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汇编4篇】
好文供参考!1/22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汇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汇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第一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3、掌握课文内容,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能仿照课文的第五段的写法,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精彩、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璀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间:两课时好文供参考!2/22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香港吗?香港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城市,在他的身上有着一段不平常的历史。早在1842年香港被英国占领,直到1997年香港才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如今的香港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有谁知道香港又被人们称为什么?(生答东方之珠)二、揭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19、东方之珠2、解释课题:人们把香港比做东方的一颗明珠,表示人们对香港的喜爱。3、香港为什么值得人们的珍爱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三、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了解课文大意1、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香港的那几个地方?2、学生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四、学生自读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按要求自读课文好文供参考!3/223、检查自读情况(1)抽读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掌握情况重点指导(舒服、观赏、倾听、店、焰火)指读生词,指点学生从边音、翘舌音、后鼻音方面指导(2)开火车逐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五、自读课文第一段1、指读第一段(板书:祖国的南大门)2、这段告诉我们香港有什么?(学生答:有沙滩、公园、街市)师板书沙滩、公园、街市沙滩是什么样?公园是什么样?街市是什么样?(学生答:迷人繁华)3、指导读第一段。(强调迷人繁华)六、教学生字字形1、开火车认读2、同座位讨论自己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记忆生字,学生回答。3、重点指导倾--耀--焰4、指导书写,师范写七、作业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好文供参考!4/222、在《习字册》上描红、写字第二课时一、教学过程:(一)复习1、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到美丽的香港去游览一番(假想旅行,进行情境)2、复习生字词。帮助正音、解词。3、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什么?(生答:迷人的沙滩、的公园、繁华的街市)4、生齐读第一自然段。(二)教学第二至第四自然段1、导入:你知道香港的历史吗?(收集到的资料在小小组中交流)派代表介绍香港的过去。你们想知道香港的现在是什么样吗?(想)看过之后请用一句话来形容香港。(看课件介绍香港的录像片)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香港的哪几个方面呢(小小组读完后讨论)生说,并上台板书:沙滩公园街市你们小组最喜欢香港的哪里,就把那一个自然段再好文供参考!5/22读一读。2、你们最想去哪里?(课件随机链接沙滩、公园或街市)3、第二自然段⑴指读。⑵看课件图片理解浪平沙细、阳光和煦。⑶联系实际说说感受: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想象),沐浴着轻柔的海风(感觉),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闭上眼睛听课件中海浪声),体会舒服极了的感觉。⑷女生齐读。4、第三自然段⑴讨论并划出有几句话。⑵指导读。(重点是读好句群,并在读中想象情境)⑶拓展:联系实际,想象动物的表演和游客的反应,感受当时热闹的气氛。⑷看课件中录像深化。⑸齐读。5、第四自然段⑴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口之一。(南京的闹市口在哪?)⑵香港是世界的经济中心之一,高楼非常的多。学生介绍:楼大约多少,多少层?好文供参考!6/22⑶链接网页,看图片。⑷书上用一个词来形容楼多--鳞次栉比(读)⑸闹市口除了楼多,还有什么多?(商品多,理解琳琅满目)⑹还有什么多?(人多,理解人流如潮)⑺指读第四自然段。⑻练习:南京的()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6、齐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三)教学第五自然段1、香港的夜景是什么样的?(板书:夜景)2、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像。(课件配上音乐)3、生自读。4、出示图片。(理解车灯像长河)5、你觉得那句美就读哪句。6、再指读第五自然段。(配乐)(四)复习巩固1、你喜欢香港的哪里就把哪个自然段读一读、背一背。2、香港这样美丽,可是还有很多人没有去香港游览过,你能给他当小导游,向他介绍一下香港的一个景点吗?(让学生选择一个方面,带着自己的准备的图片、好文供参考!7/22资料为小伙伴们进行介绍。注意要指导好学生做导游的一些术语和礼仪。)(五)实践练习1、(课件出示)香港这样的美丽,吸引了许多的中外游客,你能为香港设计一个旅游广告,来吸引更多的中外游人吗?2、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六)作业1、仿照课文的第五段的写法,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2、小小组合作编一份与香港有关的小报。板书迷人的沙滩的公园无比璀璨繁华的街市东方之珠美丽的夜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好文供参考!8/22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这我可说不上来了。”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好文供参考!9/22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教学目标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教学准备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图片、童年故事。2、生字、新词卡片。3、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好文供参考!10/221、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2、过渡: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3、李四光简介(结合课后的资料袋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李四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检查预习情况。(1)认生字: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2)指导生字书写: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应该怎样写。(3)教师点拨下面的词语。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好文供参考!11/22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3、教师播放课文范读,学生听读,思考: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三、自由朗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四、作业设计1、教师点击课件,学生随堂完成。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第二课时一、巩固新词,朗读课文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2、分组朗读课文。二、精读课文,感受体悟1、感知巨石形象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他常常和小好文供参考!12/22伙伴们一起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一起前往现场,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请大家自学第二自然段,要求如下:(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2)李四光和伙伴们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3)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这是为什么?2、感受好问精神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是怎么问的?老师是怎样回答的?李四光听后是怎么想的?同桌之间对问对答。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老师的回答,李四光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3、解开巨石之谜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最后这个疑问得到解决吗?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交流: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巨石之谜的?教师主要引导:(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好文供参考!13/22(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带着问题朗读课文。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由地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使学生拓展思路、善于表达,为写好秋天奠定基础。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有条理地写。教学难点:把文章写具体。教学准备:课前布置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搜集秋天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1、同学们,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4篇描绘秋天的课文,上节课,你们不但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而且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说说秋天的特征吗?2、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金黄的稻田,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好文供参考!14/22想亲眼去看看吗?(出示课件:秋景)3、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你们能借助手中的笔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出示课件:写一幅秋天的图画。)4、同学们,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说说秋天吧!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1.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小组交流)。2.集体交流。(1)谁来描绘一下秋天?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谁再来描绘一下秋天?(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2)师小结:(出示课件: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和事,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三、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课件出示:出示范文四、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好文供参考!15/221、、同学们,那怎样才能写漂亮秋天的美景呢?(出示课件:写作的方法)2、秋天的景色的确很美,那现在就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天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3、
本文标题: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661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