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有的人》语文教案【参考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有的人》语文教案【参考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有的人》语文教案【参考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有的人》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重点诵读诗歌,体会情感。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词语铺垫导入,揭示新课1、词语铺垫。丑陋渺小鸿毛卑微唾弃灭亡美丽伟大泰山崇高爱戴永生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单汇报。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1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三、范读引领,指导朗读参考资料,少熬夜!1、听读录音。(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老师。听,他来啦!)2、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名练习第二小节,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结。)3、学生自由展示朗读,把握节奏。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读出了诗的味道!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四、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2、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类人?引读第一小节,这两类人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虽生犹死,虽死犹生)3、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赞扬,热爱。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激发学生情感。4、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两两对读,一人一句,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5、师生对读,烘托诗情。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我们更——痛恨,蔑视,憎恶。五、研读品悟,升华情感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学生读诗找诗句。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3、感悟鲁迅精神:这首诗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吗?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和鲁迅先生一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让我们把深深的敬仰献给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怀参考资料,少熬夜!念的人。齐读描写鲁迅的诗句。六、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你打算做个怎一个什么样的人?3、总结:读两句诗,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七、拓展训练,从容练笔1、看课件资料,了解人们纪念鲁迅的活动及评价。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一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更激起了我们对先生的深切怀念。《有的人》是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的时写的,今年是鲁迅逝世75周年,也是鲁迅诞辰130周年,让我们深切缅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请你为先生献上真挚怀念词吧!(如果能试着运用对比的写法,用上课前积累的词语写几句诗,会更精彩!)3、交流展示总结鼓励: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是所有我看到的诗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人就从这节课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期待你们爱上诗歌!期待你们当中能够诞生杰出的诗人!《有的人》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难点: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查找鲁迅及臧克家的相关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鲁迅像,这位是谁?你了解吗?教师出示鲁迅资料。指名读。2、出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是谁说的,生齐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过渡:鲁迅是一个时刻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人,他爱人民,人民永远怀念他。板书:爱人民,人民爱。今天,我们学习1949年11月1日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诗歌《有的人》。3、一起来认识一下臧克家,课件出示臧克家资料参考资料,少熬夜!及写作背景,教师口述。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首诗歌,请同学们多读几遍课文,每读一遍的感受和收获都是不一样的,看看谁的收获最多。边读边注。2、生自渎诗歌3、交流收获。学生说不到的教师提示:1)哪些句子表达出了作者对鲁迅的怀念。2)描写了几种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4、相信其他同学肯定还有很多感受和收获,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吧。想读哪一小节就读哪一小节。5、指名读。6、教师指导读、范读、理解读。7、如果将文中“有的人”替换成某一种人怎么换,代到诗句中读一读。过渡:这首诗歌不只是单纯的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哪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着,歌颂了鲁迅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板书:无私奉献三、拓展延伸1、同学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2、拿起你的笔,快速记下你此时的'感受。