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范例(通用5篇)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范例(通用5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范例(通用5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工作作风不够扎实1本人认真学习了县评组办和建委的《县直单位百名股长考评活动工作方案》,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开展考评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内容,充分认识到开展民主考评百名股长活动是围绕“大投入大建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部署,大力推行县委提出的“五办”作风的需要,核心是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目的是让基层满意、企业满意、群众满意、上级机关满意为标准。并细心体会,认真反思自身。经过学习和深入思考,我个人对开展考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在精神状态、思想观念、执行力、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方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对照工作实际,作如下整改;1、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强化思想教育,忠于职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增强纪律意识,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锐意进取。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紧密工作实际,注意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做到脚踏实地,求实效,解决实际问题,做到不好高骛远,使工作思路符合客观实际。3、强化工作作风建设,提高执行力。尽职尽责,真抓实干,大胆工作,勇于实践,乐于奉献。发扬知难而上、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既要注意查找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也要注意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具体业务问题,继续努力为领导做好参谋,提好建议;为基层单位解难释惑,解决争议,做好业务指导服务工作。工作作风不够扎实2一是强化学习教育。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观看教育片、交流心得、座谈讨论等多种学习形式,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相关文件和教育读本,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意识,为加强作风建设打牢思想基础。二是强化整章建制。先后进一步建立完善了《领导联系离休干部制度》和《市委老干部局网络联系老干部制度》,《市委老干部局与相关部门定期沟通协调制度》。修订《市委老干部局信访接待制度》,坚持局领导接待日制度,为加强作风建设提供机制保障。三是强化活动载体。积极开展“三贴近、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贴近老干部思想,深化服务:离休干部走访面达到100%;贴近老干部生活,细化服务:坚持“五必访”制度;贴近老干部需求,优化服务:努力提高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服务功能,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辈”主题教育,举办了“我学我讲我用”系列讲座.总结树立了老干部好儿女典型12个,开展了远学焦裕绿、于海河,近学身边先进典型的活动。用活动载体,典型引路促进了作风转变。四是强化深入调研。由局长带队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到老干部中,积极为老干部办实事、解难事、添乐事,共解决了老干部反映的企业老干部活动费报销繁琐、活动中心电梯使用时间提前等问题10个,以最快的速度兑现离休干部提高护理费标准等等,让作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五是强化领导带头。主要领导鞠兴义和其他班子成员做到了带头接受教育,带头抓好学习,带头专题辅导,带头深入调研,带头深入自查,严格对照四面镜子,深入查找自身的“四风问题,带头边学边改,对于查找出的问题,敢于担当,能改的立行立改,一时改不了,制定整改措施,规定时限。在作风建设上领导干部真正发挥了表率作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3优良的作风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开展好政府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作风建设出凝聚力、执行力、竞争力,是我们必须直面的一个永恒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将作风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各项要求越来越细致严格,有效遏制了各种不良风气,社会正能量大大提升,以清新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初见成效,相信这些变化大家都深有体会。区级政府直面基层群众,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与广大群众紧密联系,我们的作风变化群众最能直接感受,于细微处见真章,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能不能扎实践行群众路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意义更为重大,也显得更为紧迫必要。首先,切实改进作风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为民务实清廉,主要任务是坚决反对“四风”。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是否满意是评判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百姓的生活是否安稳、是否幸福,与我们是不是真正践行群众路线息息相关。因此,政府部门必须以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标,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抓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以改进作风的实效,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努力将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成“在老百姓家门口”的民心活动、暖心活动,真正与群众贴得更紧,靠得更近。其次,切实改进作风是提升政府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抓落实、干实事、求实效”是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作风是一把重要标尺,它检验着政府执行能力的优劣,体现着政府形象的好差。“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已经完成的小事,胜于计划中的大事。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必须找准各自的职责定位,更加注重执行、更加注重实干、更加注重效率、更加注重实绩,真正做到转变职能的步子更快、开拓创新的思路更宽、破解难题的办法更多、推进工作的力度更大,让“行胜于言、实干为先,务实落实、立言立行”的风气蔚然成风。第三,切实改进作风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民本意识不够浓,对群众利益诉求漠视、轻视、忽视,不接地气、漂浮在上的现象客观存在;没有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群众缺少感情,对群众的所需所盼不够了解,身上的灰尘少了,脚上的泥土少了,与群众离得远了。