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必修二数学教案(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高一必修二数学教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一必修二数学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高中数学必修2优秀教案1一、知识点归纳(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其中,这条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2)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我们把截面与底面之间的部分称为棱台。圆台——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1、投影:区分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平行投影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2、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是观察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3、直观图:直观图通常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空间图形。4、斜二测法:在坐标系中画直观图时,已知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保持平行性不变,平行于x轴(或在x轴上)的线段保持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或在y轴上)的线段长度减半。参考资料,少熬夜!(三)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①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各个面面积之和②圆柱的表面积③圆锥的表面积④圆台的表面积⑤球的表面积⑥扇形的面积公式(其中表示弧长,表示半径)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①柱体的体积②锥体的体积③台体的体积④球体的体积二、练习与巩固(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及其三视图1、下列对棱柱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两个面互相平行B.所有的棱都相等C.所有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D.两底面平行,且各侧棱也平行2、一个等腰三角形绕它的底边所在的直线旋转360。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是()A.球体B.圆柱C.圆台D.两个共底面的圆锥组成的组合体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平行与圆锥的一条母线的截面是等腰三角形B.平行与圆台的一条母线的截面是等腰梯形C.过圆锥母线及顶点的截面是等腰三角形D.过圆台的一个底面中心的截面是等腰梯形4、棱台不具备的特点是()A.两底面相似B.侧面都是梯形C.侧棱都相等D.侧棱延长后交于一点5、以任意方式截一个几何体,各个截面都是圆,则这个几何体一定是()A.球体B.圆柱C.圆锥D.圆柱、圆锥及球体的组合体6、将装有水的长方体槽固定底面一边后将水槽倾斜一个小角度,则倾斜后水槽中的水形成的几何体是()A.棱柱B.棱台C.棱柱与棱台的组合体D.不能确定7、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矩形的平行投影一定是矩形B.梯形的平行投影一定是梯形C.两条相交直线的平行投影可能平行D.一条线段中点的平行投影仍是投影线段的中点参考资料,少熬夜!8、将等腰三角形绕它的底边上的高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一定是()A.圆锥B.圆柱C.圆台D.上均不正确9、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得到的截面是四边形,这个几何体可能是()A.圆锥B.圆柱C.球体D.以上都可能10、下列图形中,不是三棱柱的展开图的是()11、三视图均相同的几何体有()A.球B.正方体C.正四面体D.以上都对12、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13、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这个几何体应是一个()A.棱台B.棱锥C.棱柱D.都不对(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面积公式。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名称几何体表面积体积柱体(棱柱和圆柱)S表面积=S侧+2S底V=________锥体(棱锥和圆锥)S表面积=S侧+S底V=________台体(棱台和圆台)S表面积=S侧+S上+S下V=_____________________球S=________V=πR3一、选择题1、已知三个球的体积之比为1:8:27,则它们的表面积之比为():2:3:4:9:3:4:8:272、有一个几何体的正视、侧视、俯视图分别如图参考资料,少熬夜!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B.C.D.3、棱长都是的三棱锥的表面积为()A.B.C.D.4.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是,且它的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A.B.C.D.都不对5、三角形ABC中,AB=,BC=4,,现将三角形ABC绕BC旋转一周,所得简单组合体的体积为()A.B.D.6、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的表面积是()B.D.7、设正方体的棱长为,则它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ππD.8、已知一个全面积为44的长方体,且它的长、宽、高的比为3:2:1,则此长方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9、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是,且它的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A.B.C.D.都不对10、正方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A.B.C.D.二、填空题1、中,,将三角形绕直角边旋转一周所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2、长方体的共顶点的三个侧面面积分别为,则它的体积为___________.3、正方体中,是上底面中心,若正方体的棱长为,则三棱锥的体积为。三、解答题1、将圆心角为,面积为的扇形,作为圆锥的侧面,求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2、已知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是,且侧面面积等于两底面面积之和,求该圆台的母线长。3、(如图)在底半径为,母线长为的圆锥中内接一个高为的圆柱,求圆柱的表面积4、已知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侧参考资料,少熬夜!视图都是由半圆和矩形组成,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计算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Key:115、已知某几何体的俯视图是如图5所示的矩形,正视图(或称主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8、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侧视图(或称左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6、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求该几何体的体积V;(2)求该几何体的侧面积S高一必修二数学教案2一、教材分析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初中函数概念的承接与深化。在初中,只停留在具体的几个简单类型的函数上,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更是从“变量说”到“对应说”,这是对函数本质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也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一章内容渗透了函数的思想,集合的思想以及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深刻的影响。本节《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只有对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从集合间的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数的作用。也为进一步学习函数这一章的其它内容提供了方法和依据。二、重难点分析根据对上述对教材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函数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应该是本章的难点。三、学情分析1、有利因素:一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变量观点下的函数定义,并具体研究了几类最简单的函数,对函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在本书第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这为学习函数的现代定义打下了基础。2、不利因素:函数在初中虽已讲过,不过较为肤浅,本课主要是从两个集合间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是一个抽象过程,要求学生的抽象、分析、概括的能力比较高,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四、目标分析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用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会求一些最基本的函数的定义域、值域。2、通过对实际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知识以及逻辑思维、建模等方面的能参考资料,少熬夜!力。3、通过对函数概念形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超越的创新品质。五、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一方面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另一方面,依据本节为概念学习的特点,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学法方面,学生通过对新旧两种函数定义的对比,在集合论的观点下初步建构出函数的概念。在理解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建构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概念,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求法。高一必修二数学教案41、教材(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研究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是描述周期性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本课时的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承前是因为可以用函数的定义来抽象和规范三角函数的定义,同时也可以类比研究函数的模式和方法来研究三角函数;启后是指定义了三角函数之后,就可以进一步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图象特征,并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问题中的作用,从而更深入地领会数学在其它领域中的重要应用、2、设计理念本堂课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整堂课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梳理已有的知识结构,展开合理的联想,提出整堂课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圆周运动等具周期性规律运动可以建立函数模型来刻画吗?从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和钻研教材,引发认知冲突,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改造或重构已有的认知结构,并运用类比方法,形成“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一新的概念,最后通过例题与练习,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内化为学生新的认识结构,从而达成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形成并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学会运用这一定义,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数学建模思想、类比思想和化归思想在数学新概念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教材,学会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理性之美、4、重点难点参考资料,少熬夜!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难点:任意角三角函数这一概念的理解(函数模型的建立)、类比与化归思想的渗透、5、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函数的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任意角和弧度制的相关概念、以直角三角形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先将学生的以直角三角形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改造为以象限角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并形成以角的终边与单位园的交点的坐标来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再拓展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从而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6、教法分析“问题解决”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和驱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活动,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质疑和讨论,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最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课堂上老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7、学法分析本课时先通过“阅读”学习法,引导学生改造已有的认知结构,再通过类比学习法引导学生形成“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最后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学习法,来研究三角函数一些基本性质和符号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结构,达成教学目标。高中数学必修2优秀教案3课题名称《空间点、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科目高中数学教学时间1课时学习者分析通过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的学习,学生对于立体几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识别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球,并理解它们的几何特征。但是这种理解还只是建立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的,对于原理学生是不明确的,所以学生此时有很强的求知欲,急于想搞清楚为什么;同时学生经过高中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只是缺乏训练,不够严密,不够清晰;有一定
本文标题:高一必修二数学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290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