围放开,如果是好的就可以逐步全面放开,如果不好,强行关掉就是了。“摸着石头过河”作为边摸索边去做,大胆地去闯的意思,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运用。在邓小平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既不可能在马列主义本本上找到现成答案,也没有任何现成的实践经验可以照搬照抄,所以要敢闯敢干,在摸索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醒说[5]:“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他还指出[6]:“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他还指出[7]:“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近些年,许多人认识到“摸着石头过河”不应该不要理论指导的所谓“胡乱摸索”,而是尊重规律、稳步前进,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尝试探索。这与陈云同志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原4/13意是相符的。例如,最近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好多重要领域的国有企业变成了混合所有制的公司,这一点并不被所有人看好,可能会对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造成影响。这种担心是理所应当,并且折射出另一种担忧,我们对经济规律的掌握已经不满足改革的需要,现在的尝试是有风险的。不过在新时代,发展仍然是我们最大的诉求,不能为了这一点点的风险而不敢尝试,总的基调还是应该如邓小平同志所讲的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直以来,我们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发现采用设立试点的方法去检验一项政策的好坏,这种方法非常的有效。面对接下来的社会建设,我们要继续坚持使用这种方法。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读后感【第二篇】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多次谈及理想和纪律问题,并把它们称之为“我们的真正优势”。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严明纪律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团结一致是顺利推进建设和深化改革的基本前提。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有理想,有纪律,这两件事我们务必时刻牢记在心。讲话节选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题目为《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今天读来,仍然可以给予我们诸多深刻启示。5/13时代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之所以强调理想和纪律,既是针对全社会思想政治状况而言,也是针对党内存在的问题而言。改革开放初期,国门打开后各种思想思潮扑面而来,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这里面既有真知灼见的学术成果,也有暗藏祸心的歪理邪说。社会上一些人的思想受其影响很大,如何应对确实值得思考。邓小平曾说,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对于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党中央保持了清醒头脑,并有充分估计。党中央对一些错误倾向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坚决和果断的措施。1983年10月,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决定用三年时间,完成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整党任务。《决定》列举了“三种人”,严重的经济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分子;以权谋私、严重损害党和群众的关系的人;长期在政治上不同中央保持一致、或者表面上保持一致实际上另搞一套的人等。邓小平指出,所有这些,都是党内的危险因素、腐败因素,是党内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严重表现。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农村改革取得一些成效的基础上,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如何确保党的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党中央提出在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整个6/13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主要观点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的邓小平,深知中国共产党靠什么才能生生不息、永葆朝气。改革开放后,他多次谈及理想和纪律问题,并把它们称之为“我们的真正优势”。坚定理想信念是战胜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邓小平还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严明纪律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邓小平指出,纪律和自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不可分的,缺一不可。没有理想,一切向钱看不行;没有纪律,搞以权谋私、化公为私以及其他种种不正之风也不行。共产党员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无论是不是党员,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党的纪律里就包括这一条。遵守纪律的最高标准,是真正维护和7/13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团结一致是顺利推进建设和深化改革的基本前提。坚持理想和纪律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团结奋斗。邓小平指出,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可能成功的。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就指出,要团结一致向前看,要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首先要加强全党的团结。1985年五六月间,他又指出,没有理想,没有纪律,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我们内部就成了一个乱的社会,不是一个安定的社会,什么建设都搞不成了。重要启示时代发展进步了,一些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一些痼疾也在翻新变样。今天,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但我们仍然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用理想和纪律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起来,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补好精神上的“钙”。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社会思潮多样多变,各种思想交流交锋日益明显,一些错误思潮对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8/13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体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不动摇,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只有如此,我们党才能永远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才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和考验。增强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确保社会安定有序。有了理想,还要有法律纪律作保障。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尺子,要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纪律挺在前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制度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党的纪律更加严密严肃,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日益好转,赢得了人民群众更多的信任和拥护。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形成全党全社会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凝聚和团结一切积极力量共同奋斗。应该说,理想信念不坚定、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等等,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危害极大。邓小平曾经强调,党内无论如何不能形成9/13小派、小圈子。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呐!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应继续依靠理想和纪律的“真正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读后感【第三篇】一向对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不感兴趣,在一次次被公式电影把政治灌输到脑中后,开始了对这类题材电影无可抑制地烦躁。政界勾心斗角的剧情,一炮轰死几百人的场景实在没有什么看头;有时对纪录的人物有好感的,也被高大全的幻影逼迫得喘可是气来。又也许,其实我本身就没有看过几部相关题材的好片,所以“小平你好”这片子在课上播放出来,我对自我体验到感动也有了惊诧。“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对中国是有巨大贡献的,能够与他相媲美的,仅有以往的毛主席、周总理。“三落三起”,是他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才能;激流勇退,将建设交给敢于改革的年轻领导人,是他心怀大局的胸襟与气度;而论及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感情以
本文标题: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读后感集聚【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97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