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精品解析:湖南省邵阳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0年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卷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置:H-1C-12N-14O-16Na-23Al-27S-32Cl-35.5Fe-56Cu-64Zn-65Ag-108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胆矾研碎C.海水晒盐D.火药爆炸【答案】D【解析】【详解】A、冰雪融化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胆矾研碎只是胆矾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海水晒盐,是通过蒸发水分得到氯化钠,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火药爆炸,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固体取用C.量筒读数D.加热液体【答案】A【解析】【详解】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试管的上方,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会导致污染试剂,图中实验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应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固体放在试管底,然后将试管竖起,使固体滑到试管底,图中实验操作正确;C、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液体偏多;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液体偏少,图中实验操作正确;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要用外焰加热,先均匀加热,后对准药品固定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呈45°角,图中实验操作正确。故选A。3.邵阳市某地盛产石膏矿,石膏矿的主要成分是CaSO4,CaSO4属于()A.单质B.氧化物C.盐D.混合物【答案】C【解析】【详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CaSO4不是同种元素组成的,故A选项错误;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CaSO4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故B选项错误;C、盐是指一类组成中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CaSO4是由钙离子(金属离子)与硫酸根离子(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符合盐的定义,因此CaSO4属于盐,故C选项正确;D、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CaSO4只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故D选项错误。故选C。4.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C.1滴水中大约有211.6710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分子之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详解】A、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选项正确;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选项错误;C、一滴水中有1.67×1027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选项正确;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受热后分子的间隔变大,使乒乓球内气体体积变大造成的,选项正确。故选B。5.2020年初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为了防疫需要,其中一项措施是加强人居环境的消毒,已知某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是NaClO,其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则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A.-1价B.+1价C.-2价D.+2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0,解得x=+1。故选B。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答案】A【解析】【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雾,选项错误;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选项正确;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发出耀眼强光,选项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正确。故选A。7.下列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A.生铁B.棉花C.塑料D.陶瓷【答案】C【解析】【详解】A、生铁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B、棉花是天然纤维,属于天然材料,选项错误;C、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选项正确;D、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选项错误。故选C。8.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缺碘会引起贫血B.米饭中的淀粉属于糖类C.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人体健康D.食用霉变大米,对人体有害【答案】A【解析】【详解】A、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缺铁会引起贫血,符合题意;B、米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C、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长期饮用,会引起肾结石等,不利于人体健康,不符合题意;D、霉变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对人体有害,不符合题意。故选A。9.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①③化学性质相似B.②为阴离子C.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D.③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答案】B【解析】【分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①③是原子,而②④的核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是离子。【详解】A、元素的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①③均为原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也相似,故A选项正确;B、②中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是10,核内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因此②是阳离子,而不是阴离子,故B选项错误;C、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微粒是同一种元素,可以判断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故C选项正确;D、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数等于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是原子,且有三个电子层,因此③处在第三周期,故D选项正确。故选B。10.下图一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图,图二是过滤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一中a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氢气,可以燃烧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图二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D.图二中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会导致滤液浑浊【答案】B【解析】【详解】A、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a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燃烧,不符合题意;B、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符合题意;C、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不符合题意;D、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则滤液会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空隙中流过,造成滤液仍然浑浊,不符合题意。故选B。11.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B.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C.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D.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答案】A【解析】【详解】A、水中磷的含量高,易引发富营养化污染,应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防止了水污染,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符合题意;B、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可以减少因不可降解的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做法符合这一理念,不符合题意;C、工厂的废气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做法符合这一理念,不符合题意;D、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做法符合这一理念,不符合题意;故选A。12.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B.做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D.若红磷不足,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答案】A【解析】【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详解】A、不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因为木炭燃烧生成气体,选项错误;B、做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易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选项正确;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读数,否则易导致测定结果偏小,选项正确;D、若红磷不足,使氧气不能完全反应,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选项正确。故选A。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稀释浓硫酸时,会放出大量的热C.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D.实验室利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贮存【答案】B【解析】【详解】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A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故B正确;C、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不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有些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温度降低后还是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D、实验室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体积,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实验室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贮存。故D错误。故选B。1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构成不同C.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D.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CO2能和水反应生成酸【答案】B【解析】【详解】A、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由于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符合题意;C、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故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不符合题意;D、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CO2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故选B。1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数字“2”意义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SO2②2NH3③S2-④Ca2+⑤+2Mg⑥N2A.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④B.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①⑥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⑤【答案】A【解析】【分析】①SO2中数字“2”意义是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②2NH3中数字“2”意义是2个氨气分子;③S2-中数字“2”意义是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④Ca2+中数字“2”意义是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⑤+2Mg中数字“2”意义是化合物中镁元素显+2价;⑥N2中数字“2”意义是一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详解】A、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④,选项正确;B、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选项错误;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⑤,选项错误;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⑥,选项错误。故选A。1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234Fe+3O2FeO点燃B.2232COCa(OH)CaCOHOC.2442=ZnHSOZnSOHD.3222CaCO2HCl=CaClHOCO【答案】D【解析】【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43Fe+2OFeO点燃,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COCa(OH)CaCOHO,不符合题意;C、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42ZnHSO=ZnSOH,不符合题意;D、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2CaCO2HCl=CaClHOCO,符合题意。故选D。1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图中共有4种分子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
本文标题:精品解析:湖南省邵阳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75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