3、交流感受教师赠言:同学们让我们把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刻苦学习,以期有所成,报效祖国,报效人民。4、最后给大家留一项作业课件出示,教师读。收集有关鲁迅的名言、故事、著作等,办一期纪念鲁迅为主体的手抄报。教学反思:这是一片略读课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憎爱分明的感情,并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诗歌语言朴素,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一开始安排学生自学感悟,教师点拨引导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朗读,将鲜明的对比融入到朗读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拓展到21世纪的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说得非常好,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动起来,于是安排了写,记下此时的感受。《有的人》教学设计【第三篇】参考资料,少熬夜!设计意图:《有的人》是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臧克家所作的一首高度凝练、句句闪光的诗,全诗语言质朴,采用强烈的对比与严密的照应相结合的手法,以鲁迅为镜,揭示“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的深刻哲理,耐人咀嚼和回味。根据课文的特点和略读课文要求,把阅读的核心、质疑的主人、积累的主体回归为学生,高年级的学生有能力自读自悟,在感悟到“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的开篇对比后,引导孩子从“对人民的态度”,“人民对两种人的态度”来对照研读,渗透鲁迅的相关资料,丰富人物形象,拓宽感受的空间,也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表达、积累能力。同时在一“骑”、一“俯”,一“上”、一“下”间,反复朗读,读出鲁迅的高尚情操,读出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读出所有像鲁迅这样的人都值得“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必然灭亡的道理。2、反复朗读,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3、搜集材料,走进鲁迅,走进那个时代。教学重点:了解本文的对比手法,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教学难点:从特写强对比中,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必然灭亡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鲁迅的相关资料。2、图片、课件(鲁迅的名言等)。课前谈话:用一句话说说你心中的鲁迅。教学流程:一、谈话揭题,质疑入课1、鲁迅走了,但他留给后人的很多很多,十三年过去了,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臧克家仍心潮起伏,写下了这首《有的人》。2、读题,质疑梳理质疑:“有的人”指谁?二、自主初读,吟诗解疑1、略读课文怎么学?生交流学法。出示阅读要求:参考资料,少熬夜!(1)读准确,读流畅。(2)“有的人”指哪些人?2、读诗:读准字音。(1)分节读诗,正音。强调预设:朽,理解:不朽。3、吟诗:读顺诗歌。回归整体,读诗。4、比较发现,现代诗的特点。齐读诗歌。三、合作赏析,品悟主旨1.“有的人”指的是同一种人吗?(1)(随即出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2)轻声读读,发现什么?两个“死”,两个“活”一样吗?(3)朗读指导“有的人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现在你心里应该非常明白,两个“有的人”一样吗?(4)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对比。2、合作学习,细读《有的人》。(1)找找两种人的不同,在旁边写上批注。(2)交流心得。3、重构课文,对照感受(1)第2到6节中找出第一类人。组内读读。①(出示)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②这些“有的人”是怎样的人?他们的结果呢?(出示)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③用一句话说说这样的人。伟大,实则渺小,让你想到哪些人?(2)另外的“有的人”呢?①(出示)有的人参考资料,少熬夜!俯下身子给人当牛马。《有的人》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活”与“死”的深刻含义。⑵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反复抒发感受的写法。⑶品味诗歌形象、意味深远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加强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从而带动对诗歌的理解品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设想㈠教学重难点1、重点⑴对比的手法。⑵形象的语言,深刻的哲理。2、难点对两种人生态度的认识,对人生意义的参悟。㈡课时安排1课时㈢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㈠链接生活,入其境。1、播放视频。2、教师导语。㈡诵读揣摩,感其情。1、播放朗读录音。2、学生自由诵读(要求把握节奏、重音等,读出抑扬顿挫)。指名朗读。3、感受诗中激情。你刚才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的?㈢捕捉品味,明其意。1、诗歌副题为“纪念鲁迅有感”,请在诗中找出暗指鲁迅先生的诗句。2、进而回忆鲁迅先生一生中重大的转折事件,感悟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力量。3、捕捉诗中的意象,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诗歌是用具体的形象思维的,读诗要抓住意象,闭上眼睛,有哪些感受最深的形象浮现在你的眼前?㈣联想延伸,悟其理。1、诗的副标题为“纪念鲁迅有感”,为什么以“有参考资料,少熬夜!的人”为主题?2、在历史或现实中,有许多流芳百世、永垂千史的人物,这首诗唤起了你的哪些联想?㈤激情诵读,抒其志。学生设计中选方案:[方案1]女生齐读每节诗的前两句,男生齐读每节诗的后两句。领会诗中的对比、反复手法。[方案2]领读第一节,女生齐读后六节的前两句,男生齐读后六节的后两句。领会诗的总分结构。[方案3]领读第一节,女生齐读二、三、四节,男生齐读五、六、七节,对应朗读,明确诗中的对应。老师设计[方案4]教师诵读题目、作者,一女生领读第一、二、三、四节的前两句,一男生领读第一、二、三、四节的后两句,然后女生齐读五、六、七节的前两句,男生齐读五、六、七节的后两句,最后全班齐读第一节。《有的人》教学设计【第五篇】一、教学目标
本文标题:《有的人》语文教案【参考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930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