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汇集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汇集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汇集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第一篇】一、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参考资料,少熬夜!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三:教材知识结构分析:第一单元:解决问题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辨认以上三种角。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第六单元:克和千克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参考资料,少熬夜!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第七单元:万以的加法和减法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第八单元:统计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图形图形和变换。五: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考资料,少熬夜!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耐心细致地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尖子生吃饱,课堂上让他们回答一些聚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他们优中求精;中等生吃好,课堂上让他们回答一些中难的问题,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差生回答一些相对容易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与灵活。采取好待差的做法,让尖子生带学困生,培养尖子生的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六、课时安排一、解决问题(4课时)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参考资料,少熬夜!时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剪一剪…………………………………………1课时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克和千克(2课时)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有多重…………………………………………1课时八、统计(3课时)九、找规律(4课时)十、总复习(4课时)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第二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二、学情分析班和班共99人,这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比较浓,大部分学生都能按预定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孩子们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一定困难。本学期我会把重点放在对学困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使他们在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上保持,并逐步让他们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参考资料,少熬夜!三、教材内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排列问题、表内乘法和除法(二)、观察物体、统计、认识1000以内的数、方向和路线、千克和克、四边形、加减法。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表内乘法和除法,认识1000以内的数,千克与克,四边形。教学难点:表内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认识千克与克,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五、教学目标第一单元排列问题1、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的排列规律。2、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4、积极参加操作、拼摆、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第三篇】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材进行一些简要的。本课时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乘法意义的感悟,体会乘法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利用乘法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的主题图以学生喜爱的童话形式出现,目的是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组织学生看图提问题,调动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力图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乐学数学,活用数学。学情:根据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乘法有了初步认识,并能够直接列出乘法算式,由于本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愿意和小伙伴交流合作、思维敏捷和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能写出简单的乘法算式;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参考资料,少熬夜!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的乘法算式提出用乘法算式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思考目标:通过问一问、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算一算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提出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
本文标题: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汇集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909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