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初一拜年作文【热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初一拜年作文【热选4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网友收集分享的初一拜年作文【热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一拜年作文【第一篇】初一在外婆家,11个人团聚,说着一年里天气好了坏了,运气棒了差了,衣服新了旧了,家人哭了笑了,喜了悲了;电视里很多人穿红戴粉在喜气洋洋的乐声中舞动;窗外两个特大的灯笼高挂;菜十分丰盛,一如往年。甜羹幼滑,水果缤纷,果香米香酒香,热气腾腾地浓缩在一个大碗里。外公说:新年甜蜜顺利。然后去奶奶家,七大姑八大姨的,我也认不清,便按年龄乱叫一通。朱文杰特别神气地特别油嘴滑舌地叫长辈,心安理得的收着压岁钱,似乎他比大腕还大腕,嘴中一字抵百元。如果真是这样他或许还会“福如东海”之类的说一大串,拿更多的压岁钱,然后不可一世地在哥哥我面前显摆。我告诉他“压岁钱不是最重要的,说话要真心”之类时,他嗤之以鼻:“反正我的压岁钱比你多。”走来走去,在北仑的城乡间游走着拜年。敲门见人,进屋放下大包小包,寒暄。这就是我的拜年,我记忆中春节拜年的缩影。初一拜年作文【第二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千古传唱的好诗。小时候,每到过年时期,我和小伙伴们便开始吟诵这首喜气洋洋的诗,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不久,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熟悉了这首诗,故乡的过年习俗也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我至今依然刻骨铭心。我的故乡位于湖南炎陵县鹿原镇,但镇旁乡村的春节才令人回味无穷。大年30早晨,我早早地来到婆婆家拜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对精巧的对联,那鲜红纸上的一撇一捺显得龙飞凤舞,像一个笑眯眯的脸蛋,洋溢着春节欢乐的气息。听婆婆说:贴对联是当地的一门手艺,大年30一大早,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就得在对的一字一句的字眼间上下一番苦功夫了,怪不得一幅对联上藏着各种各样的笔风:有稚嫩的、潦草的、坚韧的……应有尽有。虽然不算工整,但是包含着一种浓厚的风情。走进厅堂,桌子上花花绿绿的食品看得我眼花缭乱:清脆的藕片铺在“宝莲灯”上,各种各样的瓜子成堆地散参考资料,少熬夜!落在“蝴蝶翅”中,色彩鲜亮的油炸食品摆成奇形怪状的形状等等。丰富多彩的食品一方面招待拜年的孩子,另一方面食品越多,喜庆分布则越来越广泛,是来年的好兆头。但是食品的诱惑并不能使我馋涎欲滴,蚕豆粉丝的味道才是真正的十里飘香。在故乡,贴完春联后,拜年的客人接连不断,但是到了中午,大家都急匆匆赶回家和亲人团聚在一起吃蚕豆粉丝。快到中午时,我和表兄弟们赶紧跑到田埂上塞住耳朵,等待爷爷婆婆放鞭炮。鞭炮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我们躲在远处的田野,心像小兔子似的怦怦地跳起来,只因为这鞭炮像张牙舞爪的怪兽,发出可怕的声音,胆小如鼠的我不寒而栗。鞭炮放完之后,新的一年来到了,我们一溜烟跑回家。堂屋里弥漫着烟雾,可以说是伸手不见五指,但是我们几个小馋猫可不管三七二十一,狼吞虎咽,贪婪地吮吸着润滑而又带有韧性的蚕豆粉丝。汤汁的香味扑鼻而来,似乎掩盖了难闻的烟味。烟雾散尽后,我们一窝蜂冲出去,手捧一堆鞭炮,悄悄地来到水边,用火点燃鞭炮扔入水中,随后水花四溅,一股泉水直冲上天,几条鱼儿一跃而出,翻了个跟头,一会儿,水面上又恢复了平静,我们早已不见了踪影。有时候用烟屁股点燃鞭炮,还没来得及见检查是否点燃,就一闪而去,可水面上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当我们欢呼而来探个究竟时,突然,一个大浪头翻滚而来,鲤鱼打挺的景象又重现。接着,一阵又一阵的惊叫声回响在周围,打破了山峦的寂静。这就是孩子们唱晚而又惊险的游戏。晚上,亲人团聚在一起放烟花,天空中五彩缤纷的雨点散开来,蕴含着一股轻松而又欢快的心情。故乡的春节令我回味无穷,故乡春节的风土人情更让我感受到人间的美好。初一拜年作文【第三篇】在我看来,我最喜欢的过年时光,就是每年的大年初一拜年这一天。因为随着本家的兄弟们,可以理由充足的去每家每户的家中看一看。在大约九点钟的时候,父母就会督促着我们:快点出去转转!于是,邀请着本家的弟兄们一起出发了。当然,看一看,是最希望看到每家每户这一年的变化。自己工作的单位虽然离家较近,但每次回家呆的时间、地点有限,很想看看一年来村子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用自己的视角记录社会变化中的点点滴滴。同时,看看我的那些同龄人、学生、常年在外打拼的人们,他们过得咋样了?