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生物教案范例精编3篇
初中生物教案范例精编3篇【学习指引】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中生物教案范例精编3篇”学习资料,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初中生物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理解蛇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结构和生理等的特点。2.了解其它爬行动物。3.掌握爬行类的主要特征。4.了解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二)技能目标1.通过对爬行动物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对爬行动物特征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对珍稀爬行动物的介绍,提高学生保护动物的思想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爬行动物适应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2.教学难点:归纳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三、教学准备蛇、龟、鳖的挂图或实物,蛇的浸制标本,扬子鳄模型(有蛇爬行、蛇卵孵出小蛇的录像)。四、教学过程两栖类已开始适应陆地生活,但由于生殖、发育等的特点,它们没有彻底摆脱水的环境,所以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出示蛇的浸制标本,并告诉学生以蛇为代表的爬行类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今天我们以蛇为代表来探讨爬行类是真正陆生动物的原因。(一)蛇1.观察记录展示蛇的标本,并播放蛇爬行及卵孵出小蛇的录像,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外部特征身上有鳞,有各种花纹,舌头分叉,两端细,中间粗,腹部一节节。行走特点身体紧挨着地,弯弯曲曲地爬行,一边爬,一边不时地向前伸出分叉的舌。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事?蛇会生蛋,即卵生,也有的卵胎生;蟒蛇会把人缠死;蛇吃青蛙、田鼠等小动物;蛇怕人伤害它,常生活在石堆、草丛等较隐蔽的地方;蛇肉可吃,很鲜美。2.引导讨论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蛇的身体覆盖角质鳞片,与陆地生活有关吗?蛇用什么呼吸?蛇卵的外面有什么?它与陆地生活有关吗?蛇怕冷吗?它如何过冬?教师提出与教学概念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对刚才观察的结果作进一步地探讨。3.师生共同归纳①角质鳞片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并起保护作用。②蛇终生用肺呼吸。③蛇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④蛇变温,所以冬天要冬眠。(二)龟、鳖、鳄展示龟、鳖的挂图或实物,鳄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并进行相互交流,认识到它们的身体都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都用肺呼吸,卵生。介绍我国特产的珍稀爬行动物—扬子鳄,为了使扬子鳄繁衍发展,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并获成功。最后归纳出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三)爬行类的主要特征身体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并起保护作用,用肺呼吸,多数在陆上生活,而且幼体的发育彻底摆脱了水的环境,成了真正的陆生动物。(四)毒蛇与无毒蛇展示毒蛇与无毒蛇的挂图或投影,重点观察外形特征,并记录。毒蛇、无毒蛇外形特征:头呈三角形,身体粗短,尾骤细。头椭圆形,身体较长,尾渐细。其它特征:有毒牙和毒腺、无毒牙和毒腺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特征,并得出:有无毒牙和毒腺是毒蛇和无毒蛇的本质区别。讨论:毒蛇咬伤后如何处理?学生阅读教学材料,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发表见解,教师适当补充。学生了解这些知识,有益自身保护。简单介绍毒蛇养殖,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初中生物教案2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课前准备:1.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2.动物标本1-2件;3.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2.生物需要呼吸(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成人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4)鲸每15-20分钟就要从水中冒出呼吸一次。(5)水生的爬行动物有专门适应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如海龟它的肺能贮藏空气,它的泄殖腔内有肛门囊,囊壁富有血管,可在水中呼吸。鳖喉部有粘膜形成绒毛突起,其上毛细血管丰富,水中气体可由此进入,可以10小时在水中不出来。(6)水生植物有气道如藕的茎中有气道;水稻的茎杆是中空的可通气。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1)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3)白薯、土豆能出芽。(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5)细菌、草履虫等生物通过分裂生殖,产生新个体。(6)许多动物通过产崽繁殖后代。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1)植物缺水会发蔫;水多了会涝。(2)施肥少了长不好;施肥多了会烧苗。(3)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捕虫植物有特殊的捕虫作用。(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5)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5.生物能将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1)植物能够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2)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将废物排出体外。6.生物能生长(1)植物能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2)小鸟由卵孵出长成大鸟。小孩能够长成一个大人。等7.生物还会生病、衰老、死亡(1)植物有生有死,植物会生病。(2)动物有生有死,动物也会生病。8.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等等。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生物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初中生物教案3一、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二、难点和重点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课前准备教师: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学生: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四、教学设计1、什么是生物?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或实地考察大自然。(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2、提出问题:“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3、生物的特征: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帮助分析。4、巩固练习: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本文标题:初中生物教案范例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340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