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类的老师》 教学设计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1一、创设情境,诱发探索自然的欲望。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继续和你们谈谈人类的老师这个话题。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二、重点引悟,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1.齐读第七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你还读懂了什么?(从交流中知道“种种”说明自然中人类的老师的生物很多。)设计意图:出示的句子是课文的最后一节,是总结点题句,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结构的总纲,用它串起课文的各个部分,使本课的教学简练集中,条理清晰。又使整个教学过程疏密有间,富有节奏。过渡: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2.讨论:3.齐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一自然段中我们还知道什么?出示:课件一(鱼儿——潜水艇)4.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请用笔从文中找出画下来。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过渡:文中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快速从文中找出用笔圈出来。5.交流:出示(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联系上节课学的引导学生说说课文3——5自然段举的例子较具体,第6自然段较简单。)6.学习第三自然段。(1)请一个最兴趣的同学来读这一自然段。(2)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能选用下面两个句式中的一句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出示: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设计意图:这项说话训练,以情感为载体,以发展语言、提高学生评议素养为本位,以升华主题、提炼文本内容为目标。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对文本主旨进行很好的提炼。(3)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4)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参考资料,少熬夜!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指名读句子)(5)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6)读读该句: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7)引导学生小结:第三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人类积极探索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其实都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啊!出示:人类研制的最新式飞机。(8)有感情的朗读。设计意图: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段,通过“读课文、看课件、画词句、悟其神”这四个环节,引领学生感受科学家们以鸟儿、蜻蜓等昆虫为“老师”发明飞机为科技的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读语句联想并想象,使文字与图像链接起来,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图像这一中介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文字又能“了解了种种生物给人类的启迪。”三、自主合作,研讨探索自然的秘诀。1、刚才我们认真研读了课文第三段,收获真大。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我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出示学习方法:1、读2、思3、画4、悟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体现了“读占鳌头”、“品读感悟”、“情感熏陶”等语文学科个性。采用了“读—思—画—悟”的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重了引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师紧扣文本,依据学情、“以读为主线”、巧妙点拨、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引向纵深,充分领悟了文本的内涵及价值取向。2.组织交流,出示有关图片和动画,教师适时点拨、解说。图片:鲸——航行速度快的轮船(播放动画:人类由鲸的“流线体”受到启发,改进船体设计,大大提高轮船航行速度的过程。)师:让学生说说对什么地方感兴趣?(尖尖的大船被圆圆的大头鲸轻而易举地超过了。)科学家们从鲸的外形得到了什么启示?出示:鸡蛋——“薄壳结构”建筑师: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鸡蛋捏不碎这个可让学生当场尝试,然后探究为什么?出示:袋鼠——越野汽车站贝壳——坦克3.讨论写作方法,指导写作要详略得当。4.小结:这些生物无愧于“老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啊!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朗读课文。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参考资料,少熬夜!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此,本节课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通过了解人类运用仿生学进行创造的实例——流线体、薄壳结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四、总结全文,激发探索科学的热情1.齐读课文2.总结谈话:同学们,自然界是一个大课堂,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自然界的生物是我们的老师,向自然学习是我们人类永恒的主题。希望同学们将来能细心发现,积极探索。(板书:细心发现积极探索)五、课外延伸,激发探索科学的奥妙。1.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些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2.展示资料六。奇思妙想,激励探索创造的志向。1.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同学们课后注意认真观察,仔细研究,搞一项科技小发明向大来展示你的聪明才干。好吗?2.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板书设计:人类的“老师”细心发现↑积极探索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教学背景:本篇课文知识性和趣味性强,文章结构简明,便于学生自读自悟。备课时,我考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读思议悟等手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细心发现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说明的方法,追寻课堂的情趣,从而实施科普说明文的有效教学。教材分析:这是1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起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整体感知—精读感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总结拓展”等教学模式。