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篇】教学内容时间的计算教科书第4页例1,第5页例2。设计说明1、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利用猜谜语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2、重视直观教学,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通过数格、拨钟面等实践活动把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化,让学生了解计算经过的时间是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单位的转换及经过时间的计算。2、培养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让同学们充分利用时间。重点难点1、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2、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时钟模型、课件。一、引入新课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跑不停。出示谜底:时钟2、教师拿出钟面并提问。(1)“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2)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1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1圈的时间是多少?(3)1时=()分?1分=()秒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如:9时15分、7时30分等。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计算经过的时间”。(板书课题)参考资料,少熬夜!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1、教师课件展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图意,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2、老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呢?3、同桌互相交流。4、小组汇报:(1)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2)两个时间在同一个小时内,所以45-30=15,是15分钟。5、做一做:出示超市情境图,营业时间早9:00开门,晚8:00关门,现在是早上8:40,还要等多久才开门呢?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汇报6、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方法。老师总结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1)看钟面,数格后计算;(2)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三、巩固练习1、达标测评:星期六小红9:10做作业,到9:40完成。算一算他写作业用了多长时间?巩固深化:(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2、算一算,填一填。3.想一想,说一说。一列火车本应9﹕15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四、课堂总结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学习寄语。五、板书设计解决问题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1.看钟面,数格后计算。2.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参考资料,少熬夜!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称物品,认秤。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2、贴标签。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3、补标签。教师创设情境:“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复试1、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3、第8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4、第9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6000克=()千克3g=()g4吨=()千克6000t=()g参考资料,少熬夜!4千克500克=()克3吨70千克=()千克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第11题。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增强直观性。解题思路是: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刚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3个桃子一样重。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技能目标:能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探索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的规律,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相互转换。情感与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去,愿意和同学合作交流,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了解和认识24时记时法,正确地把两种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教学难点:能正确地理解0时和24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激情1、创设情景老师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想听吗?小明是足球迷,小刚告诉他,星期六8时有球赛。小明早早就打开了电视机,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播放。你们猜猜: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猜测)小明等呀等呀,等得有点不耐烦了,就打电话去问小刚,一问才知道,原来不是上午8时而是晚上8时。(板书两个时间)小结:像这样说成上午……、下午……、晚上……的记时方法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用的,我们称之为普通记时法。(板书普通记时法)2、引出课题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时间,如果不说明是什么时候的几时,容易产生误会,引起混乱,还可能误了大事,所以通常我们都要说清楚是上午还是下午。大家都喜欢看电视吗?出示节目预报。你喜欢看什参考资料,少熬夜!么节目呢?你喜欢的节目是在什么时候播出的?(电脑出示)这些14时、18时,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记时法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4时记时法。(板书课题:24时记时法)二、引导探索1、认识0时到12时(1)播放新年钟声敲响的录像,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0点钟声用敲响)也就是说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0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是0时。(电脑出示钟面图)那时你一般在做什么呢?(睡觉)可能还在做梦呢,在甜蜜的梦境中崭新的一天开始了。板书:0时(2)(点击电脑,时针转动)时针转到1时现在是什么时间了?(1时、凌晨1时)板书:凌晨1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简单地说成1时。(3)时针转至8出现学生升旗图片。问:现在又是什么时间了?你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吗?与你的同伴互相说一说,谁来说?上午8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简单地说成8时。板书:8时上午8时(4)(时针继续转动到10,汇报,再转到12)时针走了一圈,现在是什么时间了?你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吗?自己轻声说一说,谁来说?中午12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简单地说成12时。(5)小结:从0时开始到12时已经经过了几个小时?在这12个小时中,用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表示时刻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在这12个小时中,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要加凌晨或者上午;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不要加凌晨或上午。[小学教学设计网-]2、学生自主探索认识13时到24时(1)时针接着往下转一大格,现在是什么时间了?你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吗?与你的同伴讨论一下。得出下午1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是13时,13时就是下午1时。(2)(时针继续转动),用24时记时法表示,自己填一填,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想的?(3)现在是24时,一天终于结束了,同时意味着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所以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从13时到24时又经过了几个小时?在这12个小时中,用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表示时刻又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3、组织讨论:师: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在一日也就是一天的时参考资料,少熬夜!间里,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一共是几小时?(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一天24时小时的情况。(电脑)小朋友仔细观察用两种记时法表示的时间,对比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吗?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最多。(1)小组交流(2)小组汇报(3)教师小结三、应用1、想想做做1请你根据每一幅图上小朋友的活动情况,说一说这是什么时候的几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是几时?2、你在日常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3、想想做做2-5,7-8(视时间情况而定)四、拓展想想做做的第6题。给钟面画上时针。五、你知道吗?学生自己阅读“你知道吗?”,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相互介绍,增长知识。六、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结束语:一天24小时人人拥有,聪明人珍惜时间,每分每秒都有收获,愚蠢的人只顾眼前的享受和玩耍,让时间白白的从身边溜走,最终一事无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3页上的例1~例5,练习二十七的第1~5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和学生都准备长方形纸条若干张,圆形纸片1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梨。提问:把12个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可用几表示?(板书3)2.分绳子。提问: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长?可用几表示?(板书2)3.分铅笔。提问:把3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参考资料,少熬夜!得几枝?可用几表示?(板书1)二、新课1.教学例1。(1)教师提问: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用几表示?教师演示:把一个饼(实物图)平均分成两块,把分后的两块重合起来,让学生看到它们的大小完全一样。告诉学生这样就把饼平均分成了两块。(2)把一个饼(实物图)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提问:可不可以说是平均分成了两块?为什么?平均分的这半个饼可不可以用我们以…三一刀客…前学过的数表示?教师讲解:过去我们学过的0、1、2、3都是整数。遇到不够1个的情况,就不能用整数表示,比如这半个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块,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用分数表示就是(板书)。(3)指导学生读。(4)指导学生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块,在横线下面写2,表示其中的1块,在横线上面写1,写作。(教师在两块半个饼上分别写上。)(5)涂色练习。让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试折出它的,涂上颜色,并在涂色的一半上写上。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条,试折出它的,涂上颜色,并标出。(6)指导练习。教师拿出画有下面几个图形的挂图,让学生判断图中哪些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2.教学例2。(1)先出示一个整圆,再把它平均分成三份。提问:这个圆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想一想:是不是只要把一个圆分成三份,每份都是它的三分之一?(2)指导学生写出。(3)让学生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并标上。3.教学例3。学生自己拿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提问: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参考资料,少熬夜!把这个分数写出来。(一人板书,
本文标题: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906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