因为,只有在过年的这个时节,才能看的到他们。参考资料,少熬夜!自从去年部分村民搬到新楼上以后,各家各户的家堂就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新楼上,另一部分还是在原先的老宅子里。上午的时间,转了好几个地方,真是各有特色。看!这一家子搬上了新楼,整个的居室打扫的干干净净,窗明几净,厨房里的设备全套都是订购的,电视机是新买的,是挂在墙上的LED的那种,他家的厨房里已经买上了冰箱。这要是在平房的话,有冰箱是简直不敢想象的事情。他家的孩子自己开了个装饰公司,在城里给别人干装饰。到了另外的一家子,他们的摆设就比较的有文化特色,墙上挂着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图画,屋内也是极为干净,桌子上擦得干干净净,他家里已经买上了洗衣机。他们家的孩子是我的同龄人,在城里开了一家药店,成了一个小老板,生活过的有滋有味。当然,也有没有搬到楼上居住的。这一家就是,他们仍然住在原先的平房里,进去一看,给人一种土、旧的感觉,地面也是用砖铺的。总体感觉不如楼上的干净、整洁。他们家的孩子在泰安从事着体面的工作,每年过年回家,总会开着SUV回来,很是给自己的父母增加面子。还有好几家的孩子长大后,已经不在本市工作,到了外地市去了。见到了同龄人,还可以叙叙旧,概叹时间的迅速流逝,人生的变化之快,谁能预见的到呢?如此种种,总给人一种变化好快的感觉。社会在发展,家乡也在发展、改变着。每次回到家乡的人,总是有种家乡巨变的感觉。真是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如果多年不回家,家乡真的是在变化中显得陌生了。就拿农民们住楼来说吧,在几年前,谁能想到普普通通、土里土气的农民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呢?但是,住上楼房的农民,他们又觉得很不方便,习惯了原先的鸡鸭狗叫声,锄镰锨镢的叮当声,现在没了,觉得很不习惯,而且,干活的农具又放在那里呢?农用车放在楼下,整天的淋着,也不是个办法。对于农民上楼,农民自己也有着不同的意见,这件事情对错与否,只能让时间去证明哪种结论是正确的了。村庄,在每年的拜年时节中总给人一些新鲜,一些变化;不变的是村口的那棵老树,一年年在寒风中摇曳,只有她默默的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们,记录着村庄一点一滴的变化历史,记录着祖祖辈辈们辛辛苦苦的在这片土地上流淌的一滴滴汗水!初一拜年作文【第四篇】今年过年我随爸爸妈妈一起回到了信阳老家,不图别的,只为吃上家乡的糍粑。糍粑是家乡人过年必备的年货,由做糍粑、吃糍粑参考资料,少熬夜!而形成的过年习俗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名谚有“腊月二十八,又打糍粑又烧蜡”,吃到糍粑,就是过年了。糍粑还是一种割舍不去的情结,萦绕在家乡人的心间。即使是远在外乡打工的人,过年也要赶回来,就是为吃上一口糍粑。每年到了腊月二十八前后,家家户户都忙开了。我家也不例外。腊月二十六、二十七,人们便开始准备做糍粑用的材料|:要挑选上等的江米,然后把米放在一个大缸里浸泡一两天,等到米泡软后,再放在一个大锅里蒸熟。爸爸妈妈怕蒸的`米不够做糍粑用,他们就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铁锅来蒸米。红红的火光映红了他们的脸,红红的火光驱走了一年的辛劳和忧愁,红红的火光也点燃了生活的希望。爸爸又搬来一口捶打江米的大缸,接着扛来一个杵江米的大石杵,他们把蒸好的米倒在大缸里,抱着杵上下杵江米。爸爸每杵几下,我就用小铲子把江米翻搅几下,免得江米捶不碎,才干了一会儿,我就累得不行了,爸爸额头上也冒着汗,口里还喘着粗气,后来爸爸干脆脱了衣服,光着膀子干得更有劲了。当糍粑被杵打成泥状时,就可以进行最后一道工序。他们把锤打好的糍粑平铺在一个干净的大板子上,再用一个板子盖在上面,第二天糍粑就成型了。每家每户做好糍粑后都要送一点给邻居,让大家分享欢乐,嘴里还要说几句祝福话:“拜年拜年,糍粑上前。”在家乡,拜年的糍粑是有讲究的。给长辈拜年得带上刻有“寿”字的糍粑,期望长辈健康长寿,给同辈拜年则要带上刻有四点纹饰的糍粑,表示祝愿对方四季发财,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老人们常说,过年能吃上糍粑是一种福气。据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倒骑毛驴过我们家乡,正赶上过年,就问老百姓要了一块糍粑吃,真香啊,仙人高兴了,就给家家户户做的糍粑吹上一口仙气,有病人吃上这样的糍粑,立刻就没了病。这个传说流传到现在,糍粑就成了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物。过年时,凡有去外乡做客的,都要带上家乡的糍粑。今年的寒假过得真愉快。
本文标题:初一拜年作文【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634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