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212022学年沈阳市苏家屯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1-2022学年沈阳市苏家屯区八年级上学期卷语文(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考场/座位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考生应把试题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处,答在试卷上无效。3.选择题,需用2B铅笔涂黑在答题卡对应的选项中。一、积累与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簇.拥(cù)教诲.(huǐ)吆.喝(yāo)摹.肩接踵(mó)B.狼藉.(jí)踌.躇(chóu)迂.腐(yū)自出新.裁(xīn)C.轩昂.(áng)窒.息(zhì)燥.热(zào)惟妙惟肖.(xiào)D.黏.土(nián)周济.(jì)泻.气(xiè)初来乍.到(zà)【答案】C【解析】【详解】A.教诲.(huǐ)——(huì),摹.肩接踵(mó)——(摩);B.自出新.裁(xīn)——(心);D.泻.气(xiè)——(泄),初来乍.到(zà)——(zhà);故选C。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的新兴事物,____________帮助解决了很多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问题,更直接改变了很多人的出行方式。____________在享受便利低碳出行的同时,一些不文明现象也随之出现,禁行路段任意骑行,车身____________……种种乱象扰乱了城市秩序,也在无形中____________了城市形象。A.虽然而且体无完肤抹黑B.不仅但伤痕累累抹黑C.虽然但是伤痕累累涂抹D.不仅而且体无完肤涂抹【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帮助解决了很多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问题”与“直接改变了很多人的出行方式”语意上有递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进关系;故第一空应填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与后文的“更”字搭配,组成关联词词组;“在享受便利低碳出行的同时,一些不文明现象也随之出现”与前文所说的共享单车为我们提供的便利形成转折;故第二空应填“但是”一词;体无完肤:意思是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伤痕累累:一般指全身是伤;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伤痕累累;在此形容共享单车车身,适合用“伤痕累累”一词;抹黑:涂抹黑色,比喻丑化;涂抹:指随意地写或画;在此形容丑化城市形象,应用“抹黑”一词;故选B。3.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所谓特写,本.是摄影、电视、电影的一种常用手法,①以增强艺术表现力,②使之放大点据整个画面,③指拍摄人或物的装一部分,④形成强烈视觉效果。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所以,消息和新闻特写并不完全相同。A.“本、最”是副词,“或”是连词,“整个画面”、“最生动感人”是偏正短语。B.选文中画线句“消息和新闻特写并不完全相同。”的主语是“消息和新闻特写不相同。”C.根据不同语气,我们将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判断句。选文的语气基本是陈述句。D.将选文画波浪线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③②④①。【答案】C【解析】【详解】C.错误,应是:根据不同的语气,我们将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选文的语气基本是陈述句;故选C。4.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鲁滨逊得了疟疾时,想起巴西人用烟叶治病,于是把烟叶放在嘴里嚼,取烟叶放在甘蔗酒里浸泡后喝下去,又闻放在炭盆里烧的烟叶的方法,治好了自己的病。B.读到《革命烈士诗抄》中的这首“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我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自白书》,就会勾起我们对革命烈士的无限崇敬。C.《藤野先生》的作者是著名作家茅盾。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D.格列佛本来一心想留在慧骃国,却因慧骃国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要消灭那里的耶胡而没能实现愿望。他因此对慧骃国很失望,一辈子与马为敌。【答案】A【解析】【详解】B.有误,《我的自白书》应改为《就义诗》;C.有误,《藤野先生》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鲁迅;D.有误,格列佛本来一心想留在慧骃国,却因慧骃国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要消灭那里的耶胡而没能实现愿望。无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离开该国打道回府。他怀着对慧骃国的向往,一辈子与马为友,并且厌弃世俗,决心不与他人同流合污。故选A。5.诗文填空。(1)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3)青林翠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答案】①.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②.半卷红旗临易水③.四时俱备④.似曾相识燕归来⑤.烽火连三月【解析】【详解】本题中的“临、俱、燕、烽火”等字词容易写错。二、阅读理解(55分)(一)(3分)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乙】过山农家顾况①板桥②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③焙茶④烟暗,却喜晒谷天晴。【注】①顾况(727-815),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两诗的作者都交代了自己的游览走访的顺序,甲诗描写的风光是早春,可以从早莺、新燕、浅草看出来。B.甲诗作为律诗,在押韵方面,第二、四、六、八句“低”“泥”“蹄”“堤”押韵C.甲诗中的“最爱”和乙诗中的“却喜”二字,都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面对眼前景物的喜悦心情。D.乙诗的作者写出了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D.