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专题19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01期)-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2020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9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考点82科技文化成就1.(2020年湖南衡阳)《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文中的“他”是指A.焦裕禄B.邓稼先C.袁隆平D.钱学森【答案】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A项焦裕禄曾任河南兰考的书记,为治理风沙做出了巨大贡献;B项邓稼先为我国研发原子弹和氢弹做出了巨大贡献;C项袁隆平研发出了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符合题意;D项钱学森为两弹一星的研发做出了巨大贡献。故选C项。2.(2020年湖南永州)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钟南山、李兰娟等一大批医学科学家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科学家与他们属于同个领域的是A.袁隆平B.钱学森C.屠呦呦D.邓稼先【答案】C【解析】钟南山、李兰娟都属于著名医学家,所以与他们属于同个领域的是发现青蒿素的屠呦呦,故选C;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是农业学家,排除A;钱学森和邓稼先都是核物理学家,排除BD。故选C。3.(2020年黑龙江大庆)1970年,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A.东方红一号B.神舟一号C.神舟五号D.神舟六号【答案】A【解析】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A正确;神舟一号发射是在1999年,B排除;神舟五号发射是在2003年,将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C排除;神舟六号发射是在2005年,将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D排除。故选A。4.(2020年成都)每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50年前的这一天,我国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第五个进入太空时代的国家。这件大事是指中国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C.第一位航天员被送人太空D.第一位航天员完成太空行走【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东方红1号。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解答】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故选:A。5.(2020年四川乐山)如图稻田“守望者”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木路线……引领着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路线。稻田“守望者”是A.袁隆平B.钱学森C.邓稼先D.屠呦呦【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大大解决了我国的粮食问题和饥饿问题,A正确;钱学森是我国导弹之父,不属于农学家,B错误;邓稼先是中国的“两弹元勋”,C错误;屠呦呦在70年代提取出青蒿素治疗疟疾,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D错误。综上故选A。6.(2020年贵州遵义)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A.贾平凹B.莫言C.屠呦呦D.路遥【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故B符合题意;贾平凹获矛盾文学奖,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路遥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7.(2020年黑龙江大庆)某位科学家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位科学家是A.屠呦呦B.袁隆平C.邓稼先D.钱学森【答案】B【解析】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B正确;屠呦呦是我国医学家,因发明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A排除;邓稼先、钱学森是参与研制“两弹一星”的著名科学家,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CD排除。故选B。8.(2020年贵州黔西南节选)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2)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农业科学家是____。【答案】(2)袁隆平。【考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分析】本题考查袁隆平的相关史实。注意题干信息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解答】(2)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农业科学家是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9.(2020年新疆节选)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2)图1邮票纪念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图2成就说明我国在航天技术上居于怎样的地位?图3人物2015年在国际上获得了哪项大奖?【答案】(2)东方红一号。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析】【详解】(2)观察材料二图片,图1邮票纪念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东方红一号,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图2成就是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说明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图3人物是我国医学家屠呦呦,她因为发明青蒿素这一治疗疟疾的药物,而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2020年贵州黔东南节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3)【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成功,体现了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精神。1964年,在我国西部戈壁,巨大的磨菇云腾空而起,我国又取得了哪一项重大科技成就,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答案】(3)原子弹。【解析】第(3)问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11.(2020年贵州铜仁节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2)材料二图中的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前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科技领域取得了很多重大成就,请列举两例。【答案】(2)决策: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就: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神舟一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试验成功;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航天员翟志刚乘坐神舟七号飞船实现太空漫步等。【解析】(2)图片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结合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关于“成就”,可以列举“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神舟系列无人飞船。12.(2020年贵州遵义)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促进经济社会变革和人类社会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第一卷第13章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培根的评述,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火药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材料二1939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纳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建议,决定研制新式武器。后来,逐步发展成代号为“曼哈顿”的庞大计划。1945年8月,研制的新式武器在打击日本法西斯的战场中首次使用,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2)写出材料中“曼哈顿”计划研制的新式武器。材料三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1997年,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在这些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优秀科技人才,科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3)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将我国哪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4)“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就如何正确对待科技成果,谈谈你的认识。(须从正反两方面作答)【答案】(1)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2)原子弹。(3)杨利伟。(4)要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发展经济民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要合理、科学地利用科技成果,趋利避害,让科技造福人类。【解析】(1)根据材料“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结合所学知识,火药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2)根据材料“1939年,……逐步发展成代号为“曼哈顿”的庞大计划。1945年8月,研制的新式武器在打击日本法西斯的战场中首次使用,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故“曼哈顿”计划研制的新式武器是原子弹。(3)根据所学知识,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将我国杨利伟送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发展经济民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要合理、科学地利用科技成果,趋利避害,让科技造福人类。13.(2020年山东滨州节选)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铸魂筑梦)材料五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摘自十九大报告(5)进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文化以“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试举一例说明。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增强文化自信?【答案】(5)神州系列飞船顺利升究、杂交水稻的推广(或袁隆平获多项国际大奖)青蒿素的推广(或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等;学习中华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创新中华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等。【解析】(5)根据所学和材料五“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可知,我们自信,是因为,成就巨大,神州系列飞船顺利升究,杂交水稻的推广,青蒿素的推广,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等;根据所学可知,应这样做,学习中华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创新中华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等。14.(2020年四川资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康有为、孙中山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寻求振兴中华的民族复兴之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斗争材料二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将数千年来的封建压迫,100年来的帝国主义侵略,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一齐被中国人民葬入坟墓,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了,从此人民
本文标题:专题19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01期)-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66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