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212022学年沈阳市皇姑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
第1页,共16页2021-2022学年沈阳市皇姑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16.0分)在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后,同学们用灯泡和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如图),据此回答1~2题。1.下列有关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运动特征。二者相同的是()A.周期B.方向C.绕转中心D.产生的地理现象2.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地球仪上的经纬网()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B.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最大C.纬线圈的长度都不相等D.纬度度数由赤道向两极递减9月初,甲、乙两同学在一次地理实践课上合作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甲同学代表太阳,伸展的手臂代表太阳光线,乙同学代表地球,伸展的手臂代表赤道,乙同学在图中约4个位置分别代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日,读图图完成3~4题。3.演示当天,地球运行到图中的()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①之间4.地球由②处运动至③处的过程中()第2页,共16页A.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提前B.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越来越多C.太阳直射位置逐渐南移D.沈阳中午太阳升得越来越高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读不同地质时期的海陆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5.图中四幅图表示世界海陆分布变化的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①③B.②③④①C.①②③④D.②④①③6.下列事实,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的是()A.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B.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D.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7~8题。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区域的地形类型以平原为主B.图中a处与b处的相对高度是200米C.图示河流的流向是由东北流向西南D.图中乙处的山体部位是山脊8.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聚落甲形成的有利条件是()①水源充足②开发历史早③矿产资源丰富④气候适宜⑤地形平坦A.①⑤B.②③C.③④D.①③某校学生到该市学农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读学农基地平面图,回答9~10题。第3页,共16页9.据图判断学农教室在学生公寓的()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10.学农基地西门到东门的图上距离约为9厘米,实地距离约为()A.9千米B.90米C.9米D.900米2020年7月11日是第31个世界人口日。下图为世界人口密度、各大洲人口数及平均人口增长率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A.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B.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C.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D.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12.人口数量最多和增长最慢的大洲分别是()A.南美洲、北美洲B.亚洲、欧洲C.非洲、欧洲D.非洲、大洋洲下表为某市近期的天气情况,如表所示回答13~14题第4页,共16页日期10月15日10月16日10月17日10月18日气温11~15℃11~14℃8~14℃10~15℃天气现象PM2.5190803020风13.根据表中的天气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5日多云,空气质量较差,需带好口罩B.16日气温降低,为阴雨天气,请带好雨具C.17日东南风强劲,外出请远离广告牌D.18日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最大,注意增减衣物14.从15日到18日()A.气温持续降低B.风力逐渐增强C.空气质量变差D.天气转晴如图为联合国徽章,图案是在橄榄枝包围下的世界,象征着世界和平。读图完成15~16题。15.联合国徽章图案()A.是从南极上空俯视的世界B.唯一没有表现出的大洲是南极洲C.所示区域均为北半球D.纬度范围为60°N~60°S16.联合国徽章所示()第5页,共16页A.北冰洋被亚欧非三个大洲包围B.北美洲完全位于中纬度地区C.非洲主要位于西半球D.热带地区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17.为了帮助记忆,小明在世界部分区域人种分布图上绘制了宗教的符号,示意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该区域中黄种人主要分布在______洲东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在______洲南部和大洋洲西北部。(2)根据图中宗教符号所在位置可推断出佛教主要分布在______洲的东部和东南部。(3)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的居民主要信奉______教,使用的语言主要是______语,人种以______人为主。18.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部分)和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部分),回答问题。(1)由图中等温线的变化可推测,气温大致由从低纬向高纬______。(2)下面对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少第6页,共16页B.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多C.两极地区降水多D.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3)图中B区域年平均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因素。(4)一年中,图中C和D两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的是______地。(5)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下列图中与A地气候特征相符的是______图。19.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②板块与③板块之间的红海在不断______。(2)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______地带,例如环______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3)世界上许多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的______地带,例如,阿尔卑斯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等。(4)关于图中板块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第7页,共16页A.板块①是亚欧板块B.板块②是非洲板块C.板块③几乎全是海洋D.板块④是美洲板块20.读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丙三地,位于亚洲的是______地,位于非洲的是______地,位于欧洲的是______地。(2)甲地所在大洲的西部是______(填发达或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3)图中A为______山脉,B为乌拉尔河,C为______山脉,D为______运河。第8页,共16页参考答案和解析1~2.【答案】B、A【解析】1.【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结合所学知识点比较记忆。【解答】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自转是绕地轴运动,公转是绕太阳运动。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故选:B。2.【分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本题考查经纬线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经纬线的概念,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A正确;所有经线圈的长度都相等,故B错误;纬度度数相同的纬线圈,其长度相等,故C错误;纬度度数由赤道向两极递增,故D错误。故选:A。3~4.【答案】A、C【解析】1.【分析】第9页,共16页图中①太阳直射北回归线,②太阳直射赤道,③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④为太阳直射赤道。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运动,掌握不同节气的轨道位置解答即可。【解答】解:9月初介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也就是图上的①--②之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故选:A。2.【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从①向②、③、④的运动也就是北半球从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的过渡,依据此规律来分析解答。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结合图示掌握②③所处的节气以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地球由②运动至③即由秋分日向冬至日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增大,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越来越少,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推迟,沈阳中午太阳升得越来越低,故C正确。故选:C。5~6.【答案】D、C【解析】1.【分析】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认为,很早以前,地球表面的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发生了断裂、漂移,到现在成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本题考查了大陆漂移学说的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解答】解: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2亿年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6500万年前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示四幅图表示海陆分布的变化情况,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是②④①③,故D正确。故选:D。2.【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记忆即可。【解答】第10页,共16页解: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不能说明大陆漂移,故A错误;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不能说明大陆漂移,故B错误;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相似,说明其两岸的南美洲、非洲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故C正确;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不能说明大陆漂移,故D错误。故选:C。7~8.【答案】D、A【解析】1.【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除盆地外,地形类型判别的主要依据是海拔高度和地表的起伏状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部位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可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部位。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把握地形部位和地形类型的判读方法、方向的判定、相对高度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读图可知:图示区域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A错误。图中a处与b处的相对高度是500-200=300米,B错误。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图示河流的流向是由西南流向东北,C错误。图中乙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D正确。故选:D。2.【分析】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据图中信息解答。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甲的位置特点解答,牢记即可。【解答】解:读图可得,聚落甲位于河流沿岸,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是: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且地形平坦开阔,故A正确。故选:A。第11页,共16页9~10.【答案】A、D【解析】1.【分析】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据此作答。本题主要考查在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根据一般定向法判断即可。【解答】解:读图可知,图示没有经纬网、指向标,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可判定,学农教室位于学生公寓的东北方向。故选:A。2.【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应用,在把握比例尺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计算解答即可。【解答】解: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依据图示比例尺,若学农基地西门到东门的图上距离约为9厘米,则实地距离约为9×10000=90000厘米=900米。故选:D。11~12.【答案】A、B【解析】1.【分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
本文标题:20212022学年沈阳市皇姑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389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