“过山农家”中“过”是“拜访,访问”的意思,结合“板桥人渡泉声”“鸡鸣”“焙茶”“晒谷”等词句可知,作者按照走访的顺序,依次摄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的四个镜头,层次清晰地再现了饶有兴味的访问经历。作者绘声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入微地表现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以及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作者没有亲自参加劳动,该选项表述有误;故选D。(二)(14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节选自郦道元《三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峭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①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②。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③,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杜诗云:“白帝夔州各异城。”盖言难辨也。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④。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练:白绢。②油盎:油瓶。③罅:裂缝。④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发.大溪口舜发.于畎亩之中B.过.圣姥泉人恒过.C.盖.言难辨也盖.竹柏影也D.出.水数十丈出.则无敌国外患者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10.【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关键词可以看出?【答案】7.C8.(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9.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10.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连山”“无阙处”可以看出。乙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对耸”“入霄汉”“峭”可以看出。【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辨析。A.动词,出发/动词,兴起,指被人任用;B.动词,拜访/动词,犯错误;C.都是副词,大概是;D.动词,高出/动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故选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①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②于,在。屡,多次。则,就。【9题详解】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此句句意为:好像一匹白绢似的。江水已经消落,峡中平静的像一个(大)油瓶。“如匹练然”是一个比喻句,句意完整,之后应断开;“峡中平如油盎”也是比喻句,将“峡中平静”比作(大)油瓶,句意也是完整的,“峡中平如油盎”应断开,因此断句为: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分析的理解。回答此题,首先要理解画线的句子的意思是什么,然后再分析山的特点。抓住关键词,从甲文划线语句中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看出山山相连、绵延不绝的特点。从乙文划线语句中的“对耸”“上入霄汉”“峭如削成”分析,看出山高耸入云、陡峭的特点。【点睛】译文【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乙】二十六日,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两岸峭壁对峙耸立,向上直插霄汉,它平直得像削成(一样)。仰望天空,好像一匹白绢似的。江水已经消落,峡中平静的像一个(大)油瓶。路访圣姥泉,原来是石头上的一个隙缝,人在它的旁边大声叫喊就有泉水流出来,多次叫喊就多次流出。傍晚,到达瞿唐关,(是)唐朝旧地虁州,和白帝城相接。杜甫诗说:“白帝虁州各异城。”大概是说语言也难以表达。瞿唐关的西门正对着滟预堆,滟预是小石块聚积而成,高出水面几十丈。当地人说:“到夏秋季水面暴涨之时,水位又会高于石头堆数十丈了。”(三)(5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降落火星!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上午7点18分,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确认成功降落火星,着陆地点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着陆器上搭载的是我国“祝融①号”首辆火星车,这是我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国首次实施火星着陆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②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历经200多天的飞行,于2021年2月10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在此后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又经过多次轨道调整,对着陆区域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等待今天这个最佳时机实施着陆。着陆器搭载“祝融号”降落火星后,轨道器则继续围绕火星运行,一方面为着陆器和火星车提供中继信号服务,另一方面继续进行科学探测活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注:①祝融:我国神话中的火神。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轨道器、着陆器和火星车组成。【材料二】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写下长诗《天问》,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向宇宙更深处探索,寻求“天问”的答案。探索火星
本文标题:20212022学年沈阳市苏家屯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274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