工作干劲不够足,一些同志好高骛远,工作不实,对待困难缩手缩脚、遇到矛盾畏首畏尾;有的习惯于搞形式、走过场,工作大而化之、抓而不实,总结工作用加法,接受任务用减法,汇报成绩用乘法,查摆问题用除法,注重“门面”和“窗口”,不管“后院”和“角落”,工作太过虚空。大局观念不够强,对待工作持有应付心态和消极情绪,领导督办紧一点,落实力度就大一点,督办力度松一点,就拖而不决不办。自律要求不够严,有的同志自认为小节无所谓,要求松点没关系,殊不知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服务效率不够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有的随意承诺,有诺不践、言而无信。要让群众“叫好”,就要敢于向问题“叫板”。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强有力的作风建设,对各类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来一次全面彻底的“大扫除”,一项一项地抓、一个一个地破,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整改,实现作风建设与问题化解的双推进、同提升。作风建设看似虚,实则实,转变作风绝不能流于形式,成为“一阵风”,必须体现在具体行动中。我们要切实增强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民本意识,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兢兢业业干工作,全力以赴抓落实。一、要坚定理想信念作风问题根源在思想,在信念。人是要有信仰的,没有信仰,就会失去信心、迷失方向,也就谈不上奉献、干不成事业。很多问题追根溯源在于奉献意识淡漠、个人利益看得太重,说到底是缺乏理想信念或者说是理想信念不坚定。习总书记鲜明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理想信念的内涵是什么?总书记强调,共产主义是远期目标,也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具体化目标就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中国梦”。当前,我们已经进入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期、改革“深水区”,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格局纷繁复杂,各种诱惑接踵而来。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我们该怎么办?虽然身处基层,但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放弃对理想信念的执着。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抽象的,也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目标和追求。作为基层的领导干部,我们的理想信念应该是什么?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履其责,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把职责范围内的事办好,把该办的事情办好,对得起自己的岗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努力实现好人生价值。《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在北大演讲时说:“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坚定理想信念,要真正将个人的贡献作为同社会的发展进步、同国家的繁荣昌盛紧密联系起来,以个人的点滴细微之力汇聚凝合成推动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坚实之力。我们肩负着群众所赋予的权力和使命,要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恪尽职守、竭诚为公。二、要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深入群众接地气,任何时候群众路线都是我们的生命线,“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做每一件事情,只有接足地气才能更有底气,只有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访民情、解难题要实实在在、不走过场,不添乱,群众的手要握,群众的门要进,群众的凳子要坐,群众的意见要听,群众碰到的困难和反映的问题要想方设法给予解决,努力让群众最大程度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以走基层增感情的实际成果赢得支持、取信于民。要主动、经常性地深入联系点开展工作,多听群众的真实意见,真心实意与服务对象交朋友,实实在在为企业和群众服务。必须心系群众求实效,要始终坚持不与民争利,只为民谋益,经常做到扪心“三问”:问宗旨,想为群众做什么;问能力,能为群众做什么;问效果,为群众做了什么,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事,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落到实处。“只有我们把群众装在心里,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清代著名诗人郑板桥在担任知县时,曾写下这样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从萧萧而作的竹声,联想到百姓困苦疾难,说明他心中装着百姓,情感系于百姓,体现出浓浓的民生情怀。身处封建社会的郑板桥尚能有如此的觉悟和感受,以古鉴今,我们更应该体恤民情民力,要着眼民心民意,为百姓做更多的实事,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必须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很多事情对于我们来讲可能是小事,但是对于群众而言就是大事,可能是生活的全部。只要真心诚意地把这些“小事”办好、办实,群众就会满意,就会叫好,就会永远记得你。最近,我们收到了谏壁雩北小学一位五年级学生写来的信,在信中,她告诉我们现在每天都能乘坐公交专线安全地上学、放学,对区政府关心谏壁地区学生上下学问题表达了感谢。对政府而言,投入不多,确实不算一件多大的事,但是对于学校,对于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来说,却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每天坐着校车上学放学不但可以避免严寒酷暑的恶劣天气,还可以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更解决了家长的接送问题,减轻了家庭负担,他们是从内心里感激政府为他们办了实事。这件事让我们深受教育,启发很多,我们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多做这样看似很小,但能帮老百姓解决大问题的事情,多为群众谋民生福祉。三、要提升情操修养修身之要在于提升情操修养,德之不厚,行将不远。作为基层的领导干部,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第一,要端正态度,改善心态。现在,有些同志得了不小的心理病、情绪病,看到别人比自己收入高,提拔比自己快,就会觉得心理不平衡。作家刘心武说过,“不要指望麻雀会飞得很高;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麻雀如果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它照样会过得很幸福!”这句话讲的正是知足常乐、知止不殆的道理。作为领导干部,我们不否定追求政治进步、待遇提高这些人之常情,但要懂得保持良好的心态。要保持开朗达观的平和心态,明白“知足”方能“长乐”,正确对待自己的“进”与“退”,要相信无论哪个地方,都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无论哪个岗位,都能够干出一番业绩,努力做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保持良好定力,宠辱不惊,泰然处之。要常怀饮水思源的感恩之情,始终保持踏实沉稳的平常心、奋发有为的事业心,思想有定力、心有主心骨,时刻
本文标题: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范例(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38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