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通用5篇】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通用5篇】【导读】这篇文档“《小数乘法》教学设计【通用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第一篇】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数乘法的起始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和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这些都是学生理解很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的知识基础。作为起始课,必须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理解算理。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是重点;算理的理解是难点;而关键是充分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转化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依托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沟通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理解小数乘正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力目标: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整数,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转化思想,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数学兴趣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有关内容,寻找各种着眼点,加强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我将创设宽松和谐的练习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因数扩大一定倍数,积也会扩大相同倍数,为了使积不变2,就要将积缩小相同倍数。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1、0.09米=()厘米3.5元=()角150千克=()吨42米=()千米2、0.45扩大10倍是()75缩小它的1/10是()扩大100倍是()缩小到它的1/100倍是()扩大1000倍是()缩小它的1/1000倍是()3、0.725去掉小数点,比原来()倍4、13×12=15613×120=()13×1200=()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一一口答小数与整数的互相转化是学习本课的主要思维方法,而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则是转化的主要依据。通过口答练习,为学生探究新知作好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板书设计:小数乘整数3.5×3=10.50.72×53.5---350.72扩大到它的100倍72×3×3×5×5----------------------------10.5元----105角3.60缩小到它的1/100360七.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小数乘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乘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下载《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76-77页的“练习十二第8-14题以及思考题。教学目标:⑴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⑵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⑶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和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发现“题组(11题)”中隐含的规律。教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要求。⑴揭示课题。教师谈话:最近我们在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今天是一节练习课。⑵明确要求。教师谈话:本节课我们将完成练习十二第8-14题以及思考题。二、完成练习,培养思维。⑴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在书上直接填写,交流答案和口算方法,突出小数除法的要点之一——“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⑵完成练习十二第9-10题。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时间10分钟;交流部分计算题的答案和计算方法。⑶完成练习十二第11题。在自备本上完成计算,独立思考“你的发现”。预设:小数点位置的变化;被除数大小的变化;被除数和商大小的变化;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被除数和上大小的变化等等。形成规律: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被除数越大,商越大,反之亦然;被除数不变的情况下,除数越大,商越小,反之亦然。⑷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理解表格所表示的意思,从问题开始思考:这三个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问题的意思是要解决三个问题,分别是界牌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花园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新民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板演其中的一题,体会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的情况下的小数除法的方法。⑸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口答解决问题的方法;仿照原题编出相仿的解决问题的题目。预设:节水,节电,用煤等等。⑹完成练习十二第14题。独立完成列式计算的过程,体会求平均数的方法。⑺完成练习十二思考题。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隐含的意思是“乙数是甲数的十倍”;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解决问题发过程。⑻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材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和整数相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以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积、商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的一节练习课。练习十二的第8题是安排的是口算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练习十二的第9题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练习十二的第10题要求先计算,再用乘法验算,有利于进一步沟通小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练习十二的第11题通过比较,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练习十二的第12-14题是除法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思考题让学生运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个稍复杂的计算问题。《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86页例4练习15第6~9题。教材简析:学生在四年级学习了整数加法以及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律,体验到运用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简便,所以学生有运用运算律的意识和能力。但所有这些运算律都是在整数的范围之内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到的。这些运算律在小数范围内是否适用呢,还需要验证。在小数加减法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那么,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呢?这就是这节课首先要学生研究解决的问题。教材是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三组式题的结果,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从而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很自然地推及到小数的乘法之中。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自主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经历了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加法的过程,对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应该没有很大的疑义,关键是让他们经历一个验证的过程,感受数学结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感受数学结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2、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小数的计算问题。下面进行几轮计算比赛。第一轮:看谁算得对。10×1.30.32×10024+0.243.2×0.615-0.151.9×0.020.4×0.51.25×82.5×40.24×4200×0.160.6×0.1第二轮:看谁算得巧。25×73×432×10376×8+2×76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律。教师小结:在整数乘法中,我们运用乘法的一些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2、提出问题: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呢?学生猜想。(设计意图:小数乘法和加减法的口算,是进行小数简算的重要基础,所以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看谁算得巧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调动起原有的整数乘法运算律的知识经验,并大胆猜想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二、观察验证。1、教师提出验证要求: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成立呢,需要我们举例来验证。出示几组算式,提出要求:先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0.8×1.3○1.3×0.8(0.9×0.4)×0.5○0.9×(0.5×0.4)(3.2+2.8)×0.6○3.2×0.6+2.8×0.6(1)学生计算,汇报结果,发现每组的两个算式结果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2)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学生发现:第一组两个算式中,两个小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结果相等,符合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的两个算式中都是三个小数相乘,左边先把前两个小数相乘,再乘第三个小数,右边先把后两个小数相乘,再和第一个小数相乘,结果相等,符合乘法结合律。第三组左边是把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右边是把这两个数分别乘以这个数,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也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3)乘法的这些运算律是否在小数乘法中普遍适用呢,小组合作,再例举几组有这样关系的算式,通过计算来验证一下。(4)交流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5)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乘法运算律的推广和运用”。(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举例、再观察、发现的验证的过程,不但使学生经历形成数学知识的过程,,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结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严谨的认知态度。)三、实际运用1、谈话:乘法的这些运算律在小数乘法中有什么用呢?2、试一试: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0.25×0.73×40.32×403(1)学生尝试计算(2)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0.25×0.73×40.32×403=0.25×4×0.73..乘法交换律结合律=0.32×(400+3)=1×0.73=0.32×400+0.32×3.乘法分配律=0.73=128+0.96=128.96(3)教师小结:看到算式,首先要观察数据特点,再根据数据和算式特点,合理运用乘法运算律,使计算简便。3、练一练:用简便方法计算。7.6×0.8+0.2×7.60.25×360.85×199(1)学生尝试计算。(2)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的。3、运用
本文标题:《小数乘法》教学设计【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96451 .html