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1篇仿生学的文章,但这是语文课,重点不在给学生传授自然知识,而是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细心发现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并在读思感悟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中,我首先循序渐进:引导孩子快速提取、概括信息,提出“人类的‘老师’是谁呢?”这个大问题,说出参考资料,少熬夜!自然界中种种生物是人类的老师。接着让学生带着“自然界中的老师还有哪些?”这个问题让学生学习课文的3—6节,我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第3节,然后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还自主学习于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之中,亲身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感和学习语文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愿望。课堂气氛热烈,尤其是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孩子们畅所欲言。我在教学时并未作过多的分析,而是采取了引题质疑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读自问、讨论等形式自己解决。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实践证明,把问题“还”给学生,是一种不仅有利学生“学会”,而且有利学生“会学”的好办法。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看似没什么问题,但经细细思考发现,个别环节还有不太满意的地方,如学生在交流讨论的时候老师总怕时间不够而导致学生意言未尽,另外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很高,我们平时总抱着书本不敢放,其实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强,关键我们如何去引导,教给他们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这样课堂效果才会更好。但愿在以后的教学中铭记这一点。《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2一、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1篇新课文。读题。激趣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2、明确目标:(见教师目标)3、效果预期: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二、民主导学任务一(见学习任务)1、任务呈现:自由读,要求:①拼读生字3遍,记住字形。读词语2遍,准备听写。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③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努力读出感情;准备提出自己觉得难以读好的词语、句子,向老师、同学请教。④准备交流初读收获、疑问。2、自主学习:学生学习,教师巡视3、展示交流:指名4人上黑板听写词语,其他同学写在自备本上。(评议、正字)指名读词语,齐读。提出难以读好的词语、句子,教师适当指导。(1)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给“剧烈”换个词语,说说“机毁人亡”的意思)(2)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参考资料,少熬夜!轮。(理解“轻而易举“)(3)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倒装的因果句式,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任务二(见学习任务)1、任务呈现: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了“人类的‘老师’是谁”这个问题“?2、自主学习:学生自学,同桌交流,教师巡视3、展示交流:指名朗读1、2自然段。概括:自然界种种生物是人类的老师(板书)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老师?课文哪些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指名朗读3、4、5、6自然段。在学生朗读每节后,做总结,并板书: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汽车设计坦克设计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这是一个感叹句,是作者通过这些具体例子说明后,发出的由衷的感叹。(与文章的开头联系起来,体会首尾呼应的特点)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课文第二部分举了“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汽车设计、坦克设计”等六方面的例子。比较一下,这六个例子在写法上有什么区别?(教师讲解两种写法:具体介绍、简单列举)课文中还有属于简单列举的例子吗?(出示课文第一句)。把课文的三、四、五段浓缩成一句话(即简单列举)提示学生可以采用两种句式:(1)科学家从……得到启示,发明了……(2)人们模仿……(制造)出了……指导生字书写。1、自由记忆生字字形。2、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与形近字比较: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编口诀记:编故事记:抓住易错笔画、部件记:……3、指导书写难写字、易错字:三、检测导结1、目标检测:(1)用钢笔描红课后生字。(2)听写下列词语加上拼音。破碎教训新式坦克机毁人亡超过均匀坚固机翼轻而易举参考资料,少熬夜!(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秘密(bìmì)模仿(mómú)苍蝇(yīnyīng)惨祸(cǎnchǎn)外壳(kéqiào)颤抖(chànzhàn)2、结果反馈:(1)同桌互查。(2)改正错误。3、反思导结:(1)比较展览。(2)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3)教师小结。《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知识目标:能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能力目标:学习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重点段,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教具:课件、鸡蛋、一、复习导入1、复习词语。2、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各种生物)出示: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初步认识“首尾呼应”。3、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自然段。二、细读感悟1、学习第一段出示: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可以说,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引导学习。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自学课文3---6小节,找出课文中人类的“老师”。提示:1.“老师”是谁?2.“老师”教给人类什么?3.人类学习的结果是什么学习第三自然段(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能选用下面两个句式中的一句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2)卡片: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机设计。(4)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
本文标题:《人类的老师》 教学设计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168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