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乡镇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乡镇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建议统计工作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管理,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和重视,特别是党政一把手以及分管领导要从思想上予以重视。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乡镇基础统计工作是政府统计系统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是反映农村经济发展及各种数据搜集的源头,是宣传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基础,更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保证源头数据准确可靠。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乡镇统计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担负的责任更为重大。一、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乡镇统计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和起点,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源清流洁、提高农村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乡镇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统计调查的正常开展,关系到统计资料的准确、全面,从而关系到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因此,切实加强乡镇基层基础统计工作,将是我国统计事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既可以促进农村统计事业健康发展,又能牢牢把握好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关,为各级党和政府制定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信息服务,对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对整个统计事业的蓬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当前我市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现状(一)乡镇统计人员配备到位。xx年,x市20个镇(街)均设立了统计办公室,共配备统计人员21名,除锦界镇是2名统计人员外,其他镇(街)统计人员均为1人。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及以上21人;从职业资格看,有统计从业资格证0人。(二)乡镇统计办公全部达标。据统计调查,x市20个镇(街)都有专门的统计办公室一到两间,办公设施齐全,共拥有统计专业电脑20台,数据整理基本实现自动化。(三)乡镇统计办公经费没有保障。目前,x市所属的20个镇(街)除了正常的统计专项经费外,20个镇(街)的财政经费中用于统计方面的支出较少,统计人员报送报表的差旅费和必要的电话费都无法保证,极大的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三、我市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一)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目前乡镇统计工作除了农业统计外,又逐步增加了乡镇级住户调查、固定资产投资和单位名录库节点延伸等统计内容,统计工作任务繁重、报表较多,而乡镇统计人员地位低、难以提拔、待遇差等,造成大多数统计人员不愿意从事统计工作。尽管乡镇都配备了统计人员,但专职的很少,而且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有的甚至一年几换,新人往往由于缺乏对综合性较强的统计工作的了解,缺乏统计专业知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造成统计资料的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街接、统计数据瞎估冒评等现象发生,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二)部分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够,法制意识薄弱。统计数据是考核评比的主要量化指标,直接影响到地区和个人利益。统计部门在业务上受上级指导,在人员经费上归当地党委、政府领导,造成其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方领导,导致统计数据抗干扰能力差,统计人员常常不得不按照领导意图更改统计数据,造成虚报、瞒报,甚至造成闭门造车现象。(三)统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目前,x市20个镇(街)统计人员中,虽然都是大专及以上毕业生,但拥有统计专业职称人员为零,统计专业水平偏低,很难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统计人员身兼数职现象比较普遍,专心做本职工作的精力与时间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乡镇统计人员对业务知识一知半解,不能熟练掌握统计必备的知识,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难以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任务,进而影响到市级统计部门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全面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四)统计调查对象配合程度偏离,数据难收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二、三产业急速增长,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复杂,乡镇统计调查对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更大难度。加之受利益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集体企业按需上报,对税务部门和统计部门用两本账,隐瞒利润,以求避税。个体和私企瞒报、迟报、不报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乡镇统计资料的收集非常困难。(五)统计工作经费紧缺。乡镇经费紧张成为制约乡镇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国家各项统计报表、普查工作、抽样调查经费实行的是分级负担的原则,乡镇统计经费并未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实行“实报实销”,很难满足各项统计任务的要求,已经严重影响到乡镇统计工作的管理和统计报表、各项普查、抽样调查工作的开展。统计经费不足,统计人员没有任何津补贴,严重挫伤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到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四、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一)提高思想认识,夯实统计工作基础。统计工作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管理,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和重视,特别是党政一把手以及分管领导要从思想上予以重视。严格执行《统计法》保证其相对独立性、法定性,必须从人权、事权、财政权上给统计部门相对的独立性,在现有办公条件的基础上,完善统计工作的基础性办公设施和设备,提高统计人员待遇,提升统计工作地位,保证统计工作正常运转。一是乡镇设立统计站,统计站既是乡镇的独立部门,又是统计局的下属业务机构,业务上由市统计局直接领导,统计站长由市统计局任免,每个乡镇统计站设置专职统计员2至3名,承担辖区内综合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全部统计资料。二是要撰写相关分析材料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乡镇领导审核把关同意后,报送市统计局,要切实负起为当地党委、政府作参谋的职责。三是将乡镇统计经费列入乡镇级财政预算范围。(二)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统计队伍专业水平。加强统计队伍的专业水平,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素质对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要切实抓好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业务知识培训。要通过办班、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学习。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守法普法的意识和能力;充实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调查能力与综合评估核算能力。二是市统计局专业科室要加强指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以此保证乡镇统计工作的全面、圆满完成。三是乡镇统计人员也要自我加压,做到知识更新,在工作中挤时间学习,不断更新业务知识,为领导当好参谋。(三)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加强和完善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促进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对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要建立岗位责任追究制,提高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二要完善统计业务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统计报表、统计资料管理等各项必要的统计工作制度;三要建立健全基础台帐,切实做好统计原始资料的整理、归类、归档,做到档案资料齐全、基础台帐健全;四要如实上报统计报表,做到不虚报、瞒报、拒报、迟报。加大统计数据的审核和评估力度,避免数出多门;五是要严格实行统计报表领导把关审核、签字制度,以强化责任、维护统计数据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四)提升统计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要确立统计机构编制,根据乡镇统计工作业务量的大小配备专职统计人员,保持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同时对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的统计人员要让他们及时得到提拔重用。对乡镇统计人员的变动,要积极争取按照《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中关于“乡镇统计员的调动,应当征得市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同意”的规定执行,从组织上确保乡镇统计队伍的稳定;二是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广大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五)推进统计法制建设,依法维护统计权威。抓好乡镇统计工作,法制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一是要加大《统计法》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律意识,让统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合法权利和法定职责,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要严厉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对虚报、瞒报、迟报、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威信和影响力。此调研报告由于调研时间仓促,存在问题及建议难免缺乏深刻认识和可操作之处,但我们真诚希望借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之机,认真解读和破解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期促进x市统计的科学发展和x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标题:乡镇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312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